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題圖書已逐漸成為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也成為尋找中國問題答案的一把鑰匙。
8月19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局承辦的「讀懂中國:中國對外出版70年與文明互鑑」論壇在京舉行。作為2019年「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外國專家座談會的平行分論壇之一,約200名來自中外出版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出版與文明互鑑」「中國主題圖書出版如何融入國際出版市場」等議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緣起:與新中國同齡的中國國際出版集團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在論壇主旨發言中表示,今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外文局有幸與新中國同齡。一代又一代外文局人始終以「向世界說明中國」為己任,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對外出版體系,形成了領袖著作和政治文獻、「解讀中國共產黨」系列、當代中國、傳統文化與文明、經典文學、漢語教材、少兒讀物等7大圖書產品線,用40多個語種出版了8萬餘種圖書,發行覆蓋全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文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大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著眼於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積極探索在不同語種、不同地區、重點國家構建中外合作出版機構,大力推進中國圖書在海外的翻譯、出版、發行,重點完成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等總書記重要著作的海內外出版發行和國際合作翻譯出版,策劃出版了《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關鍵詞》等一批有影響的多語種圖書,為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際傳播、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引領中國圖書走出去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合作:傾聽國外出版機構代表的心聲
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阿根廷、埃及、韓國、馬來西亞、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等國出版機構的代表分別在論壇上發言。
埃及希克邁特文化投資出版公司總經理艾哈邁德·賽義德(白鑫)表示,習近平主席「文明互鑑」的思想為當今世界各國的相處提供了新的方式。國際合作出版既是「文明互鑑」的內在助推力,也是「文明互鑑」的外在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經濟、民生等方面的優秀書籍及影視作品通過「中國圖書推廣計劃」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北馬其頓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諾費·斯諾塔諾斯基指出,北馬其頓讀者喜歡中國圖書傳遞出的中國式人文精神,那些數千年來奠定中國人思想和文化基礎的價值觀和美德正是西方世界當下所需的。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宏偉工程,不僅涵蓋經濟、商業、投資、大型基礎建設等項目,也為不同文化間價值觀的交流、為外界了解中國和中華文明鋪就了道路。
韓國耕智出版社社長金勝一圍繞13世紀末以來中國程朱理學書籍在韓日的傳播及其社會影響發言指出,歸功於中華文化圈政治經濟結構等諸方面的影響,東北亞地區延續了3000年以上有機而和諧的交流,這在世界其他任何地區都是罕見的。希望中韓日三國認識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出版交流的重要性,激活以圖書為媒介的知識交流,共同探討和克服新時代的新問題,努力構建互惠互助與合作共贏的東北亞。
成果:建立中國主題圖書國際合作出版協作機制
作為本次論壇收穫的重要成果,中國外文局宣布,正式發起建立「中國主題圖書國際合作出版協作機制」。該機制由中國外文局所屬外文出版社等7家出版單位、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等與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知名出版機構共同參與建設,依託現有中國主題圖書海外編輯部布局,旨在以「合作、互鑑、共贏」為共同理念追求,面向各國讀者和國際市場對中國主題圖書的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出版協作,實現信息聯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升中國主題圖書的選題策劃、翻譯轉換、本土出版和國際營銷水平,攜手致力於以圖書為載體,促進中外文化雙向交流、文明互鑑和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