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福建與東協的這「疫」年:交流合作邁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
中新社福州12月18日電 (記者 龍敏)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簡稱「送王船」)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廣泛流傳於福建南部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一種禳災祈安民俗活動。
多位專家1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送王船」成功申遺,充分顯示了福建與馬來西亞深厚的文化淵源,也為進一步推動兩地民間文化交流打下堅實基礎,為「民心相通」持續發展聚集力量。
事實上,福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與東協國家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而在這「疫」年,親緣連結,則使福建與東協交流合作邁向更大規模、更寬領域、更高層次。
在兩天前舉辦的福建—新加坡經貿合作網絡推介會上,多名與會人士強調,親緣連結為福建與東協交流合作的不斷密切提供了良好條件。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閩籍華僑華人中,東南亞地區佔比高達78%。身處東協各國的華僑華人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已成為所在國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力量,湧現出一大批資本雄厚的大型跨國企業。
經常往來於福建與新加坡的中新科創平臺創士鋒創始人李葳說,閩籍鄉親在東協各國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和基礎,他們憑藉與福建的血脈關係成為推進雙方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
截至2019年,東協國家累計投資福建的項目達4313個,合同外資157.2億美元,實際到資104.7億美元;福建省經備案對東協國家投資的境外企業和分支機構406家,中方協議投資額74.1億美元。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福建與東協交流合作不斷線。中國(福建)-東協經貿合作推介會、福建-東協青年線上交流合作論壇、福建—東協友城大會等交流活動密集舉辦。觀察人士認為,上述會議傳遞出新信號,福建與東協交流合作邁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戴永務教授亦指出,雖然疫情重創了全球經濟,但中國與東協地區交流合作依舊持續熱絡,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引擎。
這「疫」年裡,深化國際公共衛生合作成為福建與東協加強交流合作的新領域。
在福建—東協友城大會上,福建省省長王寧表示,福建願與東協各友好城市一道共克時艱,為經濟早日重現繁榮,為中國—東協關係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福建將與東協友城深化國際公共衛生合作,優化貿易投資合作,繼續擴大人文交流。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福建與東協交流合作邁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再添新動力。福建省副省長郭寧寧說,福建將積極探索充分利用協定相關條款,進一步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為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協國家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機會。
在福建—新加坡經貿合作網絡推介會上,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副局長尤善鋇、新加坡交易所副總監王敏均向福建企業發出邀請,「希望閩企可以藉助新加坡的資本市場融資。」
尤善鋇還指出,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新加坡可以在金融、航運等領域與福建強強聯手,打造更多國際合作新亮點,為雙方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