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眾多行業遭受損失,尤其是一些季節性強的產業,這場疫情幾乎斷送它們全年的利潤。
不信你看,本該進入消費旺季的冰雪產業受到疫情影響,這個冬天基本處於歇業狀態。即使疫情好轉了,春天也來了,冰雪項目也無法復工復產……
經歷了這次打擊,冰雪產業如何才能恢復元氣,出路又在哪裡?疫情的衝擊給全行業留下了哪些經驗教訓?冰雪產業怎麼做才能找回下一個旺季?讓我們通過吉林長春蓮花山冰雪大世界的故事一窺究竟。
長春冰雪大世界實景。
遭遇疫情生不逢時
在吉林省,提起冰雪產業不得不提長春蓮花山冰雪大世界。作為去年年底剛剛建成的主題公園,該公園一經問世就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增長潛力。開園首日,不僅吉林省省長等省級領導出席開幕式,2萬多遊客也慕名而來,盛況空前的景象預示著一個冰雪產業的現象級項目正在冉冉升起。
長春冰雪大世界由吉林省建設集團投資8.5億元建設,共建有一座滑雪場與一座冰雪大世界,總佔地面積為1.08平方公裡,總用冰量、用雪量超過30萬立方米,建造了大型冰建、雪景,冰雕、雪雕等獨立景觀130處,還有一條420米世界最長的冰滑梯。
從去年12月21日試營業開始,冰雪大世界每天的入場人數達到1萬多人,營業收入近200萬元,蓮花山也從冷落的小村鎮變得人氣興旺。冰雪大世界培養了一批本地年輕人成為「冰雪工匠」,當地農民也積極打造民宿、飲食一條街。
長春冰雪大世界實景。
但就在一切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時,新冠肺炎疫情來了。
農曆臘月二十九,容易發生聚集的演藝廣場關閉,園區開始限流;農曆除夕,園區開始排查遊客信息;農曆正月初二,所有景區完全關閉。要知道,關閉景區的這些日子,正是冰雪旅遊的「黃金期」。
這個剛剛起步一個月的冰雪項目,還沒來及體驗成功的喜悅,就要考慮如何生存下去了。
收拾心情應對危機
據測算,如果沒有疫情,冰雪大世界項目的單項投資成本能夠在一個雪季的時間內收回。
可惜,沒有如果。
從開業時的歡歡喜喜,到如今的雪雕落淚、冰雕哭泣。冰雪產業的從業者沒有時間失落,當務之急就是先活下去。
長春冰雪大世界實景。
怎麼才能活下去?
首先,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出手了。他們及時行動組成專班,推進項目後續建設,所有涉及辦理的事項實施「並聯開展」,壓縮辦理周期。包括申請緩交配套費、提前辦理開工許可證,幫助滑雪場申請上級補助等等。
其次,及時止損規劃未來。吉林省建設集團專門建設了一座冷窖,為2020年至2021年的冰雪大世界儲冰。目前,該冰窖目前已經儲存了4萬立方米冰塊,並做好了充分的保溫措施。相信到今年11月,這些冰塊又會變成一座座藝術品。
再次,轉變思路融合發展。吉林省建設集團將在長春冰雪大世界現址基礎上新建夏宮、冬宮、旅客接待中心、商業街等永久性建築,讓遊客在科技的幫助下能夠在四季體驗冰雪活動。夏季項目還將籌劃建設觀光農業,把原有的生態大棚發展成體驗農業,吸引學生遊學。園區還要引進品牌飲食企業,並建設酒店,為滑雪和觀賞冰燈的遊客提供更舒適的居住條件。
最後,政府出手政策幫扶。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發布了《關於有效應對疫情支持文旅企業發展的13條政策措施》,專門針對旅遊滑雪場和冰雪旅遊景區給予補助。對2019年至2020年雪季運營的旅遊滑雪場,截至今年1月23日,按已接待滑雪人次給予資金補助。已接待滑雪人次30萬以上的,一次性補助200萬元。已接待滑雪人次在10萬、5萬和1萬以上的,也有不同金額的一次性現金補助。
總結經驗東山再起
在疫情面前,國內的冰雪產業脆弱無比,毫無還手之力,是時候好好反思總結了。
從這次疫情來看,冰雪項目「一季養三季」的經營方式風險太大,對於像冰雪大世界這樣的大型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場和景區而言,四季運營才是大勢所趨。
從近幾年發展來看,單純依賴冬季無法覆蓋全年的運營成本,想贏利必須開發四季旅遊產品。如果冰雪項目能在夏季實現近5個月的經營期,加上冬季的5個月,實現全年有10個月處於經營狀態,那麼再遇到疫情這樣的突發狀況就不會束手無策了。
說著容易做著難,如何打造四季運營模式呢?
比如,建設室內冰雪活動場所就是很好的四季運營項目。同時,冰雪產業所在地往往也是夏季的避暑勝地,可以充分利用氣候優勢因地制宜打造一些避暑旅遊產品吸引遊客。
此外,數位化線上服務也是疫情之下抵禦風險的應對之策。比如開發冰雪類的VR遊戲、模擬滑雪器等來自滑雪,就可以擺脫場地和季節限制,打開盈利空間。
不過,想要實現四季經營模式,僅靠滑雪場自身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的。政府如何進一步落實各項冰雪運動發展的政策,降低冰雪企業的成本,增強冰雪企業發展的信心更為重要。
冰雪產業多數投資強度大、見效慢,產業撫育期特別需要政府支持。在國家和省級政府部門層面,應當在土地徵收、稅收等方面出臺特殊政策,「或免或減或緩」,扶上馬再送一程。
雖然困難重重,但發展冰雪產業的熱情和希望並未消退。
翻看一組數據不難發現,2018年至2019年雪季,吉林省接待遊客超過8400萬人次,收入近17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和86%,冰雪產業的發展潛力仍然值得期待。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帶來的巨大機遇不會消失。從長期來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將使得冰雪活動成為人們的遊玩選擇。
我們有理由相信,冰雪產業東山再起的那天不會太遠。(經濟日報記者 李己平、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