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日本二戰攻打蘇聯必敗無疑,看了這部電影你就明白了

2020-12-17 木暖月

關於二戰的歷史,曾經我一直有個疑問,為啥當時日本選擇了南下,而不是北上攻打蘇聯?

在1941年夏天德國開始進攻蘇聯的最初階段,蘇軍連戰連敗,德軍兵鋒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如果此時日本選擇從西伯利亞對蘇聯進行夾擊,那麼蘇聯是否還能頂得住呢?

如果蘇聯真的沒頂住,那麼二戰史是否就要改寫了呢?今天的世界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相信這也是很多人對二戰史的一個疑問。

其實,日本也不是沒有試過北上,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就是日軍對蘇軍的一次試探進攻。當然這次戰役以日軍失敗告終。

不過綜合各方面史料來看,這場戰役日軍雖然輸了,倒也打得不差,據說雙方傷亡數據方面相差不大——這還是建立在蘇軍擁有炮火優勢的前提之下。

而且這場戰役確實只是一個試探行動,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只在10萬人級別,和蘇德戰場上動輒百萬大軍的大兵團作戰,不可同日而比。

如果日軍在1941年下了血本,把整個關東軍都調出去,情況會不會不一樣呢?

老實說,以前我讀書少的時候,確實這麼想過。

但後來二戰歷史讀得多了,我才發現:日本在二戰時期就是個窮嗶帝國主義,打誰它都打不過。如果1941年日本北上打蘇聯,那是必敗無疑。

為啥這麼說呢?

因為日軍在中國戰場橫行,說白了,就是一個半拉子工業國欺負咱們農業國,但它真的和蘇聯硬碰硬,那就要面對一個巔峰工業國的全力輸出。

怎麼說呢?

現代戰爭其實打的就是工業能力。當然這裡的工業能力,不是說打仗唯裝備論,工業能力是一種系統化,從戰場上的武器,到後勤的保障,這些統統都是靠工業能力,沒有工業能力,就沒法打仗。

要想明白蘇軍在二戰時期工業能力有多強大,剛剛上映的電影《獵殺T34》就能夠給你一個非常直觀的了解。

這部電影的背景就是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當然電影不可能拍這麼宏大的題材,所以重點放在了坦克對決方面。

電影的故事講述的是一群蘇聯坦克手,如何用一輛修復了的T34坦克,從德軍重重包圍中逃脫的傳奇經歷,正如片名所展現的那樣,側重於展現T34這款被譽為二戰最經典坦克的威力。

這部電影看起來主角是尼古拉和他的夥伴們,但其實真正的主角就是T34。

電影前半段,1941年的初代T34擊敗了一個德軍坦克連的5輛坦克;電影後半段,1944年的最新T34逃過了4輛豹式坦克的圍捕,並將對手全部擊毀。

當然,作為一部電影來講,故事情節肯定有一定程度的藝術誇張,而且俄羅斯拍的二戰電影嘛,肯定要挑自己如何威猛的段落來拍,所以這部電影對T34的描述確實有一點誇大了。

但是T34確實當得起二戰最經典坦克的美譽。因為它是在裝甲、火力和動力的綜合性能方面是最均衡的坦克。

相比之下,德軍的坦克都有缺陷,比T34更重,防護更好的虎式坦克,動力不如它;而動力性能更優越的豹式坦克,火力和防護性能又不如它。

電影裡,多次出現豹式坦克射出的穿甲彈打在T34炮塔上,只是擦出了一道劃痕這樣的場景。

這倒不是藝術誇張,在真實的戰場上,T34確實就是這麼耐造。

所以T34被譽為蘇聯擊敗德軍的一大法寶,此後每年的莫斯科紅場閱兵,讓T34走過紅場也成了蘇聯和俄羅斯人的保留節目,也難怪如今會被俄羅斯人專門拍成了愛國主義電影的主角。

這裡要贊一下電影的特效場景和坦克對決的場景,看得非常燃,非常爽。總之,這部電影的軍事場面太優秀了,相比之下,今年咱們國家的2部軍事題材電影,《八佰》和《金剛川》都有點相形見絀了。

好了,不展開了。

總的來說,越是對二戰史有深入的了解,你越會明白,二戰期間真正稱得上巔峰對決的就是蘇德戰場,它代表了人類有史以來大兵團集團軍作戰的最高峰,也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殘酷的絞殺。

不說別的,光是蘇德戰場雙方軍隊損失,就冠絕二戰所有戰場。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蘇軍陣亡數量就高達800萬人以上,總損失近3000萬,一代年輕人幾乎都喪命在戰爭中;作為對手的德軍陣亡數量在400萬以上,總損失1300萬。

蘇軍和德軍就打了4年,就出現了如此慘重的人員傷亡,就是因為雙方的裝備殺傷力太強大了。這就是工業能力被完全動員起來的可怕之處。

對比下中國戰場,二戰日軍總計陣亡大約200萬人左右,其中在中國戰場損失只有40萬多點。咱們抗戰打得是非常艱難,但是陣亡的軍隊也只有100萬出頭。

為啥呢?說白了,就是二戰期間中日兩國軍隊的殺傷效率太低了。日本是個窮嗶帝國主義,中國更是一個徹底的農業國,雙方軍隊的作戰水平,如果拿到蘇德戰場上,根本都不夠看。

當年日軍在華北修建了無數炮樓,咱們八路軍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但實際上這玩意就是磚頭堆起來的,連混凝土都沒有多少,但凡咱們有點平射炮什麼的武器,這種炮樓就是個活靶子。

這就是農業國打仗的無奈之處。

日軍這點水平,也就是在中國戰場上欺負欺負咱們這種農業國。

再比如日軍的坦克,在抗戰中給咱們帶來了無數麻煩。看過《血戰臺兒莊》的觀眾都有印象,中國軍人只能靠血肉之軀,捆上手榴彈群去炸日軍坦克履帶。但日軍的坦克其實都是輕型坦克,大多數不超過20噸,在美軍看來,完全就是個大號玩具。

這是二戰史上一張著名照片,一輛美軍謝爾曼中型坦克馱著被俘的日軍92式,對比太明顯了。

所以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被美軍壓著打啊。這就是工業能力的碾壓啊。

然而美軍的謝爾曼根本就不是蘇軍T34的對手啊。你看看日軍這種破坦克,再看看《獵殺t34》裡面的蘇軍坦克作戰,日軍那破玩意根本就打不穿T34的裝甲。

日軍的坦克不僅不夠看,而且生產的數量也不多,整個二戰期間日軍生產的坦克只有數千輛,這還是因為日本是窮嗶帝國主義,鋼鐵產能以及工業能力都嚴重不行,僅有的產能主要都是給海軍造艦去了,飛機的重要性也比坦克高啊,反正在中國戰場上這種玩具坦克也夠用了。

而蘇軍的T34生產了6萬輛以上。

所以不比不知道,就日本這種窮嗶帝國主義,就這麼點工業能力,敢去打蘇聯,那就是找死。

再說回諾門坎戰役,其實1939年的蘇軍根本還是未進化完全體,當時因為蘇軍之前的大清洗,蘇軍基層指揮官水平嚴重不行,這也是1941年德軍閃擊蘇聯最初可以長驅直入的一大原因。

另外1939年蘇軍還沒有T34坦克,諾門坎戰役蘇軍的坦克也是輕型坦克,而且數量也不多,這支防備日軍的蘇聯軍隊也只是二線軍隊。

就這樣也是打得日軍關東軍主力滿地找牙。如果換了是1941年以後經過淬鍊以後的蘇軍,日軍根本就毫無還手之力。

事實上1945年蘇軍對日宣戰以後,十幾天就消滅了關東軍80萬,蘇軍的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無堅不摧,蘇軍打日軍簡直就像打人打小孩一樣輕鬆。而就在3個月前,蘇軍攻下柏林依然損失了數十萬人。

所以說啊,我還是要強調那句話,日本這種窮嗶帝國主義,也就是個半工業化國家,只能欺負咱們農業國。

二戰主戰場真的就只有蘇德戰場,決定二戰走向的也就是看蘇軍和德軍的對決。其它戰場真的都是配角。

越是了解二戰史,你越是會明白這一點。

想要了解二戰蘇德戰場的殘酷性,去看看這部《獵殺T34》吧,這裡面的坦克對決,才是真正代表了二戰最高水平。

那才是真在鋼鐵洪流,鐵和血的對決。

相關焦點

  • 招惹蘇聯導致戰敗?為何說納粹德國即使不進攻蘇聯也是必敗無疑?
    二戰相比於一戰來說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雙方的拉鋸戰也最讓人崩潰。但是,二戰比一戰好的地方就是:戰爭的結果從開始就註定了,那就是法西斯必敗!無論德國打不打英國,招不招惹蘇聯,其結果早已註定。世界可以容忍法西斯的肆虐,但絕不允許法西斯萬古長青!
  • 為什麼說二戰中日本註定會失敗?
    偷襲珍珠港,是二戰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由此日本挑起了太平洋戰爭,讓美國全面捲入二戰。但當時的日本決策者深知,一旦挑起太平洋戰爭,與美國為敵,日本將必敗無疑。開戰一定會輸,但是戰爭還必須要打,這個看上去非常矛盾的決定,到底是如何做出的?
  •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以美蘇為例,蘇聯在二戰末期出兵我國東北,可謂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然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卻打得異常艱難。按理來說,蘇聯和美國都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美國的經濟實力甚至還強於蘇聯,可為什麼面對同樣敵人,蘇聯打日本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 二戰德軍打蘇聯零下35度穿單衣作戰 德國人為何只說一個國家名字
    說到二戰,大家都知道最主要的戰場是在德國和蘇聯之間。而直接影響二戰勝負的也是德國和蘇聯。可以說德國在前期對蘇聯的對策是十分的成功,先是穩住蘇聯,集中進攻法國和英國,隨後在對蘇聯進行偷襲。這時候的蘇軍乘勝追擊,從東向西一路上將失去的領土收復回來,而且在1943年的時候,蘇軍順利進入德國本土,在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下,納粹德國開始走向敗亡。蘇軍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勝利呢,這當然離不開蘇軍艱苦卓絕的抗爭,但除了抗爭之外,還有一方面也是蘇軍勝利的重要原因,這個原因就是蘇聯的氣候。
  • 二戰期間,作為永久中立國的芬蘭,為什麼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德國法西斯在歐洲真的是所向無敵。先是打敗了法國,後來打的英國毫無還手之力,之後掉頭往東攻打蘇聯。蘇聯當時差點就被滅國了。不過當時歐洲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德國沒有佔領的。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中立國。比如瑞士、瑞典、芬蘭等。但是很奇怪的是,二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直都是中立國的芬蘭卻突然加入了戰爭,加入了德軍陣營。我們看一下具體原因。
  • 二戰時期,德軍所向披靡,希特勒為什麼不攻打中國?原因有三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毋庸置疑,在德日意這三大軸心國中,德國是實力最強悍的。在二戰初期的歐洲戰場上,德軍是所向披靡的。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將德軍派到了蘇聯戰場、北非戰場,為什麼希特勒不打中國呢?原因大致有三點。
  • 20部不同視角的二戰電影!值得收藏
    作為「軍國主義」大毒草電影該片曾轟動國內。3、《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972導演:斯坦尼斯拉夫·羅斯託茨基主演:伊琳娜·舍夫丘克、奧斯特羅烏莫娃·奧麗加豆瓣8.5IMDb8.0電影根據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裡斯·瓦西裡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編。80年代引進後,這部電影曾在國內引起巨大轟動,成為一代經典!
  • 二戰日本投降後,蘇聯如何處理日本女兵?至今讓日軍不敢回憶
    我們割讓土地,開放通商口岸,做了這麼多之後日本還是沒有滿意,為了得到更多,他們對我們發動了侵華戰爭。日本在當時已經完完全全被利益吞噬了頭腦,他們站到了法西斯的陣營之中,邪惡終究是不可能戰勝正義的,在二戰期間隨著美國的加入,日本潰不成軍,還在做著最後的抵抗,一直到美國在日本投擲了原子彈,日本再也沒有餘力招架了,就這樣,日本落敗。
  • 《自己去看》,一部前蘇聯二戰經典電影背後的歷史真相
    在前蘇聯拍攝的眾多二戰電影中,有一部和《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不分伯仲的佳作《自己去看》,影片拍攝於1985年,2008年這部電影被英國電視臺評為「你去世前必須看的五十部電影」之一,影片從首映至今已經在二十多個國家放映過,是唯一一部獲得西方世界高度評價的前蘇聯二戰片,史匹柏承認《辛德勒名單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沒有攻打中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希特勒出生於1889年4月份,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對於很多經歷過二戰的國家及其後人而言,希特勒曾經作為納粹黨的黨魁,極度宣揚法西斯主義,甚至策劃並發動了納粹大屠殺,給世界留下了黑色的陰影。直到1945年的4月份,希特勒面對無法更改的局勢,這才放棄了生命追隨自己的信仰,去了另一個世界。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張召忠:兩種情況讓美軍必敗無疑
    從現在的國際局勢來看,最不安分的就是美國,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發動的戰爭已經多達200多場,而那些被攻打的國家只能默默忍受,這些戰爭中大多數都是非正義的,就算美國遭到了國際的譴責,但他們還是一意孤行想打誰就打誰。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沒有攻打中國?答案令人意外,你肯定想不到
    希特勒出生於1889年4月份,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對於很多經歷過二戰的國家及其後人而言,希特勒曾經作為納粹黨的黨魁,極度宣揚法西斯主義,甚至策劃並發動了納粹大屠殺,給世界留下了黑色的陰影。
  • 為什麼二戰時期強大的美國和蘇軍連小小的日本本土都登錄不了
    應該說,二戰時期的美國、蘇聯綜合國力都不比日本差,許多方面還強於日本,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沒有登錄日本國土把他們消滅乾淨呢?對於這樣的實力,強大的美國、蘇聯也不能小視,單獨一個國家與日本作戰,損失將是慘重的,所以他們不會盲目地去攻打日本本土。二是二戰的前半期主要戰場在歐洲,發起戰爭的德國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這個時候美國和蘇聯的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德國法西斯作戰上,根本抽不出力量攻打日本。
  • 為什麼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女人都做了什麼,你就懂了
    在《伏爾泰語錄》中有這麼一句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在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可以說是無辜者。每一篇雪花都是參與者,共同造成了最後的崩塌。在很多事情上也是如此,譬如二戰,參與了便是參與了,那些居心叵測參與發動戰爭的人,從他們加入戰爭的那一刻起,他們便不再是這戰場的冤魂。
  • 韓國戰爭電影登陸之日,二戰真實戰役場景再現,範冰冰在電影裡跑龍套
    今天聊聊韓國的電影《登陸之日》,英文名:《 MY WAY》 影片講的是二戰期間的故事。 故事的劇情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 12部經典二戰電影 連起來就是一部完整二戰史
    今年是二戰勝利70周年。二戰的電影,多得數都數不過來。在所有的二戰電影中,哪些是最經典的呢?今天給大家推薦12部二戰片,從頭到尾連起來看更有意義,這12部片子加起來,剛好展示了整個二戰的前因後果。對比今天動輒上億人民幣的「五毛特效」,這部影片以滿滿的誠意從多個國家調度現役的幾百架真正戰機,並佐以極盡考究的軍械裝備,火爆的還原了當時的空戰場景。更讓軍事電影愛好者熱血沸騰的是,你還可以看到英國皇家空軍戰機「噴火」激戰德國戰機「BF109」的大場面!但好的影片難免有那麼一點點的不足,比如這部影片中就缺少了本次空戰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扶不上牆」的德軍戰鬥機BF110。
  • 日本動漫裡的二戰
    ,還有一些作品則將山本五十六塑造為穿著暴露的性感美女……估計這些片兒還沒被左翼人士聲討之前,就已經先把右翼份子給氣死了。 我同情清太,同情節子,同情每一個戰爭中的受害,無論他(她)是哪國人,但我堅決將《螢火蟲》這類只會喊冤卻不會反思的影片反對到底。 我絕非在全盤否定日本動畫裡的人性思考,亦非否定高畑勳,我否定的只是《螢火蟲》。
  • 假如二戰時,攻打中國的是德國不是日本,我們還可能取得勝利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說歷史山河」,記得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哦!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假如二戰時,攻打中國的是德國不是日本,我們還可能取得勝利嗎?而且在歐洲,一個德國就能夠面對著英法和蘇聯的雙線作戰,而且還能夠取得勝利,如果沒有美國的加入,這個結果還真的不太好說了。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1938年,希特勒下令攻打奧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就此拉開。1941年,希特勒打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戰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因此走向了其最激烈的時刻,隨著德國和日本將蘇聯美國相繼拉入戰爭,法西斯國的戰敗局面也基本奠定了,對於擁有龐大的戰爭軍備的蘇聯,希特勒為何敢於對其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