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嚴厲制裁下,伊朗經濟持續衰退,甚至影響到了伊朗的海外擴張,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方面儘管不斷會亮相一些新武器,但事實卻是,伊朗的軍事實力在不斷下降,西方分析家認為,伊朗推出的那些所謂高技術武器,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存在嚴重問題,迫切需要補齊短板,這也是伊朗會對俄羅斯製造的「伊斯坎德爾-E」感興趣的原因,儘管伊朗一直在宣傳上以自己的彈道飛彈武器庫自豪。
據美國海軍研究學會(USNI)網站,11月19日,伊朗在荷姆茲海峽的阿巴斯港舉行儀式,「沙希德·魯達基」號支援艦正式加入伊斯蘭革命衛隊海軍。很多文章將「沙希德·魯達基」號稱為「海上移動堡壘」,並刻意在標題上強調其可以搭載「大批艦載機」,但相比之下,伊朗方面將其定位為支援建倒是比較客觀一些。
「沙希德·魯達基」號支援艦由大型貨輪改裝而來,伊朗方面將其稱之為「情報和支援艦」,其功能定位與美國海軍裝備的「遠徵機動基地」類似。雖然配備有雷達,但似乎並沒有什麼固定武器,長492英尺(150米),寬72英尺(22米)的「沙希德·魯達基」號支援艦,配備有一個開放型的寬闊甲板,能夠搭載多種武器裝備,包括4艘配備多管火箭炮的攔截快艇、一套「霍達德」防空飛彈發射車、一架貝爾-412直升機、6架Ababil-2自殺式無人機、2架小型四旋翼無人機、4套Qader反艦巡航飛彈,但很明顯,其不可能同時攜帶這麼多武器,只能根據需要攜帶適合的武器。
伊朗方面承認,「沙希德·魯達基」號支援艦僅僅是一個無人機和快艇的移動基地,無法獨立作戰,因為沒有足夠的裝備能夠自衛。看起來,「沙希德·魯達基」號支援艦僅僅是增加伊朗無人機和武裝快艇的活動範圍,但如果遇到真正的海上力量,即便是其搭載有防空系統和反艦飛彈,依然難以對抗,只需要一枚雷射制導炸彈,就能將其送入海底,不過,因為是從貨輪改裝而來,「沙希德·魯達基」號支援艦可以偽裝成襲擊艦,進入紅海或者地中海海域,只是,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很容易被俘或被擊沉,實際上,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想要跟二戰中的襲擊艦一樣隱藏蹤跡,已經很困難了。
現在再搞海上襲擊艦,就是一錘子買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