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正確閱讀一本小說的方式
閱讀是需要才華的,閱讀的才華就是寫作的才華。精彩的小說是被如何寫出來的,更重要的是,教會大家如何去閱讀一本精彩的小說,才能感受小說的獨特魅力。
從小說結構、人物刻畫、語言風格等多個角度切入,對小說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刻解讀,並提出了一個觀點,「會讀,才會寫。」這就是說,只有讀懂了小說,才能學會如何去寫小說。
畢飛宇老師說,好的小說語言是可以喚起讀者的記憶。小說的抒情不像散文、詩歌那樣直接表達出來,而是不斷的積攢著情緒,作者就是不寫出來,讓讀者自己情不自禁的說出來。
關於閱讀整理的書單
畢飛宇《小說課》
這本畢飛宇老師的《小說課》。這本書是在南京大學等高校課堂上與學生談小說的講稿,所談論的小說皆為古今中外名著經典,既有《聊齋志異》《水滸傳》《紅樓夢》,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爾、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講稿曾發表於《鐘山》雜誌,他說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讀中外名著,讓普通讀者了解到作家是如何高效和深刻的閱讀一本書。他說是想告訴年輕人,人家是怎麼做的, 人家是如何把「事件」或「人物」提升到「好小說」那個高度 的。老實說,我做實踐分析相對來說要順手一些,比 竟寫了那麼多年了,有些東西是感同身受的。
許子東《許子東現代文學課》
打開經典,有一種「年輕」叫滄桑,有一種「新青年」叫民國範兒,我們新文學的「新聲」《狂人日記》如今一百年了……新的!舊的!更新的!文學的國語!國語的文學!這一路,現代中國文學探出的每一步,背後已是星鬥可見,而又跋山涉水的史詩歷程。
唐諾《閱讀的故事》
本名謝材俊,1958年生於臺灣宜蘭。長期從事圖
書出版工作,現為自由讀書人,專注於與閱讀相
關的自由寫作,自稱「專業讀者」
童年的閱讀,閱讀的記憶與困惑,閱讀的方法與知識,乃至於閱讀的夢境,勾勒出面對書籍與文字的百般心情,即使書本豐饒的世界有所限制,但仍叫喚出我們共同的心事與希望。以紮實的閱讀經驗,佐以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文字,用一種極其獨特的文體與思緒,書寫下與各類書籍的美麗邂逅,以及對書的奇想與期待。猶如作者前半生的閱讀傳記。
書名:重讀: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
本書收錄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數年來定時定點、在臺北某家咖啡館裡寫下的。無有節制的所思所想,關於應該一讀再讀的了不起著作,關於當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題材、價值理念,更關乎我們自身。面對書籍與人生的無限清單,重讀,毋寧是一次中途的駐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麼、看到什麼,以及為什麼出發。因此,所謂的遇見,其實是一種保證的相遇:現實世界裡好東西來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備而來。
張大春《文章自在》
有感於家中孩子苦於應試作文及語文教育,更長期受困於各種不假思索的空話、套話和口頭語,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創作新書《文章自在》,以七十餘篇文章演繹文章之道,既談他對文章寫作和當前語文教育的看法,剖析常人習焉不察的種種說話惡習,也示範各種寫作技巧。同時徵引蘇洵、魯迅、胡適、梁實秋、毛尖等古今名家文章各一篇,進一步闡述文章妙趣、語言美好。
許榮哲《小說課:折磨讀者秘密》
一分鐘講好一個故事,你也可以做到!
一套關於怎麼講故事的武功秘籍!
一部超級實用的創意寫作指南!
小說家許榮哲提出一個經典的故事框架。
包括目標、阻礙、行動、結果、意外、轉折、結局。
許榮哲認為,任何人只要回答7個問題,就能在3分鐘內構思一個故事,7個問題分別是這些。
(1)主人公的目標是什麼?
(2)實現目標的阻礙是什麼?
(3)為了實現目標,他會如何努力?
(4)結果如何?
(5)發生了什麼意外?
(6)意外發生後,情節如何轉折?
(7)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把這7個問題的答案串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故事,你也可以用這7個問題去逆向拆解故事,倒著學習。
毛姆:《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讀書隨筆》
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書,也是毛姆對於閱讀和哲學的洞見之書。文學巨匠的辛辣秘密與有趣人性,簡·奧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湯達內心的自卑,福樓拜童年的沙灘初戀,列夫·託爾斯泰一生的迷惑與懺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