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的繪本,實際上就是在跟孩子一起情境互動,走近她的世界。
周末,我們一家又例行去了心愛的書店言幾又。
小傢伙幾乎是飛一樣衝了進去,直接奔向她喜歡的圖書區域,然後挑選了中意的繪本,津津有味地在一旁看了起來。
她還沒識字,但卻看得很快,並且很有主見,說要自己來看。不一會,一本繪本就被刷刷地翻完了,然後進入到下一本。看完之後,又自己去尋找新的繪本來看。
看到桌子上的書越來越多,我告訴她,要把看過的書放回原處,她答應並趕緊自己拿了回去。在她自己獨自去還書和拿書的時候,要離開我的視線。
才開始,我有點不放心,會跟過去,但是轉念一想,這麼一小會時間,她會自己處理好的。於是就自己拿著書,故作鎮定地看著。果然,小傢伙不一會就又抱著一堆書回來了,很是興奮。
不由得深刻體會到,其實我們家長的視線,有時不要老是盯著孩子身上,要給他們一個自主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有選擇的權利。
這樣,反而能讓他們更專注於自己的決定。讓他們自己選擇繪本這個動作雖然很小,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由於是小傢伙自己選的書,看得也特別認真。我特別留意了一下,各式各樣的書都有,恐龍系列,還有平時看的動畫片系列,心心念念的各種動畫角色。看到開心的地方,還哼起了歌曲,能充分感受到她的熱情和投入。
倘若之前,我會從大人的視角幫助她來選擇適合的繪本,比如,某些繪本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主題也很好,作者懂孩子的心理,可讀性比較強,這些都是選擇繪本時參考要素。
我依然記得最開始時給她讀宮西達也恐龍系列繪本時,小朋友非常專注地在聽我講,眼睛瞪得大大的。
當我講到《你看起來很好吃》中的小甲龍時,她充滿了關心和好奇,當霸王龍出現要吃小甲龍時,她又非常擔心和害怕,當小甲龍被霸王龍保護和救援時,她又非常激動和興奮。隨著小甲龍遇到困難,不斷克服困難,最後找到爸爸媽媽的情節發展,她的心情也是一路的波折和起伏,沉浸在其中,當我讀完了,甚至還要我給她講一遍。
但隨著小朋友年齡的增長和興趣的變化,她會自己主動提出要求來自己選擇。「爸爸,這本我不要看,我要看這本書」。她振振有詞,還煞有介事地拒絕了我幫他選擇的好意。
那麼反過來想,這何嘗不是一個幫助她去自己做選擇的機會呢?
雖然不識字,雖然看得很快,但是由於是她自己選的,讀繪本的過程,能完全感受到了她的自主權帶來的身心投入。
儘管繪本越來越多,選擇面越來越廣,甚至讓我們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
但記住這一條就夠了:讀好的繪本,應該能感受一個孩子在成長中的發現美好,探索美好的精神旅程。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則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讀完之後感覺還想重新再讀。
而家長與孩子一起讀繪本的過程,則是共同的情景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