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近景鳥瞰 侯博文
感謝迪卡幼兒園設計中心對gooood的分享
邊界、視界、縱深、皆是無界
寓意、造物、探索、不止一邊設計的本真究竟在哪裡?這一刻萬物新始
一切尚未命名,
他在萬物生長的天地中,
也在流光溢彩的繁華裡,
更在每一個炙熱的眼神中,
因為他是心中最初的生命力。
▼視頻 趙成林 張孝君 康進
聖果(譽山國際)幼兒園佔地面積7300㎡,建築面積5580㎡,是合景教育集團旗下一所高品質、高投入的全日制雙語民辦幼兒園,也是迪卡幼兒園設計中心打造的又一重磅城市地標作品,以「蒲公英」為設計理念,採用「圓」的元素,針對學齡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融合現代化教育設施與生態式的自然環境,為孩子創造出了一個釋放天性、尋找獨特自我的成長環境。
▼建築主體外觀 侯博文
▼頂視圖 侯博文
蒲公英落地即生根適應性極強,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機,一旦成熟時,便會放開種子,給它翅膀,讓它飛翔,隨之而去,從不幹涉後代會到什麼地方,從細小的事物中挖掘出強大的力量,這也正是聖果國際幼兒園教育理念的真實寫照,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學習、成長,為他們埋下自由、勇敢和夢想的種子,不為他們設計好要走的路,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們翅膀,讓他們飛翔,飛向更遠的未來。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讓「蒲公英」與聖果國際幼兒園緊緊的結合在一起。
▼建築近景鳥瞰 侯博文
創作的過程,美妙不言說,不斷從最細小的事物中挖掘出強大的力量,全世界的光線等待著去捕捉,關於理想國裡的夢也都仿佛照進了現實,重現眼前,站在每一塊未建設的土地上,體悟著幼兒園建築本身的需求,或許建築落地與靈感的相遇,是一件上天註定的且順其自然的事情,它與時間無關,它卻與永恆有關。
▼局部頂視圖 侯博文
一個繁華的幼兒園不代表他有靈魂,好的幼兒園教育理念也一定不是被寫在牆上,只有在一點一滴、一筆一划間,把創作湧進自己的生命,構建起豐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在不經意間滲透蔓延到靈魂的每一個角落。一切環境原始力量皆為想像力的自由,從天頂落下那一束神秘的光和潺潺流動的水聲中,孩子們或許會有一種離開現實進入另一個時空和世界的感覺。
▼校園入口 侯博文
建築是為了輔助教育,目的是讓教育更有成效,通過建築營造真正的教育環境,才能讓孩子去感受,我們希望建築所表達的精神和生命力是長久的,即使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建築表面已經被侵蝕或剝落,但這顆「蒲公英種子」仍能安靜且紋絲不動地佇立在天地光影行雲流水萬物生長的變幻之中。
▼庭院概覽 侯博文
基於區域性考量,論證出以鋼筋混泥土作為主體結構,輔以鋼結構框架為建築外觀帶來更多靈動曲線;設內外環雙走廊,加上主體立面玻璃幕牆,給建築引入更多的日照和光線,讓聖果幼兒園的整體建築達成園所的日照要求,也滿足良好的通風防潮和隔熱防曬的要求,更可應對季侯性颱風的侵襲。
▼旋轉樓梯連接一二層空間 侯博文
內環與外環的連環開放打破了空間的固定關係,將不同屬性的功能空間聯繫起來,孩子們匯聚於此去體會顏色的美感,世界皆是一片海洋蔚藍,空間的不確定性或許會成為孩子們空間記憶和成長的一部分,所有關於成長的印記和思考在歲月浮沉的不經意間銘刻於空間的每個角落。
▼環形走廊 侯博文
▼庭院與臺階 侯博文
持續性是一把完美的萬能鑰匙,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聯繫所有事物的無形紐帶,當建築超越物質到達另一個世界,將我們的當下所思所見投射到未來,空間與空間之間的交接間點把概念在空間中滲透貫穿始終,那這棟建築就會擊敗時間 ,毫無疑問。空間流轉,天地萬物融於此刻,廢墟之下蘊藏著無限可能的重生,孩子們在萬物生長中感受美好,這大概就是生命流動的力量。曲線與直線相融,動靜區相輔相成,空間的鮮明反差和各種不確定性,並不急於為孩子們做出任何前提和假設,只盡力為他們提供可以舒展想像力的自由空間。或許在這樣的碰撞啟發中,孩子們會開始自然而然的尋找他們成長過程中屬於自我的定位。
▼流動的曲線空間 侯博文
陽光用強烈的色彩點燃了空間、賦予孩子自由生長,栩栩如生的空間對話,光影的隨型移動,利落的線條、一切進行的大膽都在這所幼兒園裡觸發了感性,促成了天作之合的藝術體驗。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賦予了建築生命,建築因生命而動人,生命因建築而閃光,孩子們 一雙雙誠懇的眼睛,令他們的眼中閃著動人的光輝,美好到可以投過屏幕默默感動,樸實、善良真誠又美好。
▼陽光用強烈的色彩點燃空間 趙成林 張孝君 康進
關於水系的呼吸,視線的呼吸,氣息的呼吸都是不可捉摸不可名狀的,如建築一般不可度量,孩子們在體會中感受它的存在和深不可測的力量,水波紋的細節極具光影變化,孩子們在這裡捕捉細微變化的觸感,用時間的度量去無限接近它。空間強調透明和視線滲透,大面積的玻璃讓窗外的自然景觀與空間融為一體,毫無保留地將自然的光與能量流瀉進來,讓孩子們走進空間任何一個角落都身處自然光線之中。
▼大廳 侯博文
在動線設計上,打破了傳統幼兒園一廊多課室的設計,砍掉多餘的裝飾,在主課室區域穿插功能性教育公共空間,讓動靜區結合的更加緊密,賦予孩子更多靈動的活動空間,促使孩子勇於打破成規,滿足不同階段孩子的探索欲和社交需求。
▼功能性教育公共空間 侯博文
當太陽升高時,陽光灑到牆壁上,一種特殊的美,便這樣產生了,那溫潤有力的光與牆壁達成了很好的默契,自然並沒有創造這些東西,那些原本不存在的,卻在「人造物」面前甚至於不知所措。光是一切,沒有光就沒有生命,建築中用可度量的光、空間與秩序來呈現、捕捉隱藏在光明之後那深邃的影子和內在的信仰,不由自主會記起路易·康的那句話:「太陽從不知道自己有多偉大,直到它照到建築物上」。每個穹頂,在陽光投射的光線下,開始和上帝對話,寂靜中仿佛迴蕩著神諭,豎起耳朵聽,在不經意間光線的呈現下,觸動了每個人的心靈。
▼天窗照亮走廊 侯博文
▼開放的教室 侯博文
結構可以創造光與影,太陽的光輝從一個個圓孔中透進幼兒園裡時,近看,每個孔都是一個放大鏡,放大無數的靈魂與自由,放大鏡下的孩子們在奔跑, 隨著空間的逐漸縮進,孩子們自身便幻化成為丈量,探究,閱讀和去體驗空間的關鍵因素,孩子、建築、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便由此建立。某個地方總會在記憶中成為特定場景的定格,對稱、秩序、純粹、真實材料,幾何形式投出的陰影,慷慨地將所思所想呈現出來,造就了對光的迷戀,一種無序的自然將孩子們帶入夢境的美妙,這大概是建築經過人後天安排形成的一種自然無序的美妙吧。
▼空洞與陽光 趙成林 張孝君 康進
眾目如水,行於舟上,不固守一成不變的視角,生出好奇心,看到矛盾與共生,在多樣化的兒童娛樂設施設計時,創造出了符合兒童童趣且具備益智功能的兒童水系裝置,孩子們通過手動系統,與水景裝置發生互動,尺度與節制觸發孩子更多對建築環境空間的想像,這些也都將化為孩子們無可替代的成長養分。
▼兒童與水景互動 趙成林 張孝君 康進
一個好的幼兒園, 建築空間必須要讓孩子感受到每年每季以及每日時光的不同,空間是建築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大空間和小空間裡的表現是不同的,幼兒園「設計」並不是要解決某個實際的問題,而是當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時候能夠打開另一個世界。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然和自由的滋養,而大型玩具卻是激發孩子們探索自我能力的重要媒介,大型裝置類玩具,打破了玩具「只能在手中把玩」的刻板印象,我們希望的幼兒園不僅僅是被看做是一個物體,而是形成一種滋養人的環境,將空間環境化成老師和家長強大的教育資源,讓孩子遊戲其中、探索其中,探索過程中的多維體驗,滿足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心。
▼自然中的遊樂裝置 侯博文
最好的意念往往來自最細微的聲音,猶如上帝之手,關於探索,是開啟孩子們豐富想像力的鑰匙,驅使孩子們更加專注的去探索。校園裡的每個元素,都觸動著莫測的靈感,我們常觀事物之微小,我們常觀事物之龐大,一個繁華的幼兒園不代表它有靈魂,而幼兒園的靈魂和文化是可以讓它有活力且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無邊界的探索去複合教育理念,更能讓孩子們發現對生命博大而深沉的愛,它就這樣安靜地佇立在光影天地、行雲流水的宇宙中,猶如孤獨而虔誠的祈禱者 . 超越時空,光芒萬丈。
項目圖紙
▼功能分析圖 迪卡幼兒園設計中心
▼流線分析圖 迪卡幼兒園設計中心
▼平面圖 迪卡幼兒園設計中心
▼剖面圖 迪卡幼兒園設計中心
客戶:聖果(譽山國際)
幼兒園地址:廣州·譽山
面積:7300㎡
項目範圍:建築設計 景觀設計 室內設計 品牌設計
主持建築師:王俊寶
參與設計師 :傅會明,田佳賓,歐吉勇,曠文勝,譚慧敏
景觀設計師:曠文勝 田佳賓
施工圖深化:李強,張琪,陶合欣
效果圖深化:曠文勝,馬鑫,王東平,崔英男
品牌設計:吉帆 陳健 傅會明
攝影師:侯博文 王俊寶
項目視頻:趙成林 張孝君 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