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東亞研究項目到底學什麼?

2020-08-30 棕櫚大道

說到牛津大學,你第一時間會想到許多固有的標籤:英國 Top 2 名校、「超難申」大學之一、書院聯邦制、哈利波特取景地、英國的前幾任首相卡梅倫、梅姨、鮑裡斯的母校……

但是,撇開這些標籤,牛津大學的真面貌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牛津大學就讀古代東亞研究專業的真實體驗與感受,分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介紹:申請原因、就讀體驗、課程設置、就業前景等,希望能讓正在觀看這篇文章的你,對學校和專業有一些新認知。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 牛津大學的真面貌

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二古老的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一直穩居前 10 位。

作為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取景地,整個大學城本身也是個廣受歡迎的觀光地,遊人眾多。

學院制是牛津大學的一個特色。我覺得這是對我而言最有益處的一個特色,所以會著重介紹它。和中國大學的學院不同,這裡的教學部門稱為 department/faculty,而學院則是 college。

關係比較像哈利波特裡面,上黑魔法防禦課等大課時,格蘭芬多學院和斯萊特林學院的學生會一起上,但是課後則會回到各自學院,學院既負責學習上的小班輔導和個別輔導,也負責照顧學生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學院帶給人很與眾不同的生活體驗,你會感覺你和自己學科之外的同學、以及老師們之間的距離更近一些,也能有更多的機會互相交流。

學院通常都會舉辦各種社交活動,比如 formal dinner,party,ball 等等,讓你有機會和學院中不同院系的學生相識,彼此談談學術或者就是天南地北的閒聊。

你也可以邀請其他學院的同學來自己的學院吃 formal dinner,表達自己結交友誼的願望。所以通過這些各式各樣的吃飯聚會,我認識了不少理工科、醫科、社科的學生。

除此之外,我所在的學院每年還會定期給出名額,讓你邀請論文指導老師來自己的學院吃飯,或是提供免費的院內 formal dinner,讓你有機會和學院內不同專業背景的老師坐下來吃飯。


總之,學院的各項設置都是為了讓你能和更廣範圍的人接觸交流,激發靈感。


我本來性格偏內向,也不大會和陌生人搭話,但是兩年間各種正式、非正式的飯吃下來,不知不覺間也可以和不同國籍、不同學科、不同身份背景的人自然地交流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牛津大學讀古代東亞研究是種什麼體驗?

01 項目特色 & 課程設置

東亞研究在牛津其實不只一個部分、也不只一個項目。我所在的東方研究所,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是以人文學科為主,但也有社會科學的老師和學生。

在東亞研究方面與牛津的潘迪生中國中心、尼桑日本中心關係比較密切。許多課程是與這幾個部門合辦,老師之間的交流也比較密切。

和東亞研究相關的碩士課程有:Japanese Studies (MSc/MPhil), Korean Studies (MSt), Modern Chinese Studies (MPhil), Traditional China (MSt), Traditional East Asia (MPhil)。

MSc 是一年制的偏應用型項目,從第一年 10 月開學到第二年 9 月交畢業論文為止,課程設置非常緊湊。

MPhil 是兩年制的項目,如果直升本部門博士的話,MPhil 第二年可以算作是博士課程的第一年,所以偏研究型碩士。


不過也有例外情況,比如 Modern Chinese Studies 是專為沒有中文基礎但希望從事中國相關研究的人設置的,第一年有很大一部分課程是在學習中文,因此也可以算偏應用型項目。

課程設置上分為必修和選修。不過學校的課大致有 lecture,class 和 tutorial 三種類型,如果是 lecture 這樣的授課型大課,一般即使不是本學院的學生也可以選擇旁聽。

所以關鍵就看你的情報收集能力,是否能在牛津龐雜的部門、學院、研究中心當中找出你想聽的課和需要的資源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課業特色 & 就讀壓力

我自己學的項目是 Traditional East Asia (MPhil),是偏向古代人文方向研究的專業。

特色也是很明顯,那就是當年我申請的時候找不出第二個把側重點放在古代人文,又立足於東亞區域角度而不是國別角度的項目。這兩點都很對我當年的胃口。

課程第一年有三門主課,第一門是每兩周一次的 seminar,內容基本是文獻閱讀、寫作以及 seminar 上和教授討論所寫的文章。

seminar 會涵蓋從東亞地理環境、考古、語言、王權、文字與文本、哲學、宗教、文學、外交、軍事、社會結構、東西相遇這 12 個方面。

除此之外還會要求學生在中日韓三門現代語言,以及古代漢語,古典日語以及中古韓語三個古代語言中選修一門,夯實人文研究的語言基礎,能夠做到更廣泛地引用文獻和使用一手材料。

第二年現代語言沒有硬性要求,古代語言會從基礎上升到閱讀文本的課程,並且加入了方法論課程,可選修中日韓三個方向。


總的來說,課程設置能給學生打下開闊的東亞視野基礎,以及比較紮實的研究方法和語言基礎,能夠做到更廣泛地引用文獻和使用一手材料。

剛入學時壓力可能比較大,因為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且找到合適的老師和同學來為你解答。但是隨著對這種學習模式的熟練掌握,會逐漸感覺得心應手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03 項目申請門檻 & 我的申請背景

硬體方面,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 對中國學生要求本科成績在 85 分以上,有的項目會要求均分在 90 分以上。文科碩士項目通常對雅思要求為總分 7.5,小分 4 個 7。

我當初的申請條件是均分 90,雅思 8,日語 N1, 並且有一年海外交換經驗。因為是中國人,所以還不會日韓語也沒有關係,但是要在 personal statement 當中表現出對了解東亞作為研究視野的興趣。

另外,雅思可以在申請之後再考,考到理想分數後向學校補上材料即可。海外交換經驗也不是必須的,但必須很好地說明自己為什麼想到英國、牛津、以及申請的項目來念書。


就業資源 & 畢業生的情況

01 我的同學,都有誰?

同學背景比較多元,本科有英語系、中文系、哲學系、歷史系、國際政治系、經濟系等學科的同學,中日韓、東南亞、歐洲各國、北美等地的學生都有。

有直接本科升上來讀碩士的,也有工作了很多年對這一方向產生興趣,轉過來讀的人。如果是非東亞出身的同學,一般都熟練掌握了 1-2 門東亞語言。

畢業之後一部分同學會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將來從事教職工作。另外的同學利用背景和語言優勢,在新聞媒體、智庫、非政府機構、外交等領域工作的人較多。另外也有從事商業相關工作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學院的求職資源 & 校友資源

牛津有面向全校的 career service,如果在網上登記好信息,就能以每天或每周的頻率收到感興趣的職位信息。

另外 career service 也會定期舉辦與求職相關的活動,比如介紹各種行業情況、輔導簡歷寫作、模擬面試等等。

牛津很重視校友關係,有自己的信息庫。另外全球各地也有很多校友會。只要自己願意去找,還是有很多資源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學姐寄語 & 申請 tips

我是伴隨著日本動畫、韓國電視劇長大的,所以總覺得對東亞這個區域很有感情,所以當初會下定決心去讀東亞研究。

讀了這個專業之後你會發現,大眾文化上的東亞與國際政治中的東亞、人文學術中的東亞、日常生活上的東亞都是不一樣的。這個區域會以更加立體的方式呈現在你面前。

所以如果你對鄰居們有天然的好奇心,或者想在自己的中國研究裡加入比較視野,我都推薦這個專業。

我導師之前面試牛津的本科生,回來笑著跟我說,精英私校的學生都能說會道,就算問的問題不知道答案,也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普通公校出身的學生雖然不太會侃侃而談,但是仔細聽來很有內容。

所以我想,申請的訣竅就在這裡。不必因為自己的硬體條件而卻步,相反,真誠地表現出你對東亞研究領域的熱愛,或者是好奇,說出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東亞(大眾文化也好,與人接觸也好)和你自己的感悟。

其實這些老師從事教學這麼多年,一定能看得出來你的誠意。

如果你有任何留學相關的疑問,想了解背景提升、留學選校,想知悉合理規劃,備戰留學的 tips,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牛津大學啟動人工智慧與法律服務研究項目
    近日,牛津大學啟動了一項針對人工智慧與法律服務的研究項目。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管理學研究教授酒向真理(Mari Sako),將在牛津大學新開啟的人工智慧與法律服務項目中發揮關鍵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牛津大學啟動這一新的研究項目恰逢其時。目前項目獲研究經費120萬英鎊,由法學院主導,旨在探索將人工智慧(AI)應用於法律服務領域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 精準攻下斯坦福:深度解讀東亞研究申請之路
    由於東亞研究專業較為冷門,美國提供東亞研究碩士項目的大學大約只有四十所左右,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哈佛、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賓大等等,這些學校都有專門的東亞研究中心。今年的引知學員L同學斬獲了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碩士的offer,她是如何做到的?東亞研究申請有哪些注意事項?讓我們來聽聽L同學的故事。
  • 美國大學新興熱門專業:東亞研究系
    今天我準備為大家詳細介紹一個在中國人眼裡比較「冷門」的美國大學專業——東亞研究學。說實話,專業其實沒有真正意義的冷門熱門之分,因為所有的學科存在都一定有它的必要,所謂的冷門熱門專業也不過是遵循風水輪流轉,轉到哪家算哪家的歷史規律而已。隨著東亞各國在世界經濟體中的迅猛崛起,東亞研究系在美國大學中逐漸成為了越來越多人追捧的專業。
  • 耶魯大學東亞研究專業
    耶魯大學東亞研究專業由耶魯大學東亞研究協會培養並提供學位,協會1961年成立,目前已有50多年歷史。該研究協會有一個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相關學術探索和支持為目的的跨學科學術論壇。它的使命在於幫助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並形成出色的東亞方面的教育、研究與知識交流平臺;  耶魯大學東亞研究專業學位要求
  • 2019年「東亞研究」聯合項目 (第一屆)招生簡章
    一、項目簡介北京大學-東京大學「東亞研究」聯合項目以北京大學-東京大學兩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的長期密切交流為基礎,力圖在新體制下探索有特色的課程組合和教學培養模式,培養立足於本國與本區域文明傳統、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人才。
  • 我適合學東亞研究(East Asian Studies)嗎?
    近年來,對東亞研究(East Asian Studies)感到好奇、產生嚮往的同學越來越多了。由於國內本科鮮少開設了東亞文化研究的本科專業,絕大多數同學們在考慮申請東亞研究的研究生專業時,總是會面臨轉專業的困惑:我適合學東亞研究嗎?當然,其他非常多關於這個專業的問題也很經常被提及:美國究竟有哪些代表院校開設了這個專業?錄取難度怎麼樣?
  • 斯坦福 我為何在美國學東亞語言文化
    「東亞語言文化」(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和「東亞研究」(East Asian Studies)兩個專業,外行人很容易混淆。有些學校分別設有這兩個不同的系,如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側重於研究東亞的經濟、政治、法律等方面,對文化亦有涉獵,而「東亞語言文化」則側重於語言文學。
  • 從中加對話看加拿大大學的東亞研究專業
    人文學院包括以下幾個學系:東亞研究(East Asian Studies)、英語和電影研究(English and Film Studies)、歷史、古典、宗教和 現代語言與文化研究(History, Classics, and Religion Modern Languages and Cultural Studies)、 哲學( Philosophy)和媒體與技術研究(Media and Technology
  • 通知 | 2020年「東亞研究」聯合項目 (第二屆)招生簡章
    北京大學-東京大學東亞研究聯合項目以北京大學-東京大學兩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的長期密切交流為基礎,力圖在新體制下探索有特色的課程組合和教學培養模式,培養立足於本國與本區域文明傳統、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人才。
  • 美國留學: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優勢分析
    為什麼美國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吸引了這麼多中國留學生?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是美國最好的小型文理學院,學生在這裡可以有機會體驗個性化教學,同時也可以體驗研究型教學。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作為一所公立大學,邁阿密牛津為學生提供了選擇眾多的學術課程。其中本科教育涉及100多個領域,研究生教育涉及59個領域,博士項目也多達12個學科。發展壯大了200多年的邁阿密大學牛津指導本科生進行重要學術研究,幫助學生促進一些擁有真實客戶的項目,同時還幫助學生發展個人領導力,使他們在僱主面前更具優勢。
  • 「第一屆東亞日本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在魯東大學圓滿召開
    本屆大會由魯東大學東北亞研究院與東亞日本學研究學會主辦,由明治大學大學院教養設計研究科、新瀉縣立大學、韓國日語日文學會、朝鮮族研究學會協辦,並得到魯東大學文學院、魯東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與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大力支持與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卡西歐(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的熱情贊助。
  • 項目介紹 | 本科 | 韓國東亞大學交換生項目
    韓國東亞大學成立於1946年,地處韓國釜山,分為三個校區:程鶴校區(主校區),富民校區,九德校區,以自由、真理、正義三個理念為創校宗旨。      東亞大學是釜山地區最大的綜合性私立大學,並以學部教育(本科教育)為本,大力發展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數約21000人,研究生2200人。
  • 牛津歷史專業老師親述:歷史學這門學科到底在研究什麼?
    牛津大學擁有英國排名第一的歷史系,其歷史專業以其課程的廣泛時間順序和眾多的選擇而聞名。之前唯尋出過一個系列跟蹤報導牛津歷史專業,今天小編有幸(捉到)請到唯尋名師Sam老師來客串,整一期名師專訪為大家好好盤盤想申請牛津歷史,你需要做足的那些功課!
  • 美國研究生東亞研究專業解析
    一直到今天,外國學者們對東亞國家的研究熱度依舊不減,這也是為何有那麼多歐美名校都會開設東亞研究專業。美國大學正式開設東亞研究專業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一位叫丁龍的華工自掏腰包給哥倫比亞大學建立了美國第一個漢學系,也是今天哥大的東亞研究系。自此以後,東亞研究專業在美國高校蓬勃發展。
  • 2016牛津大學冬季課程項目介紹
    (五) 權威師資、專業授課所有的專業課程均會聘請牛津大學各院系的教授和講師主講。牛津大學的課堂向來嚴謹而不失活潑,老師們將會實施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學,幫助學生找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並在此過程中給予學生鼓勵和必要的建議,幫助學生能夠輕鬆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對牛津大學的授課模式有更多的了解。
  •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大等院校東亞研究專業申請要求詳解
    上一期我們著重介紹了東亞研究課程設置、就業前景和申請要求,這一期我們為大家介紹東亞研究幾個熱門的院校和項目,文末我們匯總了美國TOP80院校東亞研究項目開設的情況,申請這個方向同學可以做個參考。耶魯大學的東亞研究碩士項目開設在Yale Macmillan Cener-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CEAS), 只設有一個東亞研究文學碩士項目。
  • 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介紹
    專修東亞研究有多種方式,要求各不相同。有興趣的學生應該安排與當年的本科生助理主任或本科生項目協調員Nicole Escolas會面,以確定最適合自己學術興趣的方向。東亞研究集中的課程工作分為4類:語言學習,輔導課和東亞「領域課程」(包括「歷史調查」課程)。
  • 為什麼美國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吸引了這麼多中國留學生?
    為什麼美國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吸引了這麼多中國留學生?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是美國最好的小型文理學院,學生在這裡可以有機會體驗個性化教學,同時也可以體驗研究型教學。作為一所公立大學,邁阿密牛津為學生提供了選擇眾多的學術課程。其中本科教育涉及100多個領域,研究生教育涉及59個領域,博士項目也多達12個學科。
  • 以詩歌為主線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對話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田曉菲
    中英文譯著包括《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微蟲世界:一部太平天國的回憶錄》(獲美國亞洲研究協會首屆「韓南翻譯獎」)等,並參與撰寫《劍橋中國文學史》《牛津中國現代文學手冊》,合編《牛津中國古典文學手冊(公元前1000—900年)》《現代中國新文學史》並執筆其中部分章節。
  • 從雪梨大學到牛津MPhil
    經濟越深入去學就發現對數統要求越高,真應該第二專業選ecmt(計量經濟學)、stat(統計學)或者math(數學)。現在牛津班上的同學很多都有工程學、物理學或者數學背景,商科出身的我學習起來跟他們相比就會吃力很多。所以學弟學妹們如果以後想選擇經濟研究,一定要多上數學、計量、統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