人民網上海12月16日電 (鄔迪)華東師範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華師大美術學院與上海油畫雕塑院共同承辦的「風起海上—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將於2019年12月21日—26日在上海油畫雕塑院舉行。
本次展覽由中國著名藝術理論家、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擔任策展人,從思考「華師大美院的美育定位」的問題意識為導向、以「超當代」為創作的理論指向、以「培根鑄魂」為師範類美術院校教學目標。通過作品展示、理論研討等多種途徑,向社會全面展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新氣象和人文擔當。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劉麒,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鄭文,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晶,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方白,瑞典著名藝術家伊娃·澤特瓦爾出席了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邱敏主持。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表示,本次展覽於同年5月曾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展出,這是上海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以強大的陣容和多元的藝術面貌進京的藝術展覽,取得了來自各界人士的好評。「今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返回到上海作一個巡迴式的展出,既是對新成立的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在藝術教育和創作實踐上的一次學術性梳理,也是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上海是近現代美術的代名詞,中國美術的現代性的產生就是從上海開始的。在上海辦展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的成長,上海正在逐步成長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一高地,上海有現代藝術的基因,也具有世界性、跨文化性,使得這裡不僅適合藝術家發展,更適合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上海的中產階級是比較成熟的,有了中產階級的土壤,當代藝術才能發展。」張曉凌說。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晶說:「此次展覽的一個很重要的定位就是上海,上海是近現代中國最重要的前沿,也是文化藝術的發源地。此外,做為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人文背景也是重要的定位之一。最後,華師大美術學科的發展同樣具有多元背景。華師大的師資很好地體現了海派文化的特點,老師來自於全國各地,煥發出了非常強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他們把這些當代藝術的前沿發展接收之後反哺於教學,這將是觀眾們在展覽中可以看到的非常重要的東西。」
據介紹,本次展覽將分為作品展覽和學術論壇兩個部分,其中作品展覽共分別四個板塊,以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在職一線授課教師為主體,共計40餘位老中青三代教師90餘件作品,作品涵蓋油畫、中國畫、書法、雕塑、裝置以及新媒體等形式與內容。此外,展覽還將於開幕式前舉辦研討會,來自於瑞典、德國和國內的著名藝術家、批評家和學者將圍繞「新時代美育與精神重鑄」「當代藝術與美術學院教學的融合」「全球化與當代藝術的中國性」等主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