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表示,打擊華為的根源並不是所謂的對伊貿易,他甚至連網絡安全藉口都看不上。
以舉國之力絞殺華為,美國不僅在全球「獨一份」,而且還特別喜歡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這個時間節點。
2020年5月15日
美國時間2020年5月15日,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前夕,美國商務部網站發布了對華為的新制裁,修改了對華為的制裁內容,其制裁內容全面升級: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廠商,向華為提供晶片設計和生產都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簡單來說,除了中芯國際之外,幾乎所有的晶片廠商都不能給華為代工了!
2019年5月17日
2019年,同樣是這個時間點上,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以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禁止華為公司在未經特別批准的情況下購買重要的美國技術。此後,華為海思一夜之間「備胎轉正。」海思總裁5月17日凌晨發表的內部信這樣寫道 :
美國不甘心,再次趕盡殺絕
回顧短短一年間美國兩次「絞殺「華為,懂小姐頗為感慨 —— 沒想到,鄔賀銓院士一年前一語成讖。
去年6月,懂小姐獨家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時,他當時就表示出了擔憂:看到華為有替代選擇,「美國肯定是不甘心的」。
針對晶片封鎖,當時鄔賀銓院士分析認為:目前中芯國際代表了中國最高水平,但目前14nm技術尚待穩定,而5G需要5nm技術,因此面臨著嚴峻挑戰。這其中的困難在於,一方面代工線投資巨大,一條代工線需要高達幾百億美元的投資;另一方面即便投資到位,也可能受到瓦森納協議的限制,美國也絕不會把最先進的技術賣給中國企業。因此,「中國5G目前還無法依靠中芯國際,不得不選擇臺積電」,鄔賀銓坦言。儘管目前,臺積電錶示並未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但「美國肯定是不甘心的」。
事實上,美國制裁華為的這一年間,華為一方面在使用臺積電代工,另一方面麒麟晶片以及HMS均實現了突飛猛進。今天,美國痛下殺手之後,只要產權屬於美國的所有硬體和軟體,華為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經過美國政府的核准,包括了臺積電、三星、TMK乃至展訊 ,顯然此次美國祭出了「大殺器」,堪稱史上最趕盡殺絕的「大屠殺」。
悲情華為,除了勝利別無他途
5月15日消息一出,華為立即通過心聲社區給出了回應,並迅速在朋友圈刷屏。圖中是二戰時的伊爾2飛機儘管在二戰中被打成了篩子,卻依然平安返航。這像極了今天的華為。回頭看,已是傷痕累累;但重點是向前看,永不言棄。眾所周知,華為2019年的晶片備胎計劃轉正,並在手機作業系統領域一直攻堅克難,甚至進行了封閉式的研發,目標是「只準勝利,不準失敗」。
5月16日,華為中國發表官方微博。同樣是伊爾2,文字變成了「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客觀來看,華為對於美國的變本加厲也早有準備。懂小姐在參加華為2020年年初的媒體溝通會時,發現華為展望2020年時用了這樣的表述:「2020年肯定是非常艱難的一年,當然生存下來是我們的第一優先。」生存還是滅亡,這是華為2020年要解出來的終極考題。所以,的確是除了勝利已無路可走。
事實上,2020年4月,華為已經與中芯國際合作,發布了華為榮耀 Play4T 系列新品。據介紹,榮耀 Play4T 6GB+128GB 售價 1199 元,搭載的麒麟 710A 晶片,正是由國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採用14nm FinFET 工藝代工。這款手機的背面印上了SMIC 20(2000-2020)的Logo,同時添加了一行文字標註:Powered by SMIC FinFET。
絞殺華為,實因中國以及華為5G領跑
那麼,美國為何一定要「殺死」華為呢?
答案並不是網絡安全,也不是對伊貿易等藉口,而是美國無法容忍在當前以5G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出現挑戰者,甚至是新的領跑者——中國。
事實上,2020年2月,美國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就公開講述了打擊華為的根源。當時,他應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邀請,參加了「中國行動計劃會議」(China Initiative Conference),並做了主題演講。巴爾在演講中解釋了美國為什麼必須絞殺華為,他認為打擊華為的根源,並不是那些美國人洗腦的所謂對伊貿易,甚至連網絡安全藉口他都看不上,關鍵在於美國的高科技霸主地位遭到了來自中國的威脅。他演講的關鍵點如下:
事實上,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所說:「中美貿易戰雖然表面上來看是聚焦在了經貿領域,但實際上是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劉韻潔認為,中國的科技界需要做好長期準備,未來20年到30年中美之間在科技領域的競爭都將成為常態。
而當前,5G正是中美科技較量的「主陣地」。美國在全球5G競爭中的目標和實際所處的地位,出現了偏差,導致了其採取一系列以莫須有的「安全」問題為藉口的打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