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就不愛我,你跟本就不dong愛情,huo許我也不dong。」這是一份我市某小學二年級一名男生傳給女生紙條上寫的內容。不過,心理專家說,不要過度解讀這其中的「愛情」,曲解孩子最初的「喜歡」。
二年級學生字條談「愛情」
「小明(化名),紙條給老師。」前幾天,在我市某小學二年級任教的李老師(化名),剛進教室就看見,一個小紙條從教室的一張課桌飛向另一張課桌。
「打開紙條,看見上面的內容我真的驚了一下,不過臉上還是很平靜,讓學生打開課本開始上課,和平時沒什麼兩樣。」昨天下午,李老師告訴記者,紙條上寫著「你根本就不愛我,你跟本就不dong愛情,huo許我也不dong。」二年級的學生傳紙條倒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寫著這樣內容的紙條她還是第一次看到。
學生:「喜歡」就是想和她做朋友
「這男孩子文字表達能力還真是挺好的。」李老師笑著說,自己下課後回到辦公室,看了看田字格紙上的兩行文字與拼音交織的語言。「我細想想這應該是孩子間一種真摯的友誼。後來,我把孩子叫到辦公室,問他今天做錯了什麼?他說,不該違反課堂紀律。我問他『愛情』是什麼?他說,就是『喜歡』,想和那個女生做朋友……」
李老師說,從孩子言語可以看出,這應該只是孩子間一種懵懂的好感,與成人之間的愛情有很大的差別。
「我覺得他比較帥。」「我覺得他很會說笑話。」……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小學2、3年級,長得可愛、有趣的孩子都很受異性同學的歡迎,而學習成績好壞並不是影響孩子們喜不喜歡對方的主要原因。
家長:只是小孩天真的想法
據李老師介紹,小明的母親並沒有因此訓斥孩子,只覺得這是小孩天真的想法。
「現在電視劇、漫畫書,甚至動畫片裡,都有情情愛愛的話題,小朋友難免會試著模仿。」李老師說,她在與許多家長溝通時也談到過這個問題。
「我家丫頭和班上一個男生很要好,我總是悄悄打聽她的心裡話,也邀請小男孩來家裡玩。其實,孩子之間這種純真的情誼我們不應該破壞。」36歲的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上學時,老師對「早戀」管得非常嚴格,本來男孩、女孩只是彼此間很有好感,但是經過老師、家長的各種教育,反而有了叛逆心理。
王女士說,她在成長過程中體會過這樣的經歷,所以在教育自己孩子時一向比較開明。
專家:家長多和孩子交流少曲解
小朋友間有愛情嗎?採訪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徐心悅告訴記者,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感情,當懂得愛情,又收穫愛情的時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戀愛了。而在青春期之前,生理上並未發育成熟,男生、女生之間只是基於深厚的友情、懵懂的好感,「戀愛」「愛情」都是一種角色扮演的「偽裝」。
「孩子之所以使用這些語言和受影視作品、圖書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家長可多引導孩子看適合他們年齡段的電視、書籍,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過多地幹涉孩子情感的正常發展反而會引起反作用。」徐心悅說,談論二、三年級的孩子有「愛情」,本身就是一種誤讀。一般情況下,兒童在7歲左右開始關注他人,建立小圈子;8歲開始嘗試結交相對穩定的朋友,這種男生、女生的交往與性別沒有太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