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當從何時開始

2020-12-12 人民網教育

禹天建 繪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包括三部分內容:清楚認識自己,了解發展的環境,定位自己的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而採取的方法、行動。

  ■張紀元

  每年高考時節,許多家長和學生都很糾結。如何填報志願?怎樣選擇大學?怎樣才能在社會上尋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這是每一屆學子及家長不斷追問的問題。據零點調查顯示,在專業選擇方面,70%是由學生自己說了算,然而,這種「說了算」究竟是依據什麼?是靠道聽途說,還是一廂情願?這樣的選擇符合自己的追求、符合實際狀況嗎?你對專業將來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了解?也就是說,對自己、對學業、對行業和國家的發展,你的了解究竟怎樣,決定了你的選擇前景。從一些國家的經驗來看,中學時代就進行適當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非常必要。日前出版的《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設計》一書就認真地回答了上述問題。

  中學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階段

  從什麼時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最合適?其依據是什麼?

  西方許多生涯發展理論家都把焦點放在青少年時期,自心理學家霍爾100年前出版其裡程碑式的青少年心理學專著以來,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不斷深化中。

  霍爾認為,青少年時期是「風雷激蕩」的時期:今天無動於衷,明天又熱情洋溢。這種情緒的搖擺不定一直持續到20歲左右。霍爾認為這是由遺傳決定的。

  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認為青少年時期是一個性興奮、焦慮的時期,青春期最重要的是要擺脫父母,既容易產生性衝動,也容易產生同成人牴觸的情緒與驅力。

  格式塔心理學代表人物考夫卡·勒溫則以為,青少年這一過渡期發生的是兒童期向成人期轉化過程中團體成員資格的改變。

  認知心理學派的代表皮亞傑認為青少年時期是溫和的躁動期。在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的過程中,他們能夠使用系統的、命題的邏輯。此外,他們能夠思考假設,把自己投身到未來,並為之作準備。

  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艾裡克森認為青少年正處於自我認同期和角色混亂期。因此,青少年時期成了一個分析和嘗試五花八門角色的時期。但是,在青少年時期快結束的時候,如果還沒有建立起自我認同,那麼他們就會因為角色擴散而深受困擾。

  以上分析表明,中學時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比較合適的。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

  「預則立,不預則廢」。凡成大事者,大多是心中有目標的人。要客觀地認知自我、了解職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渠道。

  歐美等發達國家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這些國家從幼兒園就開始著手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職業角色,學會規劃人生,並為了保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順利實施,建立起相應的組織和保障制度。

  1918年,美國首次在中學掀起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高潮。在20世紀70年代就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到1至12年級的學生教育中,要求學生把自己當下的學習與未來的工作聯繫起來,同時制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澳大利亞在1999年就提出明確的目標:「當學生離開學校時,應該掌握職業相關技巧,理解工作環境、職業選擇與職業道路,並把其作為職業教育與培訓、繼續教育、職業與終身學習的基礎。」

  英國在20世紀80年代,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普通中學開展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多渠道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如設置生涯規劃機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配備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建立大量生涯教育網站。

  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也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列入學校發展計劃當中。這些國家在教育發展的歷程中,逐步構建了完善的職業生涯教育理論,豐富了職業生涯教育的實踐。

  學會評估自己是職業準備的主要目的

  西方有西方的教育特點,中國有中國的教育環境,如何汲取西方關於生涯發展的理論精華,結合我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形成中國中學生的職業教育規劃體系,筆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筆者將自己思考成熟的生涯規劃體系,付諸教學實踐,變成教師教授職業生涯課的可操作性工具,實現了理論、案例、觀點、方法的有機結合。《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設計》這本書包括了生涯探索、生涯規劃和生涯準備三大部分。生涯探索是通過了解自我、了解職業、了解環境作出職業選擇,生涯規劃是對所選擇的職業作出長、中、短期的目標安排,生涯準備是為生涯規劃而準備的身體心理條件。

  一般來說,中學教育應該包括三方面的指導:學業發展指導、身心發展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其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應該包括三部分內容:清楚認識自己,了解發展的環境,定位自己的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而採取的方法、行動。

  首先,全面地認識自我,本書從性格、興趣、價值觀和氣質類型四個方面讓學生了解自我,可謂「知己」。不僅包括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天賦、價值觀及人生志向等個人稟賦,還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條件、家庭文化、地區特點等外在因素。最重要的是學生應學會分析評估自己的興趣、愛好,理性地認識自我。

  其次,了解職業、了解就業市場、了解職業精英的成長足跡,可謂「知彼」。也就是需要廣泛地了解職業,充分了解環境。可以通過實地體驗、現場參觀、職業講座、上網查詢、參閱圖書報刊等相關資料,讓學生對各類職業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判斷,從而在他們確立職業理想及人生志向時,為他們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參考。

  再次,科學地規劃人生,也就是學生在基本認識自己、了解職業的基礎上,通過學習交流,在心中確立起職業生涯的概念,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和意義,學習、體驗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認真設計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導師、父母及長輩的指導下,規劃自己的人生。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範式要改了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面臨挑戰  當前,各高校已日益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普遍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也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採取的形式比較單一。
  • 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的必要性與種類、內容
    當學校開始準備制訂整體教育工作計劃的時候,同時也應明確一個指導思想,那就是把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作為學校整體計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放入恰當的位置併力圖通過學校的教育活動來推進本校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的工作。
  •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大學生找到發揮自我潛能的路徑
    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能幫助大學生對職業生涯有合理的規劃,也能為有創業志向的同學找到發揮自我潛能的路徑,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因此,了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需求、困境,有利於加強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使大學生自身得到發展。
  • 走向自主和實踐的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自我激勵、自我塑造這一自我成長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對未來有更好的規劃,從認識自己開始,形成職業意識並進行職業探索,這有利於高中生明確學習與發展的方向,激發成才動機並付諸實際行動。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從入學開始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從入學開始 http://career.eol.cn  來源:  作者:專題製作:卜凡龍  2007-08-28  大 中 小
  • 職業生涯規劃是什麼?職業生涯規劃名詞解釋
    職業生涯規劃是什麼?相信很多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都不知道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下面就來說說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說白了就是對自身的職業發展路線進行規劃,但是這個規劃不是簡單的規劃,需要結合多方面因素,使得規劃出來的路線適合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且自身的家庭背景、社會背景都能為自身的職業生涯起到幫助的作用。
  •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從什麼時候開始?
    職業生涯是人生的重要部分,是人生發展高度的關鍵所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據悉,芬蘭從小學開始了,美國6歲開始需要對孩子進行引導認知和相關職業生涯社會體驗,日本幼兒園和小學開始有較為完善的體系,對孩子進行相關的職業體驗。2014年,我國啟動新高考改革,要求將職業規劃教育前置到高中。
  • ...來臨,市政協委員呼籲 —— 儘快實施中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今年9月,我市將從秋季新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高考改革。如何讓中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考制度改革,市政協委員呼籲,應儘快實施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劉建認為,由於重慶市新高考相關落地政策還未出臺,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未納入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部分區縣普遍未專門就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出臺文件和辦法,也未將其納入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師資、課時、教材等方面均無統一安排。
  • 大一新生:儘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對此,我們的建議是,要儘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好從步入大學校園就開始。  儘早規劃可少走彎路  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一個極為重要、不可迴避的話題。如果你早有正確的思路,早付諸實踐,那麼你就可少走許多彎路。  一提到職業生涯規劃,許多人都將其等同於「就業」和「找工作」。
  • 近九成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可見,高年級的大學生有職業規劃的比例更高,比低年級的大學生高出約6個百分點。這可能是因為隨著畢業的臨近或進入更高年級,大學生開始考慮更現實的就業問題,因此職業發展規劃成為大學生考慮比較多的問題。規劃要及早開始,這樣才能在幾年裡更好地按步驟、有節奏地實施規劃,而不至於臨時抱佛腳,也不至於讓規劃成了束之高閣的「課堂作業」。
  • 中學生開展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迫在眉睫
    職業生涯進入中國人的視線,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從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當中有一個模塊叫的員工職業生涯管理,它是這個模塊引申而來。職業生涯從企業開始進入高校,這個概念被大家開始關注。主要是從1945年之後大學生的工作不包分配,1998年開始高考改革擴大了招生的力度,在2002年前後大學生的就業問,大學生畢業將來要做什麼,逐漸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的變化,職業的選擇引發高校群體的關注。中國大概用了十二三年的時間,在大學領域當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喚醒,現在大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普及了。
  • 「生涯教育」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案
    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案如何撰寫?隨著高考改革的推行,很多學校開始啟動生涯規劃教育,但生涯規劃教案卻難倒了不少學校心理健康老師。下面知涯志願以興趣與專業的選擇來闡述下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撰寫思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崇實書院舉辦「我的生涯我做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為解答學生的職業困惑,幫助大家更好規劃人生的方向,崇實書院於3月14日晚舉辦了「我的生涯我做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線上新生養成教育講座。講座邀請到文治書院董研林副教授擔任主講。董研林作為校學生生涯規劃工作室——「研林工作室」的創始人,在學生生涯規劃諮詢輔導,學業規劃及心理諮詢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 開始想想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事,建立或復盤職業生命的精細化管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話題。尤其是針對應屆畢業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主題。那不光如此,現在很多在社會上工作了好幾年的職場人士,也會回過頭來,再重新復盤自己的選擇,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 職業生涯規劃:自我評估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針對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鬥目標並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換句話說,職業生涯規劃要求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選擇最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業。職業定位是決定職業生涯成敗的最關鍵的一步,同時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  1.自我評估。
  • 北京市首個「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聯盟成立
    1月25日,由北京晨報社主辦、北京市首個「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聯盟正式成立。今後,聯盟將整合高校、社會資源單位等資源,為中學生提供學習、實踐類課程,讓中學生走出「象牙塔」,與專業與職業初識,為「新高考」有備而來。
  •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生涯規劃已經逐漸成為高中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的公布,學校紛紛開展校企合作趨勢,快速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順應學校及學生的迫切需求,上海圓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全國知名生涯教育專家領銜的幸福生涯團隊,針對學生端的生涯教育為高中生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指導。
  • 職業生涯規劃道路中的主線是什麼?
    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評價最終體現在行動實施的成效上,行動的實施應該包括職業生涯管理和生涯決策。從生涯發展理論的角度來看,帕森斯提出的人職匹配理論強調職業選擇的基礎是職業需求與個人特長的匹配,所以要在清楚認識與了解主客觀條件的前提下進行合理。
  • 構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體系
    作者:麗水學院教務處處長 胡鋒吉  職業生涯規劃雖然不是新詞,也不是當下教育熱詞,卻是貫穿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的長期課題。在教育實踐中,各類高校都在推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與服務工作,並以課程、競賽、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將其納入人才培養的綜合育人框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支持服務體系。  但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尤其是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新時代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素養、職前準備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如何幫助中職生有效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對目前的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可以看出其在總體水平、教育體系、教育理念和師資隊伍上都存在短板。如何健全和完善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不僅要從基礎體系入手,完善中職學校職業規劃布局,同時需要運用改革創新的思維,不斷拓展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模式。一、健全教育體系,夯實硬體軟體基礎首先,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基礎不牢固、體系不健全、落實不到位。因此,為保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有序和有效展開,必須從硬體條件上加強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