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學術領軍、技術領先、產業領航優勢,加快推動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資金鍊、政策鏈深度融合,打造長江新區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9月4日上午,華中區首場「藍火大講堂·院士報告會」在長江新城管委會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做《數字-智能時代的幾種創新意識》主題演講,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紅斌、武漢長江新城管理委員會主任馬澤江、武漢長江新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沈濤、武漢長江新城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紅斌致辭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紅斌致辭表示,長江新區作為未來武漢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引擎和支撐,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非常重視與長江新區的合作。此次活動的舉行,既是落實協議的具體舉措,又是教育部與長江新區合作的新起點,標誌著教育部與長江新區的合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今後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依託全國高校的優勢結合科技創新攜手,在長江新區培育一批有創新統領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據悉,「藍火大講堂」作為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加快高校創新科技成果向社會轉移及產業化和提供高層次人才服務、積極參與地方和區域創新的重要載體之一,今後將積極協助長江新區對接全國高校優質創新資源,充分發揮專家的技術引領作用,助力長江新區自主創新和產業優化升級,加速建成「科教新基地 科技成果轉化新基地」。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是華中中心充分有效發揮院士專家資源優勢,精準對接院士團隊科技成果與產業資源,切實為長江新區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的重要體現。
會上,李培根做題為《數字-智能時代的幾種創新意識》主題演講。演講從一幅人體穴位圖展開。「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是遺產,是瑰寶,中醫中的一個閃光點就是整體觀,如圖中註明的每一個穴位,它對應的是人體的一個器官。而治病要從整體聯繫看。」李培根解釋。目前,企業中自動化後,其他問題更多依賴經典認知(基於數理科學的工程科技),長期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很難用到工業上,而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能使人們超越此狀態。
李培根院士正在演講
什麼是整體聯繫?產品的系統思維就是一個整體聯繫。李培根講道,把產品置身於其應用場景系統中就是一種整體聯繫的體現。如約翰迪爾將農機設備數據和氣象、土壤、種子等數據結合在一起,利用分析技術幫助農場主做出更為科學的農耕判斷。
事實上,傳統自動化技術已經可以替代人的體力,極大地推動了工業文明、社會進步(處理固定模式的、確定性的、基於模型的),但數字-智能時代的自動化是替代腦力,超越固定模式。
海爾,它沒有生產一枚雞蛋,卻構築起100億枚的雞蛋生態圈,它是如何做到的?不妨思考一下:生產一枚雞蛋,它需要什麼?去處如何?消費者、飼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政府等等,這些相關的就構成了一個生態圈。海爾正是把產品置身於其應用場景系統中,建立了食聯生態,連接及改造產業生態,實現生態圈內攸關各方共創共贏。
隨後,李培根列舉了一系列我們熟悉的事例,從整體聯繫、軟體定義、虛實融合、挖掘體驗四個方面形象生動的闡述數字-智能時代的創新思維。西門子軟體生態,小松智能施工,數字孿生,他從產品、資源、應用等多個方面分享他對智能創新的理解,「智」於平凡,讓人不平凡。他指出,數字-智能時代的創新思維是把創新思維融入教學活動中,是不同行業產業的創新,而虛擬與現實融合是未來的大趨勢,要挖掘體驗,而對象就在我們的身邊。
來源:武漢科技報
記者:任文
攝影:劉煉
通訊員:郭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