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巴富強 通訊員李趁義
「王組長,你又在加班啊?」
「是啊,比著你們年輕人,我得多花時間做功課!」
……
在項城市委第二巡察組,有一位老同志,他姓王,平日裡,大家都稱他「老王」。其實老王年齡不大,今年才46歲,他是巡察一線的一名「老尖兵」。談起他時,同事們都會不禁豎起大拇指。
今年上半年,市委第十一輪巡察工作啟動後,老王馬上就投入了緊張而有序的工作,用老王的話說:做好巡察工作這篇「大文章」,要像繡花一樣,沉下心來一針一線地繡。
老王認真學習巡察方案,研究吃透相關政策法規。對調取的相關資料,用「笨」辦法一頁一頁的查看、一句一句的分析、一個一個的比對;材料多,怕忘記,他就在看過的每份材料貼上標籤;電腦使用不熟練,他就在空白紙上設計表格,工整地記下每一個疑點……
用政策法規標尺丈量差距,形成問題底稿,固定證據。雖說辦法「笨」,但總能出實效,老王接二連三的發現了不少問題。今年5月,在第二巡察組了解某局機關黨支部「三會一課」情況時,其他同志看到該局記錄字體工整,且符合有關要求,認為該局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沒有問題,但老王卻不認同,他仔細研究了記錄的日期,摘抄下來,對照日曆進行了仔細比對,發現有十幾次活動在星期天舉行,不合常理,老王抓住不放,進而發現了該局機關支部「三會一課」弄虛作假問題。
老王用「繡花的功夫」,不但練就了查閱資料的「火眼金睛」,而且還修煉了個別談話的「深厚內功」。用老王的話說:談話是一場「心理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談話前,他都會花大量時間對談話對象的相關情況進行仔細分析、認真琢磨,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策略,有時候要「迂迴包抄」,有時候要「單刀直入」,有時順藤摸瓜;老王有自己的談話「套路」,他從不做記錄,他說,當場記錄會給談話對象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不利於談話進行,談話結束後,他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將談話內容完整地還原記錄下來。
今年6月,第二巡察組進行談話環節時,老王負責對該市一局班子成員李某談話,發現李某面對談話眼神躲閃、欲言又止,判斷李某有話想說,便和李某拉起了家常,竟然與李某續上了「校友」,打消了李某心裡顧慮,李某向老王反映了該局有關領導作風問題。
近年來,老王憑著「繡花功」立下了不少「戰功」,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其所在的第二巡察組學用老王的「繡花功」發現了不少高質量的問題,2020年被評為項城市巡察工作先進單位。漸漸地,巡察機構一些年輕同事也跟著老王練起了「繡花功」,這招還挺管用,大伙兒發現問題的能力確實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