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一翁
來源:南師國學堂
人這一生會經歷許許多多的事,也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有些人只是與你擦肩而過的緣分,有些人卻長長久久地陪伴了你許多年。
最近看到一則小故事:
有兩個人即將投胎重新為人,上帝問他們來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種是手心向上的人,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一種手心向下的人,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想要的。
結果,選擇前者的人成了乞丐,選擇後者的人成了富翁。
原來,手心向上,一味索取,會漸漸毀掉一個人。
手心向下,甘願給予,懂得把握,方能成就一個人。
一味索取,毀人不倦
天下攘攘皆為利,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但有些人卻變本加厲,不停伸手。
生活中,親戚就是這樣一種隨處可見的存在。
路遙先生在《平凡的世界》裡這樣描述「親戚關係」:
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看得多麼美好和重要。 一旦長大成人,開始獨立生活,我們便很快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 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歡樂頌》中樊勝美的母親,一次次道德綁架似的把樊勝美當成家裡的提款機。
甚至女兒連生存都是問題的時候,她仍然索取無度,覺得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一切都那麼習以為常。
終其一生,愚昧且自私。
「索取者」,常常需要你的支持,卻從不給你支持。
知足,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更不是每個人都擅長。
掌心向上,一味索取,不懂付出;予求予取,不知滿足,到最後必然一無所有。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孟子·公孫丑上》裡說:「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給予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善良。
有網友分享了一個暖心的故事:
一位老奶奶是小區保潔人員,我出門的時候經常碰上她在打掃,就習慣叫她一聲奶奶表示禮貌,但不算多熟。
有一天,她提著一袋沉甸甸的梔子花展開在我面前「這花兒,剛從小區前面採的,你挑挑。」
我下意識往後退了一步,她依然誠摯的將袋子靠近我:「不髒,剛採的!」
我懷著愧疚急忙挑了一隻,聞了聞:「好香啊,這是今年第一批花吧?謝謝奶奶!」
她從袋子裡揀了一隻最大的塞到我手裡:「這支更好!」然後衝我憨憨一笑,拿著掃把進了電梯。
老奶奶的分享,讓我的心情莫名愉悅了好幾天。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喜歡送花的人,周圍滿是鮮花,處處留香。
手心向下的人,有能力給予,有底氣領受,且有心回饋。
主動爭取,把握機會
關於機會,李嘉誠是這麼描述的:任何一個機會都會經過四個階段:看不起;看不見;看不懂;來不及……
人生從來不乏機遇,缺的是是對機遇的把握。
《甄嬛傳》劇組找到蔣欣時,本意是讓她演曹貴人,她提議說自己想試一下華妃這個角色。
鄭曉龍導演直接拒絕說:「你不用試!這角色不適合你,你不夠跋扈。」
蔣欣說:「我還沒演呢,你怎麼知道我不夠跋扈?」
導演最終同意讓蔣欣試一場戲。之後沒多久,她就接到了電話:「你來演華妃吧。」
皇天不負有心人,蔣欣的華妃成了經典。
後來,蔣欣在採訪中的一句話也打動了很多人:如果自己能夠把握機會,那麼我相信機會也會垂青你。
自己的機會自己爭,自己的前途自己掙。
手心向下、懂得抓住的人,往往知道機會來之不易,才不會讓機遇轉瞬即逝。
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真正厲害的人,不但會低姿態「討要」,更會重視機會,全力以赴。
本文首發格物讀書(gewuliangzhi),
閱讀是最美的姿態,每天我們相遇在格物讀書,用美文、聲音、故事和你說晚安。安然自若,格物相伴,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