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來自廣西柳州的女生小文(化名)舉報了自己的班主任林某,稱班主任對她以及其他同學實施了猥褻行為。小文在電話採訪中告訴記者,她曾在初一開班幹會議時,就在和老師林某玩笑過程中遭到了猥褻。她還看到林某借著黑暗一直在摸別的同學,還把同學的手放到了自己的下體上。
據悉,這個林某兩年前就曾被舉報,隨後調到小學做後勤工作,調查發現林某涉嫌借職務之便猥褻多名學生。目前,當地的人民檢察院對林某依法提起了公訴。
而根據我國司法機關公布的數據來看,小文只是無數受到傷害的孩子之一。從2017年到2019年這三年間,共有超過4萬起涉嫌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佔據侵害未成年人總人數的三成之多。而未成年人性侵案的數量也是在不斷上升的,2019年甚至同比上升了43.8%。而這些還僅僅只是有公安機關介入的案件,在沒有陽光的陰暗處,又有多少看不見的手正在為所欲為呢?
每每看到這樣的消息,我們除了揪心之外,還有無盡的憤怒。一個涉嫌猥褻學生被舉報的老師,為什麼還能繼續在校園裡工作?為什麼這個林某明明已經被舉報了,卻直到兩年後才被提起公訴?甚至還有不少網友表示:早幹嘛去了?
雖然憤怒,但我們也要保持理智。林某先前被調查時,並沒有找到實質性證據證明,只是先做了降職處分,這才從中學調到了小學,且後勤部門相對教學部門而言與學生幾乎沒有直接接觸。直到這次小文的遭遇,才又讓檢方介入,經查找出證據後,這才能夠對林某正式提起公訴。
將惡人繩之以法是我們每個人看到這些案件時候的第一想法。但是,雖然我們曝光此類案件的次數越來越多,打擊犯罪力度也越來越大,可還是無法挽回孩子們已經受過的傷害。所以,看到這些案件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應該思考如何抓住嫌疑人,更要思考怎麼樣才能讓更多孩子們避免受到同樣的創傷。
畢竟這些嫌疑人都是潛在的威脅,不到現身的時候,誰也看不出來,所以怎麼樣讓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預防手段。從小文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一次林某對她上下其手時,她並沒有反應,而是繼續和他開玩笑,到第二次林某動手時,她才感到不對。很顯然,成年人在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知道該怎麼處理,而不是等到第二次才反應過來,那麼小文和成年人之間的差距在哪裡呢?就是性教育。
性教育對孩子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我國對適齡兒童進行性教育更是刻不容緩。但什麼樣的兒童是適齡兒童,什麼樣的性教育是好的性教育?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的回答。
最近在社交網絡上有人分享了和一位家長的聊天記錄。在文字中,家長明確表示,自己的孩子才9歲,不是聽老師講「性」的時候,對老師的憤怒溢於言表。然而也有網友指出:「罪犯可不會嫌你家孩子小」。話糙理不糙,這就更顯示出了性教育的重要性。
其實在發達國家,關於性教育已經有很多先例可以供我們借鑑,例如瑞典早在1942年就開始對7歲以上的孩子進行性教育,荷蘭則是6歲,英國則是從5歲就開始了。美國各州之間法律不盡相同,但也都是從小學就開始了相關教育。大部分國家都是以圖冊、插畫為主要的教育手段,便於孩子們理解認知。
但總體上來看,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對他們做好性教育,插畫圖冊可以作為語言講述的輔助手段。作為家長,作為長輩,我們能通過性教育讓孩子們意識到,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們避免進一步被傷害。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們成為下一個「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