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又變本加厲對華為下「死手」?美國司法部長巴爾說出根源

2020-12-17 懂小姐的讀懂科技

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表示,打擊華為的根源並不是所謂的對伊貿易,他甚至連網絡安全藉口都看不上。

以舉國之力絞殺華為,美國不僅在全球「獨一份」,而且還特別喜歡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這個時間節點。

2020年5月15日

美國時間2020年5月15日,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前夕,美國商務部網站發布了對華為的新制裁,修改了對華為的制裁內容,其制裁內容全面升級: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廠商,向華為提供晶片設計和生產都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簡單來說,除了中芯國際之外,幾乎所有的晶片廠商都不能給華為代工了!

2019年5月17日

2019年,同樣是這個時間點上,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以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禁止華為公司在未經特別批准的情況下購買重要的美國技術。此後,華為海思一夜之間「備胎轉正。」海思總裁5月17日凌晨發表的內部信這樣寫道 :

美國不甘心,再次趕盡殺絕

回顧短短一年間美國兩次「絞殺「華為,懂小姐頗為感慨 —— 沒想到,鄔賀銓院士一年前一語成讖。

去年6月,懂小姐獨家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時,他當時就表示出了擔憂:看到華為有替代選擇,「美國肯定是不甘心的」。

針對晶片封鎖,當時鄔賀銓院士分析認為:目前中芯國際代表了中國最高水平,但目前14nm技術尚待穩定,而5G需要5nm技術,因此面臨著嚴峻挑戰。這其中的困難在於,一方面代工線投資巨大,一條代工線需要高達幾百億美元的投資;另一方面即便投資到位,也可能受到瓦森納協議的限制,美國也絕不會把最先進的技術賣給中國企業。因此,「中國5G目前還無法依靠中芯國際,不得不選擇臺積電」,鄔賀銓坦言。儘管目前,臺積電錶示並未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但「美國肯定是不甘心的」。

事實上,美國制裁華為的這一年間,華為一方面在使用臺積電代工,另一方面麒麟晶片以及HMS均實現了突飛猛進。今天,美國痛下殺手之後,只要產權屬於美國的所有硬體和軟體,華為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經過美國政府的核准,包括了臺積電、三星、TMK乃至展訊 ,顯然此次美國祭出了「大殺器」,堪稱史上最趕盡殺絕的「大屠殺」。

悲情華為,除了勝利別無他途

5月15日消息一出,華為立即通過心聲社區給出了回應,並迅速在朋友圈刷屏。圖中是二戰時的伊爾2飛機儘管在二戰中被打成了篩子,卻依然平安返航。這像極了今天的華為。回頭看,已是傷痕累累;但重點是向前看,永不言棄。眾所周知,華為2019年的晶片備胎計劃轉正,並在手機作業系統領域一直攻堅克難,甚至進行了封閉式的研發,目標是「只準勝利,不準失敗」。

5月16日,華為中國發表官方微博。同樣是伊爾2,文字變成了「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客觀來看,華為對於美國的變本加厲也早有準備。懂小姐在參加華為2020年年初的媒體溝通會時,發現華為展望2020年時用了這樣的表述:「2020年肯定是非常艱難的一年,當然生存下來是我們的第一優先。」生存還是滅亡,這是華為2020年要解出來的終極考題。所以,的確是除了勝利已無路可走。

事實上,2020年4月,華為已經與中芯國際合作,發布了華為榮耀 Play4T 系列新品。據介紹,榮耀 Play4T 6GB+128GB 售價 1199 元,搭載的麒麟 710A 晶片,正是由國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採用14nm FinFET 工藝代工。這款手機的背面印上了SMIC 20(2000-2020)的Logo,同時添加了一行文字標註:Powered by SMIC FinFET。

絞殺華為,實因中國以及華為5G領跑

那麼,美國為何一定要「殺死」華為呢?

答案並不是網絡安全,也不是對伊貿易等藉口,而是美國無法容忍在當前以5G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出現挑戰者,甚至是新的領跑者——中國。

事實上,2020年2月,美國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就公開講述了打擊華為的根源。當時,他應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邀請,參加了「中國行動計劃會議」(China Initiative Conference),並做了主題演講。巴爾在演講中解釋了美國為什麼必須絞殺華為,他認為打擊華為的根源,並不是那些美國人洗腦的所謂對伊貿易,甚至連網絡安全藉口他都看不上,關鍵在於美國的高科技霸主地位遭到了來自中國的威脅。他演講的關鍵點如下:

事實上,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所說:「中美貿易戰雖然表面上來看是聚焦在了經貿領域,但實際上是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劉韻潔認為,中國的科技界需要做好長期準備,未來20年到30年中美之間在科技領域的競爭都將成為常態。

而當前,5G正是中美科技較量的「主陣地」。美國在全球5G競爭中的目標和實際所處的地位,出現了偏差,導致了其採取一系列以莫須有的「安全」問題為藉口的打壓行為。

相關焦點

  •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突然宣布:美國大選沒有大規模舞弊問題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突然宣布:美國大選沒有大規模舞弊問題 2020-12-02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司法部長巴爾離職,川普「歡送」最忠實手下,兩人為何鬧掰?
    近日的美國政壇出現了令人矚目的兩條新聞,第一條便是拜登在12月14日贏得選舉人團的選舉,正式擊敗川普。而第二條則是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主動請辭。令人困惑的是,之前一直以「川普的忠實夥伴」身份出現的巴爾為何突然決定離職?這份離職究竟是由巴爾自願提出,還是實際上中間另有隱情?
  • 美國為何急不可耐要對華為下死手?金一南一次說透句句在理
    為了打壓中國華為,美國可謂是使盡了渾身解數。從之前的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到遊說盟友國家主動放棄,再到各種市場限制、技術封鎖,種種所作所為,著實令人不齒。令人感到慶幸的是,儘管遭到了美國前所未有的打壓,但華為依舊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其5G訂單數量仍處於全球遙遙領先的位置。
  • 美媒:川普提出撤換司法部長巴爾的可能性
    (原標題:美媒:川普提出撤換司法部長巴爾的可能性)
  • 川普開鍘司法部長:巴爾23日會正式離職
    ▲川普讓巴爾走人。(圖/路透) 張靖榕/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因司法部無法查出選舉大規模舞弊情事讓部長巴爾(William Barr)走人,他於美東時間周二(15日)表示,巴爾將於本月23日離職。 美國選舉人團14日進行投票,全部未跑票的結果出爐後,拜登確定以306票對上川普的232票勝出。
  • 川普歡送最忠實的巴爾辭職,兩人為何鬧掰?
    近日的美國政壇出現了令人矚目的兩條新聞,第一條便是拜登在12月14日贏得選舉人團的選舉,正式擊敗川普。而第二條則是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主動請辭。令人困惑的是,之前一直以「川普的忠實夥伴」身份出現的巴爾為何突然決定離職?
  • 美國最新消息!逃離川普?美國司法部長被曝要辭職,總統親密盟友已...
    據CNN從知情人士得來的消息稱,川普最親密的盟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正考慮在川普離開白宮前辭職。 上周,司法部長巴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沒有證據能夠支持選舉舞弊的存在。
  • 美國大選!美國司法部長:未發現會改變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大規模...
    事關美國大選最新消息!據美聯社(AP)報導,美國司法部長巴爾當地時間周二說,司法部還沒有發現會改變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大規模選民舞弊的證據。    上個月,巴爾向全國各地的美國檢察官發出指令,允許他們在2020年總統選舉之前對投票違規行為的任何「實質性指控」進行追查,如果這些指控存在的話。  當地時間12月1日,巴爾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美國檢察官和聯邦調查局特工一直在跟進他們收到的具體投訴和信息。  大多數欺詐的主張都是非常特殊的一組特定的情況或行為。
  • 美司法部長:未發現證據顯示美國總統大選存在大規模舞弊
    美司法部長:未發現證據顯示美國總統大選存在大規模舞弊 據多家美媒報導,美國司法部長巴爾當地時間周二(12月1日)表示,美國司法部目前沒有發現有證據顯示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存在足以改變選舉結果的大規模投票舞弊行為
  • 美國司法部長被曝要辭職,總統親密盟友已所剩無幾
    據CNN從知情人士得來的消息稱,川普最親密的盟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正考慮在川普離開白宮前辭職。這位消息人士稱,巴爾對川普感到非常不滿意,而且巴爾也不是那種被欺負後還忍氣吞聲的人。 上周,司法部長巴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沒有證據能夠支持選舉舞弊的存在。巴爾的表態似乎是對川普律師團隊無理要求的回應,總統的律師團隊曾不厭其煩地要求執掌司法部的巴爾對所謂的選舉舞弊展開調查。
  • 美司法部長:2016年針對川普競選團隊的「間諜」活動確實發生
    中新社華盛頓4月10日電 (記者 陳孟統)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10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2016年針對川普競選團隊的「間諜」活動確實發生。此次河內會晤,朝美雙方未能達成協議。雙方原定於2019年2月28日下午2時5分,籤署包括朝鮮無核化措施及美國相應對朝措施等內容的《河內宣言》。這是巴爾連續第二天就司法部新財年預算在國會作證。與一天前的情況相同,國會議員們密集就「通俄門」調查相關問題向巴爾提出質詢。在耗時22個月的「通俄門」調查過程中,川普和共和黨人一直抨擊特別檢察官米勒的調查是非法的。
  • 美司法部長:無證據顯示2020美國大選存大規模舞弊
    美司法部長:無證據顯示2020美國大選存大規模舞弊 當地時間12月1日,被視為川普重要盟友的美國司法部長巴爾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司法部未發現2020年美國大選中有足以推翻選舉結果的舞弊證據。
  • 美國司法部長稱未發現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大規模舞弊證據
    央視網消息:據多家美媒報導,美國司法部長巴爾當地時間12月1日表示,司法部目前沒有發現有證據顯示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存在足以改變選舉結果的大規模投票舞弊行為。
  • 美國女囚死刑被推遲:律師感染新冠遷怒司法部長
    來源:海外網圖源:Getty海外網11月20日電當地時間19日,美國一家聯邦法院宣布推遲對一名女囚犯執行死刑,因其律師確診,無法為其提交寬恕申請。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美國地區法官倫道夫·莫斯籤署了這項命令,禁止聯邦政府在今年年底前處決麗薩·蒙哥馬利,這樣她的律師艾米·哈維爾和凱利·亨利就有時間向總統遞交寬恕請願書。不過,他命令哈維爾和亨利必須在12月24日之前,說明他們是否能完成請願書。
  • 知情人士:「大吵一架」後,川普計劃炒了司法部長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因為對美國司法部一系列有關選舉的調查不滿,處於任期末期的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又打算開除自己一直以來的「忠實盟友」——美國司法部長。 12月13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爆料稱,在上周一次會面發生爭執後,川普在11日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解僱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的可能性。不過,川普的顧問們都表示反對。
  • 巴爾遺留工作另有所指,是「通俄門反向調查」
    司法部長巴爾宣布12月23日辭職,宣稱在此期間完成一些手頭遺留工作,公眾一度認為他指的是一度叫停的對亨利-拜登的刑事犯罪調查。事實上,對亨利-拜登調查的是紐約民主黨檢察官主動重啟的,巴爾只是隨後跟進,在這一件事上來說,他既不忠誠也不稱職。巴爾指的是,2019年10月,巴爾秘密任命達勒姆為特別檢察官,「反向調查通俄門」事件的成因,和其中涉及的違反犯罪。達勒姆秘密調查了很久,並直到12月1日才對外公布。
  • 司法部長巴爾早知亨特遭聯邦調查,卻禁止消息曝光
    華爾街日報報導,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早在數個月前,就知道拜登次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的財務狀況與外國生意遭到聯邦調查,但在選舉期間卻禁止消息曝光。消息人士透露,至少從今春開始,亨特拜登就成為多項聯邦調查的對象,巴爾也都知道,但禁止司法部人員在選舉期間洩露消息。報導指出,過去幾個月來,川普總統與許多共和黨人士不斷對巴爾施壓,要求巴爾對拜登父子展開犯罪調查,以便協助川普拉抬選情。
  • 拜登發表勝選演講,司法部長主動請辭
    200多年來,美國一共經歷過40多次大選,而只有本次大選,讓12月14日這一天變得如此重要。當地時間14日下午,隨著加利福尼亞州選舉人團確認拜登贏下該州的全部55張選舉人票,拜登已獲得超過「勝利門檻」的270張選舉人票,至此,本次美國大選以拜登獲勝塵埃落定。
  • 川普被曝遭前司法部長、白宮律師警告:你不能赦免自己
    來源:海外網川普和前司法部長巴爾(美聯社)海外網1月12日電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曾被前司法部長以及白宮律師警告,不應該以總統權力赦免自己。CNN報導截圖CNN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前司法部長巴爾和白宮律師奇波洛內都認為,川普赦免自己是個很糟糕的主意。2020年12月,巴爾在辭職前曾向川普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據稱,巴爾堅持司法部在1974年有關總統不得赦免自己的法律備忘錄應當有效,其內容寫道「沒有人可以做自己案件的法官,這是基本原則,總統不能赦免自己」。
  • 美國大選新消息
    川普炮轟司法部長巴爾未細查選舉欺詐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周四(12月3日)猛烈抨擊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進一步證實了最近有關他已對該國最高執法官員巴爾失去信心的報導。 「他什麼也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