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大德說,佛有三不能。不能滅定業,不能度無緣,不能盡眾生界。這三點雖是大德口說出,但在佛經中卻也都能找到依據。
不能滅定業。這個太多證據了。佛陀自己有頭痛、背痛、足下出血之厄。佛陀也不能挽救釋迦族脫離刀兵滅族之劫。佛陀也不能讓信徒夭折的孩子起死回生 。可知佛陀不能滅定業是真的。
不能度無緣。阿含經中多次出現如何度化弟子的討論。有馴馬師問佛陀,你是如何調教弟子的。佛陀回答,你怎麼馴馬的,我就怎麼調教弟子。馴馬師說,我先順著馬來,不行就鞭打錐刺逆著馬來,順著逆著都不行,我就乾脆殺了它。佛陀說,我也是先順著來,不行就逆著來,順逆都不行,我就乾脆殺了他。馴馬師說,殺生可不是佛意呀。佛陀說,不教不度就是殺。可見佛陀不能度無緣,也是真的。
不能盡眾生界。不能滅定業,又不能度無緣,有了前邊兩個不能,當然也就有了不能盡眾生界。
而《陀羅尼集經》中有《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卻說只要虔誠誦持此真言,就能與地藏菩薩道相交感,就能接受藉助菩薩大願力的威能。從而摧伏、散滅、粉碎一切本來一定要報應的罪業、罪障與惡業。也就是說,此真言能消滅定業。
佛陀不能滅定業,地藏菩薩能滅定業?這是怎麼個說法,哪個是真,又哪個是假?其實只要看看滅定業真言的宣說對象和因緣,就能理解真相了。
首先看宣說的對象。滅定業真言的宣說對象,是著裟婆世界的眾生。再看宣說真言的因緣。裟婆世界眾生,安於十惡,情願忍諸多苦惱而不捨出離。其中南閻浮提眾生則更為熾盛。「其性剛強,難調難伏」,「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地藏菩薩以大悲願故,遂設方便,而說滅定業真言」。
看明白了吧?滅定業真言是方便之法。是因為南閻浮提眾生罪業習氣深重,就是有大德大覺之人引導向善,他們也是才出脫了這個罪業的束縛,轉眼又落入另一個罪業的桎梏。
他們那作惡造業的心念,堅定不移,難以拔除。他們一直在承受著過去的定業定報,同時也在持續不斷造作出了新的定業。循環往復,無始無終。
所以宣說此真言,意在動搖拔除眾生造作定業的噁心念。反過來說,誠意誦持滅定業真言,就是在拔除新造定業的根源。而根源被拔除,從此不再造新的定業,當然也算是在滅定業了。
而佛陀不能滅定業,則是從圓滿無漏徹底解脫的角度來說的。是究竟的層次。從這個層次看,有業未償,就不算無漏。莫說定業定報不可逃避,就是不定業,業也一直還在,遲早都要償還 。
總的來說,滅定業真言,是說給窮途末路,深陷罪惡泥淖的人來聽的。是在給人一條出路,給人一個希望,激發他們向善求解脫的心念。而佛也不能轉定業,則是說給已踏入正道的人來聽的。是在警醒修道之人要謹小慎微,從而不造絲毫惡業。
到了這裡,或許有人會疑惑。既然說到底,因果決不空,善惡不相抵,欠下的債遲早要還。學佛修行又為哪般?可是學佛修行也從來不是為了抵賴因果,逃避業報呀!你能從哪部佛經裡看到過,修佛就是為了不受業報的?
只不過人學佛明因果而知宿命後,就不會再有造作惡業的心念。而昔日造作的業力現前討報時,他也能坦然領受,不憂不怖。反而正好就此了結一個因果,減少一層束縛,邁進一步走向解脫。
而不修佛道,不明因果,不知宿命的人,則會堅固意念一心造惡。而業力現前討報時,他們就會因為不明緣由而心懷不平。枉自百般算計,意圖逃遁終不能脫,反而又造作了更多更重的惡業。就像那撞入蛛網的飛蟲,越掙扎,纏繞的蛛絲就越多,束縛就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