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念念不忘的三毛,和必有迴響的齊豫

2020-12-14 騰訊網

  站在《歌手》舞臺上,燈光暗下去的一瞬,首次將泣血之作《今世》搬上電視媒體的齊豫,一下子將思緒拉回到了34年前與三毛的那次初遇……

  海藻長發、波西米亞長裙

  三毛對齊豫的影響遠不止於此

  那是臺灣流行音樂迅速崛起的1985年,帶著「小迷妹」心情的齊豫與三毛有了第一次的不期而遇。當時的齊豫已經籤約滾石唱片,並成功憑藉1979年三毛作詞的《橄欖樹》在樂壇打下了根基。

  看著站在恩師李泰祥身邊的三毛,齊豫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驚喜。22歲那年,三毛之於齊豫,還是那個躺在李泰祥鋼琴曲譜上,為《橄欖樹》署名詞作者的名字。

  但實際上,除了「才華橫溢的女作家」、「靈魂詞作者」兩個標籤之外,齊豫對三毛的認知依舊主要來自於書中。

  齊豫很難相信,眼前這個語速頗快、講話細聲細氣的溫柔淑女,就是她少女時期摯愛讀物《撒哈拉的故事》的主人公,那個連登記結婚都隨性套上一件淡藍細麻布舊衣,去廚房抓一把香菜別在闊邊草帽上作裝飾的灑脫俠女。

  曾經只能在照片上仰望著的流浪旅人,一下子來到了齊豫的生活中。那一年,三毛42歲,齊豫28歲。她們的人生軌跡天差地別,卻又難得一致:三毛用半生去流浪,而齊豫的心對流浪的渴望從未停歇;三毛出生在重慶,齊豫偏偏也最愛「重口味」,不僅嗜辣,對花椒更有著莫名痴迷。

  兩個女人相見恨晚的那一年,荷西離世6年,三毛尚未完全從痛失摯愛的陰霾中緩過神,便一頭扎進了《回聲》專輯的創作中。專輯收錄的11首歌全部由三毛以第一人稱撰寫歌詞,作品寫盡了她前半生的酸甜苦辣,更有與荷西相知相戀的甜蜜,以及陰陽兩隔的泣訴。

  緣分是個奇妙的東西,能將陌生人快速拉近距離。三毛眼中的齊豫,是那個每天跑到她家閣樓上席地而坐,纏著她說過往故事的、笑起來很大聲,很爽朗的28歲姑娘。她們將故事裡的細節用於專輯創作,更天南海北無話不談,對古典文學都很著迷的二人常常能將《紅樓夢》聊到深夜。

  在齊豫和潘越雲的記憶裡,三毛家總是纖塵不染,除了被收集來的舊物佔據大半空間,三毛家四處都堆滿了書。因為不怎麼下廚,連廚房最終都被書佔滿。

  《回聲》創作的9個月中,齊豫和潘越雲被三毛影響頗深,她們聚會時常會不約而同地統一著裝,看到彼此時難免相視而笑。一席波斯米亞長裙拖地,一頭海藻長發隨意披散在肩膀,性感而又神秘。三毛曾說,臺灣能將波西米亞長裙穿得最好看的有三個人,齊豫、潘越雲和三毛。

  在三毛眼中,潘越雲的前世是埃及豔后,而齊豫則是「天使」。《回聲》這張文學唱片被創作完成後,名字取自三毛的英文名「Echo」,齊豫用三毛認定的天使之音,將彼時三毛流浪的前半生唱得完滿。

  這世上,很少有人值得另一個人用35年的光陰將她的姓名銘刻在心中,但三毛之於齊豫就是這般的存在。

  三毛是那種靠感情安身立命的女人,愛人在哪裡,靈魂就在哪裡,流浪是追尋自由,而停駐則是因為愛。28歲的齊豫被這樣的三毛深深打動。

  「《今世》,是三毛姐姐跟荷西的故事。」齊豫在《歌手》中回憶……

  每當唱起歌詞「皓月當空的夜晚,交出了,再不能看我,再不能說話的你。同一條手帕擦你的血,拭我的淚,就這樣跟你血淚交融」,齊豫總能記起三毛口述這段錐心刺骨訣別場景時的悲傷神情。憶著過往,也忍不住唱紅了眼眶。

  在另一檔節目《歌手的秘密》中,齊豫透露,《今世》對三毛來講是很重要的歌,錄製完很長一段時間,三毛都不敢聽這首歌,因為對她來說,這段情感是太大的傷痛。

  齊豫選歌的掙扎與堅持

  《歌手》讓《今世》有了「為愛發聲」的機會

  如果說,荷西是三毛的執念,那麼在《歌手》舞臺上演唱《今世》,則是齊豫的執念。

  歌劇式的曲式、晦澀的調子、古典風格的編曲、散文詩一般不可捉摸的斷句,種種非常規的原生基因決定了《今世》很難在第一時間具備「觀眾緣」。不少人勸齊豫換歌,齊豫果斷地拒絕了,「他們都替我擔心,怕太藝術性,怕來聽的朋友沒有共鳴。我只覺得,不成功便成仁。」

  齊豫心中有一種篤定,因為《歌手》是非常包容的舞臺,她想唱的歌,想表達的情緒,完全可以在這裡釋放。

  《今世》不夠主流,即使是在演唱會的歌單上都很難排到。但這次卻能夠在大眾電視媒體問世,齊豫因此再三感謝《歌手》節目組。就像吉傑所說,聽說齊豫要唱《今世》,所有人都「瘋了」,但最終令齊豫暖心的是,《歌手》總導演洪濤決定陪著她「一起瘋」。

  事實上,從演出效果來看,《今世》是震撼人心的表演,即使有的年輕觀眾並不了解歌詞背後的故事,但單純能「唱哭」眾人,足以證明齊豫和三毛的《今世》具有觸達人心的力量。

  「三毛是想去做什麼事情站起來就去做的人,即知即行的個性,很衝。」齊豫自己可能都沒能想到,三毛對她的成長有著如此之深的影響力,不知不覺間,她的執著,她的強執行力,都跟當年的三毛如出一轍。

  真正的藝術,常會因為不夠討好大眾審美而被商業行為桎梏,這也是《今世》在被創作出來後的第34年才被搬上大眾電視媒體的原因。齊豫一直在等待這天,為了圓夢,也為了彌補對三毛的「虧欠」。

  事實上,原本三毛想要發表在專輯中的歌詞另有版本,更加唯美、古典,但被當時的滾石判定「並不太適合以歌曲的形式傳播」。作為《回聲》製作人的齊豫和王新蓮勸說三毛重新修改歌詞的風格,這個請求被心思細膩的三毛應允了下來。

  11首詞,三毛重新創作了10首,專輯中唯有潘越雲演唱的《曉夢蝴蝶》,最終被保留下來,那才是真正的三毛風格。齊豫回想起來不無遺憾:「我們硬是讓她變成了一個大家眼裡的三毛、書迷想要的三毛。我不知道當時的自己是不是有一點失禮……」

  讓三毛在創作過程中再次掀起結痂的傷口,這讓齊豫倍感不忍,後來她創作《不曾告別》,就是替《回聲》送給三毛的歌。

  在飛往秘魯的航班上,齊豫邊創作邊流淚,一氣呵成,將對三毛的思念與一句深埋心底的「對不起」譜進了歌詞。在齊豫的想像中,當年言笑晏晏的三毛姐姐也許正坐在她的身旁,讀懂了她文字裡的想念與惆悵。

  「如果她沒有走的話,以她的思維,她的感性、她對生命的熱愛,一定能帶我們看更不同的東西。」

  齊豫不願枉顧三毛的真情,登上《歌手》舞臺,她想將三毛和荷西的驚世愛戀唱給當下嚮往自由、迷惘於愛情的年輕人聽。年輕時的齊豫並不能真正讀懂三毛,到了這個年紀,無論情緒還是同理心,都更適合唱三毛。

  在芒果TV《歌手的秘密》中,齊豫將她對三毛的念念不忘傾訴出聲:看她的書,我可以隨時和三毛姐姐在一起。她的書,始終可以給我們啟發。

  三毛式的生活曾影響過一代人,也許當《今世》再度被唱響的當下,三毛那追求自由的靈魂,和至情至性的愛,還將影響又一代人……

  《歌手》的未盡之迷,盡在芒果TV《歌手的秘密》,每周六中午12點深度更新。

相關焦點

  • 必有迴響的齊豫,念念不忘的三毛
    昨天,是臺灣歌手齊豫的生日。而再過十天,「三毛·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將在南京舉辦。喜形於色的齊豫隨即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橄欖樹》。初唱時,齊豫只覺「好聽」,畢竟涉世尚淺。回想起三毛的那些詞,齊豫只覺唯美,但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她希望三毛能從自己的一些經歷出發,如流浪、荷西、沙漠,來講述三毛自己的故事。說起兩人地相遇,齊豫用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欣喜:「她長得和照片上一樣,一見面就覺得很熟悉。」
  • 最好就像齊豫這樣老去
    和他們一樣,在整個賽季裡,幾乎沒有什麼話題度的歌手,還有齊豫。這一季的《歌手》開賽前,名單放出來,我一看有她,便期待不已。我期待她的《橄欖樹》《歡顏》《飛鳥與魚》《你是我所有的回憶》,期待李泰祥的曲、三毛的詞,在她空曠悠遠的吟唱裡復活。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不,念念不忘,沒有迴響!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不,念念不忘,沒有迴響!昨天在朋友圈聽到一首小時唱的《望》歌裡唱著的是:「我望眼欲穿 總思量 你身旁 是我天堂」都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但真的是否有迴響呢?在晴晴的眼裡的念念不忘是沒有迴響的...
  • 念念不忘 沒有迴響
    很多時候我們都明白當下發生的事情和我們所想的多多少少都有些許差別,必有迴響。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多半是:念念不忘,沒有迴響。我們每天為了一個普通人為了一些瑣碎的小事在折磨著自己。我很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的負能量我的小情緒,我覺得我的情緒一旦被別人知道就會嘲笑我這個人很矯情。不久後發現我錯了,我們都是夜裡的魔鬼,我們都生活在自己創造的負能量中無法自拔。
  • 李叔同: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在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的父親在隱退儀式上,對葉問和眾人說了這麼一句話。八個字意味深長,經常被一些文藝青年掛在嘴邊,寫在朋友圈裡。好多人以為這只是一句話,是王家衛導演創作的又一經典臺詞。但實際上,「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句話出自民國佛學大師李叔同的《晚晴集》。
  • 不是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會有迴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只要我們念念不忘,那麼遲早也能得到這個玩具。那麼成年以後的我們呢?念念不忘,還會有迴響嗎?還記得和你的初遇,也是在夏天。那個時候的我剛剛離開了父母,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小城市,隻身來到陌生的城市求學。你是我的學長,也是幫我拿行李帶路的好心人,更是我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認識的第一個人。為了報答你的幫助,我請你吃了一頓飯,然後我們交換了聯繫方式。可能是一個人有些孤獨,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向人求助,而經常求助的對象,就是你了。
  • 齊豫:用自己的故事,為你講述人生的「橄欖樹」
    聽北歐民謠,唱英文歌,讀詩寫詞,參加選秀……這些文藝範兒十足的事情,齊豫在四十年前已經開始了。「音樂是有力量的」,她說,「不僅是茶餘飯後的娛樂,而且是可以影響他人的」。在聽者的耳中,齊豫的聲音讓人想起海邊撿回的貝殼,藏著大海的傾訴和海風的清冷。
  • 念念不忘不期迴響,愛情千百種,不過是過往雲煙
    像一個跟蹤狂,天天想著製造和她的偶遇。跟我們聊天三句不離女神。這樣的事兒並不偉大,只是他做了四年。青春期羞澀懵懂的暗戀弄得人盡皆知。我們樂得看熱鬧,有時候也良心發現勸他放棄。畢業時他收到的贈語多半勸他放手,另一半鼓勵他加油。有時我疑心他的喜歡只是他自己的幻覺,喜歡的是心中美好的泡影。真如願在一起了也未必就長長久久喜歡下去,變數那麼多,何必執著呢。
  • 我是如何理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句話的?
    但這裡面有一句話始終讓我無法忘懷,總是常常想起,就是那句: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總感覺這句話充滿著力量,每當我想起它,就好像提醒自己,要堅持自己的信念,要擺脫其他的雜念,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簡單一些,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堅持自己所堅持的,結果自己會來,無需去刻意爭取,任何的誘惑和捷徑都不是長遠之計,我感覺這句話真的特別有力量。
  • 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夢》出版 回顧與齊豫往事
    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夢》出版 回顧與齊豫往事 這兩篇手稿的其中一篇,是追憶撒哈拉生活及紀念荷西的文字,另一篇則是回顧三毛、潘越雲、齊豫等著名音樂人的往事。
  • 什麼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都是騙人的
    今天與朋友聊天,忽然懂得了一個道理,什麼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都是騙人的,消息要發給願意聽的人,如果你要分享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一定要發朋友圈嗎?想必關注你的人並不多,不如發給真正願意了解你,傾聽你的人。
  • 念念不忘,可有迴響?
    只是回頭多望了你一眼,此生便念念不忘。自此有了許多期待,也有了許多徘徊,曾無數次希望下個路口便會相遇,但不知道你又與誰擦肩而過。我的記性向來不好,今天見過的人一轉眼就忘了,但是關於她的一切我都牢牢鎖在心底,不曾示人也不曾忘記。
  • 種桃種李種春風,去聽聽三毛的詩和遠方
    永遠留在48歲的三毛留下的除了那些有趣有靈氣的散文和小說之外,也創作了不少的歌詞,其中最著名流傳最廣的要數齊豫演唱的《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家鄉在遠方。這首歌發表於1979年,原本齊豫是想用西洋民歌的唱法來演繹,但在錄音的時候,作曲老師李泰祥卻生出了更多想法,他想要塑造出一個龐大遼闊的氛圍。原本三毛的詞寫的是「小毛驢和我」,她最初的第二段詩是「為了小毛驢,為了西班牙的姑娘,為了西班牙的眼睛」。
  • 請你堅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只要是心中有誠心靈性,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早上去上班的路上,一個人走著聽手機音樂,因為涼風習習的拂面,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非常清新的味道,看到時間還早,不緊不慢的走,聽到一首歌覺得還蠻不錯的,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時記下了一句歌詞,打算等一會聽完以後再查一下。
  • 對一個人念念不忘,未必會有迴響
    在這個世上,我遇見了你,看著你,我的眼中是滿滿的歡喜,我想要和你一起走往後餘生,我想要和你一起書寫我們的以後,我想要握住你的手,一起去看花開花落。在這個世上,擁抱了那麼多的溫柔,唯有你讓我知曉什麼是愛情。可是,這不過是我一個人的可憐的愛,那不過是我一個人的甜蜜。不要再想著某個人了。你要知道,對一個人念念不忘,未必會有迴響。
  • 三毛26篇散佚作品首度結集出版 珍貴手稿首曝光
    三毛  作為撒哈拉沙漠的文藝女青年的唯一代表,三毛的傳奇經歷幾乎成為一代又一代少女的浪漫夢想。近日,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夢》首度結集出版,其中收錄26篇散佚作品,以及2篇首度曝光的珍貴手稿,充滿了致青春的迴響並鉤沉臺灣「黃金時代」的「那些人,那些事」。
  • 抖音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什麼歌? 原曲《望》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什麼歌? 原曲《望》完整歌詞分享時間:2018-05-26 11: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什麼歌? 原曲《望》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什麼歌?小夥伴們是不是都在找這首歌的資源呢?
  • 願你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願你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願你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