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蟯蟲病時,需要怎樣治療?

2020-12-18 寶寶知道

蟯蟲病多見於六歲以下的寶寶,其傳染性是很強的。當預防不當時,就很容易被傳染感染,那平時應該怎樣預防蟯蟲病的發生呢?

首先先對蟯蟲病的概念科普一下:

蟯蟲病主要是寄生在人體的回盲部,多見於盲腸、結腸、直腸、迴腸下段。當寶寶在睡眠後,肛門就會處於鬆弛狀態,這時就會有部分的雌蟲爬出肛門,在肛門周圍附近的皮膚產卵。

那蟯蟲病會有哪些症狀呢?

其症狀主要是以肛門瘙癢,為主要症狀的,尤其是在夜間,更為明顯。所以,就容易引起寶寶在夜間睡眠時出現煩躁不安、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瀉、失眠不安、精神興奮、嗜食土塊等等症狀的。寶寶穿過的內衣內褲,及用過的床單被褥,要定時的消毒處理, 是可以用沸水中煮六分鐘左右的,這樣就可以殺死蟲卵,有利於避免再次出現感染。

寶寶平時需要怎樣預防蟯蟲病的發生呢?

寶寶平時注意個人衛生是很重要的,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平時要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避免寶寶有吃手指的不良習慣,還要注意勤曬衣被。寶寶在戶外遊玩時,最好不要給寶寶穿開襠褲,以免引起蟯蟲病的初次感染。

如果寶寶感染了蟯蟲病,需要怎樣治療?

治療原則,主要是以控制感染為主,及控制產卵再次感染,就可以完全控制蟯蟲病,殺滅蟯蟲的。主要是根據寶寶的病情程度來選擇用藥的,治療蟯蟲病目前最長用的藥物有甲苯咪唑、阿本達唑。(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兒科琪樂)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現中耳炎時,需要怎樣治療?
    寶媽媽看到寶寶在飲食時,出現捂耳朵哭鬧的症狀,開始納悶起來,寶寶這是怎麼了呢?緊接著發現寶寶精神差、煩躁、發熱等一系列的症狀時,寶媽媽開始擔心起來,就會焦急的就醫。經檢查,寶寶是由急性中耳炎引起的時候,寶媽媽開始疑慮起來,寶寶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寶寶出現喉炎時,需要怎樣治療?
    在兒童期,寶寶出現呼吸道感染疾病是很常見的,也是多發的。當呼吸道反覆感染,出現喉炎時,寶媽媽驚慌起來,到底應該怎樣治療呢?首先先了解一下兒童喉炎的概念,喉炎主要指的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受到病原菌侵襲咽喉部時,就容易引起急性喉炎的症狀。當病原菌治療不徹底時,受到環境溫度不適應,抵抗力低時,就容易引起反覆發作的。所以當寶寶出現症狀時,要及時徹底對症治療,才有利於預防復發和康復的。
  • 寶寶出現肛裂時,需要怎樣護理及治療?
    小兒肛裂多發生於便秘的寶寶,肛裂主要是在肛管齒狀線以下,深及全層的皮膚裂口。其症狀主要是以疼痛、便血症狀為主,雖然這個小口不大,但卻會給寶寶帶來極大的痛苦。長時間的肛裂就容易影響寶寶的飲食、情緒、大便、睡眠等等,甚至容易導致寶寶出現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症狀。那當寶寶出現肛裂時,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寶寶在治療期間,要注意預防便秘發生,出現便秘症狀時,需要及時的治療,這樣才有利於肛裂的康復和預防肛裂發生的。
  • 寶寶出現毛囊炎時,需要怎樣治療?
    大多數人都出現過毛囊炎的症狀,隨著季節的變化,對皮囊的刺激及病原菌感染等因素,增加了毛囊炎的患病率。毛囊炎多見於毛髮多的部位,孩子以頭部多見,以毛髮為中心,出現四周紅暈腫疼的症狀,隨著感染逐漸加重,很容易形成腫癰等疾病,患者以疼痛不適感為主。
  • 寶寶出現大便綠色時,需要怎樣治療?
    寶寶正常大便呈黃色或者是金黃色、性狀均勻、但有時出現顆粒奶瓣狀。如果寶寶大便呈淺綠色,沒有伴有大便性狀(大便次數增多、性狀的改變、腹脹、嘔吐等等)異常時,屬於正常的。如果寶寶大便呈深綠色,考慮和消化不良是有關係的。
  • 寶寶出現腸炎時,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
    寶寶在腸炎期間,口服藥物腹瀉症狀沒有改善,反而加重,或者是任何治療持續不見好轉時,寶媽媽是十分焦急的,到底怎樣治療才有利於寶寶腹瀉康復呢?首先要了解引起寶寶腸炎的原因,引起腸炎的病因是多種的,最常見的,和病原菌感染是有關係的,再就是環境溫度不適應、飲食等等都是有直接關係,所以當寶寶出現腸炎症狀時,最好是及時醫院化驗血常規和便常規等相關檢查和明確病原菌,對症治療,才有利於腹瀉康復的。
  • 寶寶出現支原體感染時,需要怎樣護理及治療?
    寶寶出現的支原體感染,多見於五歲到十歲之間的寶寶。但目前隨著發病率逐漸增加,嬰兒也相對地增加了發病率。開始是以乾咳症狀為主,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出現頑固性劇烈咳嗽,一般是無痰的。但症狀特點是夜間咳嗽較為明顯,由於寶寶的自身抵抗力及感染的病情程度不同,有的寶寶還會出現喘憋、呼吸困難等等症狀的。寶寶出現支原體感染時,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
  • 寶寶口腔出現白色瘡時,需要怎樣治療?
    在嬰幼兒期,寶寶出現口腔疾病是很常見的,如鵝口瘡、口角炎、口腔潰瘍等等疾病。當寶寶口角出現白色的瘡時,寶媽媽開始擔心起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在嬰幼兒期,寶寶口角出現白色瘡的情況,最常見的和氣候乾燥、缺乏維生素、病毒感染等等都是有關係的。所以當寶寶出現症狀時,要結合寶寶是否伴隨其他症狀(食慾下降、發熱、煩躁哭鬧等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再對症治療,避免盲目用藥。
  • 寶寶出現綠便時,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
    寶寶大便綠色在嬰幼兒期是很常見的,再加之寶寶大便較稀時,寶媽媽開始驚慌起來,引起寶寶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寶寶出現綠色大便較稀的情況,最常見的原因和環境溫度不適應,餵養不當等等都是有關係的,再就是由於寶寶的胃腸功能發育尚不健全,及腸道中的膽紅素轉換尚未完成時,就很容易引起寶寶出現大便綠色,或者是大便不成形的情況。
  • 寶寶出現結膜炎時,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
    在秋季寶寶出現紅眼病也是很常見的,紅眼病又稱之為急性結膜炎,主要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如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卡他性炎症。由於紅眼病傳染性很強,所以,當寶寶出現症狀時,要注意隔離。寶寶出現紅眼病時,都會有哪些症狀出現呢?由於眼睛結膜發炎,所以,就很容易出現結膜充血,伴有眼屎分泌物增多。發病是很急的,同時伴有流眼淚、燒熱感、膿性分泌物、異物感等等症狀的。
  • 寶寶出現流鼻涕需要怎樣治療?
    寶寶出現流鼻涕,在沒有伴隨任何症狀的情況下,如打噴嚏、咳嗽、發熱等症狀時,常常和室內的環境溫度不適應、嗆奶,或者是寶寶對某些物質過敏等等是有關係的,造成鼻腔受到刺激,從而出現的流鼻涕,在沒有影響寶寶飲食、情緒、失眠等情況下,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是可以先採用毛巾熱敷的,這樣有利於鼻黏膜收縮
  • 寶寶出現乾咳憋氣時,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
    孩子出現乾咳憋氣等症狀,是呼吸道疾病最為多見的,由於病原菌的侵襲或者是對某些物質過敏,就容易造成氣道出現炎症,使氣道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等情況的出現,從而使氣道相對狹窄,甚至出現堵塞的,這時寶寶就容易出現憋氣、乾咳、喘息等症狀的。
  • 寶寶出現黃疸時,需要怎樣治療?
    寶寶出現的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的。大多數生理性的黃疸是無需治療的,只要注意護理就可以了。生理性黃疸一般是先臉部黃染,逐步的向身體其他部位蔓延,在寶寶出生後四~五天左右達到高峰,在兩周左右會自行好轉或者是康復的。
  • 寶寶出現的佝僂病需要怎樣治療?
    佝僂病又稱之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在嬰兒期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是一種骨骼鈣化不良的疾病,其原因(在孕後期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早產兒、寶寶營養性疾病、慢性疾病等等)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體內鈣磷代謝紊亂,而出現的一系列的症狀。那佝僂病會引起哪些症狀呢?
  • 寶寶毛細支氣管炎出現喘憋症狀時,需要怎樣治療?
    由於進入冬季,在兒科門診,患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患兒明顯增多,那引起寶寶出毛細支氣管炎的原因有哪些呢?毛細支氣管炎多發生於一歲以內的寶寶,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寶寶最為多見。毛細支氣管炎會有哪些症狀呢?毛細支氣管炎起病較急,常常是以感冒為前驅症狀,隨著症狀的加重,寶寶會出現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喘憋、面色蒼白、三凹徵等等症狀的。
  • 寶寶出現咳嗽咳痰需要怎樣治療?
    寶寶出現咳嗽咳痰時,寶媽媽是比較揪心的,那怎樣能及時緩解寶寶咳嗽咳痰的情況呢? 首先先明確寶寶咳嗽咳痰的病因,最常見的原因,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最為多見的,所以當寶寶出現咳嗽咳痰症狀時,要及時的查明病原菌,對症治療才有利於康復的。
  • 寶寶出現持續低熱時,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
    最近晝夜溫差較大,晚上的天氣是比較寒冷的,由於有的寶寶對環境溫度不適應,就很容易增加疾病的發生,最常見的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腸道疾病為多見。無論是哪種疾病,當受到病原菌侵襲機體時都很容易引起發熱症狀的。
  • 寶寶出現反覆腹瀉需要怎樣治療?
    寶寶天天出現腹瀉症狀,反反覆覆不見好轉時,令寶媽媽是很煩惱的,到底寶寶出現腹瀉症狀反反覆覆不見好轉的原因有哪些呢?尤其是寶寶在腹瀉期間,當餵養不當時(如餵得過多時、飲食不規律、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等等)都容易引起腹瀉反覆發作不易康復的。或者是由病原菌感染,沒有及時針對病原菌徹底治療,出現的慢性炎症,再就是通過汙染的玩具,相互傳染,也容易出現腹瀉反覆發作的。
  • 幼兒出現便秘時,需要怎樣護理及治療?
    幼兒出現便秘是很常見的,由於長時間的便秘給寶媽媽增加了煩惱,那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呢?最常見的原因和母乳不足、胃腸功能發育不健全、母乳中蛋白質的含量過高、寶寶添加輔食後出現的偏食厭食等等,都容易引起寶寶出現便秘的。那寶寶出現便秘時,需要怎樣護理和治療?寶寶平時要注意飲食,少吃多餐,有利於腸胃的消化吸收。
  • 蟯蟲病的治療與飲食
    蟯蟲病多發生於兒童,城市高於農村,集居兒童高於散居兒童。人是蟯蟲唯一宿主,蟯蟲感染者是蟯蟲病的唯一傳染源。傳染方式有自身及異體感染兩種。自身感染系雌蟲於夜間爬行肛門,在周圍皮膚上產卵,引起奇癢,小兒用手指搔癢而沾染蟲卵。在進食或吮吸時吞入蟲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