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意見下發,高校藝術公共課將必修

2020-08-28 中國藝術官網

前段時間,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新時期高校的藝術教育做出了明確要求,《意見》指出:各高校要把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教學計劃,每位學生必須修滿學校規定的公共藝術課程才能畢業。並且要求部屬高校從今年秋季開始實施。

眾所周知,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曲)等等藝術教育課程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和內容。目前,藝術課程在初中、高中幾近虛設,在全日制大學、自考、廣電等國民教育序列中幾乎一片空白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我國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從頂尖大學到普通高職院校,形成了完整的學歷教育體系,但專業劃分過細和就業壓力前置,導致大多數青年學子把精力過早過多投入到專業化學習和職業規劃的社會洪流中。

高校藝術公共課程空白,學生們即使有接受藝術教育的意願,卻出現了有時間沒課程(中學階段有課程沒時間)的怪象,所以無論是主觀意願還是客觀條件,都與接受藝術教育基本無緣。享受藝術教育目前還是屬於專業藝術院校那金字塔尖一小部分學子的特權,其他層級的學生還享受不到藝術課程設置的紅利,年輕一代與藝術教育的疏遠感普遍存在。

作為美育的最重要和最主要載體,藝術教育的缺失造就盲從西方藝術和西方潮流。在科技主義和實用主義至上的商業社會裡,在利益、效益最大化和人文主義缺失的社會進程中,如何用高雅,起碼是不庸俗的藝術教育塑造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提升美育的層次是一個看似無形實則迫切的課題。

可以說,當前美育的意向需求與藝術教育的現實匱乏是一對突出的矛盾。處於一個富裕起來的社會階段,精神需求不斷加強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根本特徵。人人擁有藝術教育的權利,人人需要藝術教育,因為除了物質,人還是一個精神存在。藝術能夠塑造美麗心靈,培養高尚情操,豐富生命韻律,拓寬人生廣度和寬度。從宏觀角度看能提升國民素質,引導建立正確價值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特別在我們這樣一個有悠久藝術發展歷史和完備藝術體系的國度裡,重視藝術教育就是重視藝術的傳承發展,重視文化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重視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

早在春秋時代實行的六藝課程中,「樂」和「書」就包含了樸素的藝術教育和美育觀,近代蔡元培「美育代宗教」更是表達了通過設置藝術課程,進行藝術教育實現以美育人的宏願。古今中外有大成就者,往往同時具有高超的藝術修養,雖然藝術素養並不好用具體數據衡量評價,但從眾多的個案中可以看出藝術和美的追求對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最終對於推動現實成就有著切實作用。

美育缺乏的現實後果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拜物教、金錢至上、商業為先的社會浮躁和急躁氛圍,如今,經濟和文化上的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仍然存在,藝術的作用更多偏向於形而上,美育很多時候並不能以利潤的方式短期見效,甚至是不能以物質方式回報,所以,是否重視人文藝術教育,是否重視美育是一個選擇性問題。

當前,在社會飛速發展中,我們必須認識到,對於三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年輕大學生們,沒有高尚的情操教育,沒有美育的思想武裝,他們的思想陣地就會被低俗、醜陋和過度的物慾佔領。美育之於代際精神品格和意識形態的功能需要受到更大的關注。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做了每位學生藝術課程最低修滿2分的底線性規定,本次《意見》雖然沒有做進一步要求,但這是一個良好、積極的開端。當然,意見的出臺除了明確要求還需要具體的措施,比如藝術門類往往是實踐類課程,作為藝術公共課,需要實踐到哪一步;再比如配套教材、師資、場地和資金如何保證等等。筆者認為國家應該把美育當做一項系統性工程,以藝術課程建設為切入點付長期之功。從1999年提出「素質教育」理念,把藝術教育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對待,到今天把藝術教育納為高等教育公共課,希望美育不再是寫在大綱裡的一個詞彙而已。

相較於其他藝術學科,美術教育具有形象化、易開設、接近大眾等先天性優點,因此美術學科承擔美育的任務可謂重中之重。意見的出臺對於拓寬美術教育受眾和美術教育領域是一個契機,也將在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中擔崗首當其衝的角色。希望經過幾年的實施,美術與其他藝術課程能夠在高校結出壯碩的美麗果實,不僅讓年輕一代藝術素養有切實的提高,更能在他們的心裡播下美的種子。我們期盼該意見的出臺對於青年藝術教育和國民美育提升會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 葉芳芳 蹡蹡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教育部下發關於美育工作的《意見》,公共藝術課程將必修
    2019 年 4 月 11 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就是說,公共藝術課程將成為必修課。此外,《意見》還希望高校開展藝術實踐活動和加強藝術社團建設。高校藝術教育並非最近才得到重視。早在 2006 年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指導方案》)中就在課程設置上做了詳細規定。
  • 《高校美育意見》出臺 公共藝術課程學分修滿方能畢業
    日前,教育部下發《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簡稱《高校美育意見》)中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專業藝術教育,藝術師範教育以及高校普及藝術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方面,《高校美育意見》提出「每位學生須修滿學校規定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
  • 「教育資訊」教育部: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公共課不少於1學分
    (中國政府網)教育部:國家安全教育記錄納入學生檔案根據教育部今天發布的《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國家安全教育內容今後將納入不同階段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根據指導綱要,小學階段側重考察參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活動情況;中學階段相關學科要把國家安全教育有關內容納入考核評價範圍,兼顧活動參與情況的考察;大學階段採用多種方式進行課程考試,兼顧過程性考核。
  • 重磅消息: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面向全體學生普及藝術教育
    4月11日,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要強化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藝術教育。據教育部官網消息,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要求,各高校要把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教學計劃,每位學生須修滿學校規定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部屬高校須於今年9月1日提交美育工作實施細則。
  • 教育部下發通知,幼兒園將面臨「大整改」,家長意見不統一
    教育部對待教育不斷的更新改革,跟緊時代的步伐,增加中考科目,改變高考模式,對小學生減負,對大學生加壓等等,近期,教育部將對幼兒園進行大整改,我們來看看吧!教育部下發通知,幼兒園將面臨「大整改」,具體有這幾個方面:1.
  • 大學公共藝術課程成「必修」 學分不修滿不能畢業
    本網記者 談潔攝南報網訊(通訊員 王偉 記者 談潔)高校美術教育將有新規定。2019年度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負責人研討班正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課,記者從開班儀式上了解到,今後大學生必須須修滿學校規定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前來參加研討班開班儀式的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萬麗君介紹,教育部印發《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新時代高校美育改革發展提出明確要求。
  • 三部門下發意見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
    原標題:三部門下發意見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   教育基金會公益支出不得低於上年總收入七成   為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財務管理,規範財務行為,維護捐贈人、受益人和基金會的合法權益,教育部、財政部、民政部今天發布《關於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
  • 公共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必修和選修課的區別?
    一、概念的區別公共課:所有考生必修課程基礎課:某一專業的基本課程專業課:同專業知識、技能直接聯繫的基本課程必修課:某一專業必須學習掌握的課程選修課:某一專業的應考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有選擇地學習的課程二、培訓的區別公共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基礎課:專業知識與技術打下堅實基礎專業課:為學習專業知識奠定基礎必修課:培養專門人才選修課:為學員提供更多的選擇
  • 教育部:學生的藝術素養,要作為考核學校的重要指標
    如今的大學教育十分注重學生的藝術素養,其實早在4月15日,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美育是整個學校教育裡面差不多最短的短板,要做好這件事情,不外乎要改天換地,我們整個學校的面貌要發生重大的變化。」美育不僅僅要求從配齊、配強師資上做起,還要在改革學校教育的評價體系、藝術場館建設等方面有大的突破。
  • 教育部:全國87.6%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
    教育部:全國87.6%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 潘虹旭、周琨/央視新聞 2020-12-14 16:35
  • 全國學聯下發指導意見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建設
    ,同時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全國學聯日前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建設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是高校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體組織,是高校黨政聯繫廣大同學的主要橋梁和紐帶,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方面。長期以來,在黨的領導、團的指導下,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在團結和引導廣大同學緊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服務同學成長發展、維護同學切身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教育部就高校輔導員誓詞徵意見:做好良師益友
    中新網9月3日電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校輔導員誓詞》(徵求意見稿),並予以公布。教育部今日發布啟事,在全國範圍內公開徵求意見。啟事稱,歡迎全國廣大高校輔導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建言獻策,提出寶貴意見,並請將建議和意見於2012年9月15日前,通過信函或電子郵件方式反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 最高檢教育部公安部聯合下發意見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為加強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源頭預防,近日最高檢、教育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
  • 教育部新規定大學生必修的這類課 浙江早已施行
    浙江在線杭州4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通訊員 方柔嘉)想像一下,未來的機械工程師在鑑賞古典音樂,未來的醫生正學習京劇文化……近日,教育部下發了一份文件這份《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普通高校要強化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藝術教育。各高校要把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教學計劃,每位學生須修滿學校規定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部屬高校須於今年9月1日提交美育工作實施細則。也即,未來,無論是機械專業還是計算機專業的高校學生,都必須修完相關的公共藝術課才能拿到畢業證。
  • 【要聞轉發】最高檢教育部公安部聯合下發意見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最高檢教育部公安部聯合下發意見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嚴守教職員工準入資格關口為加強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源頭預防,近日最高檢、教育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據了解,近年來,公安機關持續加大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和打擊力度,不斷完善辦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工作機制,有力維護了未成年人人身權益。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有案必查、有罪必懲,依法從重從快從嚴打擊。
  • 上海一高校將「創新創業」納入必修,學分修不滿拿不到畢業證
    顧超 圖        從2015年開始,上海理工大學將面向2015級全體本科新生推出必修的「創新創業大作業」,新設4個必修學分,如果修不滿學分,將不能獲得畢業證書。        6月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跟隨上海市教委主辦的「『高校創新創業典型』專題新聞通氣會」走進了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這是繼5月26日走進同濟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後的延續。
  • 教育部: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中醫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近年來,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就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中醫必修課程進行了專題研究。
  • 教育部下發關於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
    教育部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 教師〔2013〕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對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要求
  •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勞動課程納入必修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6月4日訊,日前,教育部對外公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內容顯示,普通高中增設勞動課程,共6個學分,為必修,其中包括志願服務。同時方案還顯示,普通高中在開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科目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之外,還應開設勞動課程,勞動共6學分。其中志願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於40小時;其餘4學分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統籌。
  • 教育部: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中醫!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近年來,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就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中醫必修課程進行了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