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日|令人心酸的母愛:跨越數千公裡,每周跋涉10多個小時運送母乳

2020-12-18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蓉

受自身條件限制、工作壓力、權益保障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選擇母乳餵養的人群一度減少。2013年,國家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中國純母乳餵養率僅為20.8%,低於世界平均水平——38%。

最近幾年,隨著持續的推廣和普及,國內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開始意識到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她們突破種種現實阻撓,加入母乳餵養的隊伍中。

5月20日是中國母乳餵養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採訪了一群特殊的「背奶媽媽」。她們跨越數千公裡,每周跋涉十多小時,把母乳帶回家。

每個保溫箱內平鋪著近200個儲奶袋。

周五晚,北京首都機場人流不斷。8點左右,27歲的茜茜一手拉著行李箱,另一手扶著推車,加入步履匆匆的人群。

手推車載著兩個36L保溫箱。在每個不足半米長的藍色保溫箱內,上下雙層的冰袋中間,平鋪著近200個形狀規整的儲奶袋,上面詳細標註著容量和泌乳時間。

7個多小時後,茜茜搭乘的飛機,將抵達老家福州。深夜時分,她就能帶著母乳,回到女兒身邊。

即使推著兩個重達35公斤的箱子,茜茜疲憊之餘,感受到自己與分隔異地的女兒所維持的深厚聯結,這讓她十分幸福。

自從去年3月,產假結束回京上班後,茜茜就開始了這趟周而復始的行程。為了讓女兒吃上足夠的母乳,每隔一至兩周,她就趁著周末,將母乳從北京背回近兩千公裡外的福州。

從女兒4個月大直到一歲,茜茜的這項「背奶運動」持續了半年多。

這不是她一個人的選擇。在因購買保溫箱而結緣的寶媽群裡,茜茜驚訝地發現,有近千位媽媽和她一樣,正因各種原因「背奶」。

茜茜裝滿母乳的保溫箱。

巨量市場:一年賣出近萬個保溫箱

「母乳可以上飛機託運嗎?」「快遞可以寄母乳嗎,有人成功試過嗎?」「保溫箱提前打包好,高鐵安檢不會要求拆封吧?」……

每天,手機中,微信置頂的四個寶媽群裡,時不時彈出各種問題,身為群主,高飛(化名)總會嫻熟地翻出過往的聊天記錄,及時地一一解答。

隔著一串串的問號,他能感受到,手機另一端,身處四面八方的寶媽,內心同款的焦慮與不安。

從2014年在淘寶開設店鋪至今,高飛已經與形形色色的「背奶」媽媽打過六年交道。她們都曾是高飛的客戶,從他的店鋪裡購買過同一種特殊的保溫箱——母乳運輸箱。

六年前,在寧波創業初始,高飛只打算經營通用保溫箱,但店鋪上線後,幾乎每天都有兩三個客戶來諮詢,「有沒有適合的保溫箱,可以運奶那種?」

兼任客服的高飛察覺到「背奶」媽媽的細分市場。「有的想把母乳從公司或月子中心帶回家;有的是寶寶早產,要從家裡把母乳送到醫院;有的想從國外帶回國;還有的孩子不在身邊,需要定期長途運輸。」高飛說。

20-25毫米厚的PU保溫材質外殼,內部搭配數量不一的低溫冰袋,從5L到36L,多達近十種的容量,最大功效可以保持冷凍的母乳12小時左右不化……耗時一個月,製冷專業出身的高飛,在通用保溫箱的基礎上成功改良,為「背奶」媽媽量身定製出多款適合母乳運輸的保溫冷藏箱。

5L容量的保溫箱

隨著部分快遞公司承接母乳長途運輸,2017年,高飛又將保溫箱的材質加厚,增加低溫冰袋和冷凍盒,設計出一款22L的超級保凍箱,可將保凍時間延長至40小時。「曾有一位客戶把母乳從國內運去美國,前後花了大概60小時,凍奶也沒化。」高飛自豪地說。

「保溫箱要發揮最大功效,需要正確的使用方法。我就組建了微信群,和客戶始終保持交流。」高飛說,自己店裡的十多款母乳專用保溫箱,每年銷售量近萬個,平均每天可以賣出20個,「特別是疫情期間,因為不少媽媽和孩子分隔兩地,超級保凍箱每兩天就能賣出一臺。」

36L容量的保溫箱。

隨著微信群的人數不斷達到上限500人,如今,高飛已經為「背奶」媽媽們開設起第四個微信群。年復一年,不斷有寶寶「斷奶」,也不斷有新手媽媽選擇開始「背奶」。

因為有著豐富的「背奶」經驗,茜茜被高飛特意從三號群邀請進新的四號群,與新手媽媽交流經驗。在群裡,還有四成的人像她一樣,每周都要坐高鐵或飛機,將母乳千裡迢迢運回老家。

每周跋涉10多小時「背奶」回家

連續半年凌晨三點吸奶

「這裡是什麼?」在機場,從進第一道門開始,茜茜就經常面對這樣的提問,「在正式辦理託運前,我都不敢把保溫箱封住,以防工作人員要求拆包查看。」

在打包服務處接受查驗,在危險品通道辦理託運,經過層層關卡後,母乳才能跟隨茜茜登上飛機。儘管早已經驗豐富,每次登機前,茜茜仍會焦慮地向航空公司申請優先出行李。

下午不到6點,從北京的出租房啟程,跟著計程車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等待兩個小時後,再在空中飛行兩小時,跨越近2000公裡到達福州長樂機場。再經過兩個多小時的一路奔馳……長途跋涉10多個小時,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多,茜茜滿載母乳的保溫箱才能順利抵達女兒身邊。

「我很怕母乳在途中會化,希望儘量減少運輸時間。」茜茜解釋說,「凍奶一旦化了,需要在24小時內食用。如果反覆冷凍,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

運奶前一天,詩雅特意演練了一次。

和茜茜一樣,許多「背奶」媽媽在運奶前都會有些忐忑。

去年五月,在第一次嘗試將母乳從出差地運送回重慶的前一天,32歲的詩雅還特意演練了一次。

「爭分奪秒地把50多袋母乳從冰櫃裡拿出來,擺放進20L的保溫箱,再鋪上冰袋,錄視頻給售賣保溫箱的老闆看。」運奶當天,詩雅用紙盒給保溫箱打包後,又不放心地在外殼寫上幾個大字——「冷凍母乳,輕拿輕放。」

「它們太珍貴了。一箱母乳承載我們好多心血。一旦途中化了,會很心疼。」詩雅感慨說。

孩子不在身邊,無法親喂,為了保證按時泌乳,每天,茜茜都給自己設定十幾個鬧鐘。「每隔三小時左右就要吸一次奶,我擔心如果把時間拉長,奶量就會減少。」茜茜一天產1000ml母乳,這超過了女兒的食量,她一天600ml就滿足了。

即使隨著後期輔食加入,女兒需要的母乳量越來越少,但對茜茜而言,如果奶量只是剛剛夠用,自己就會很焦慮,「只有供奶超過寶寶的需求量以上,我才有安全感。」

一開始,由於奶量不足,為刺激乳腺,茜茜曾特意將正常半小時的泌乳時間,延長至一小時,沒想到導致乳房紅腫。「有段時間,每當吸奶鬧鐘響起來,我就渾身起雞皮疙瘩。」但如果不及時擠奶,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引發乳腺炎,茜茜甚至因此發過兩次燒。

身為公關,茜茜的工作並不輕鬆。每天,她要背著背奶包上班,隨身攜帶吸奶器、移動電源、奶瓶、儲奶袋和配套的各種零件,「白天,在公司至少要進行兩到三次吸奶,放在公司的冰箱裡。」

對茜茜來說,最煎熬的是,每天凌晨三四點,她也不得不從睡夢中起來吸奶。「一開始,半夜吸完奶,再將母乳放進儲奶袋,完成清洗、消毒,四五十分鐘過去,我就睡不著了。」

茜茜買了一個96L的冰櫃,專門存放母乳。

茜茜的半夜吸奶,堅持了三個月,詩雅則持續得更久,直到兒子10個月大後,她才逐步減少吸奶次數。

詩雅在重慶從事醫療器械推廣工作,她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且出差頻繁,「忙起來時,每周都要出差,基本只有周末才回家。每次出差少則兩三天,多則一兩周。」

為此,詩雅先後買了四個不同規格的保溫箱,「出差三天內用5L的,三四天到一周用9L的,一周以上用20L的。」它們陪著詩雅走遍雲貴川渝等各地,最遠的一次,她在吉林待了一周。

將5L的保溫箱藏進布包,有時,詩雅甚至直接背著它去見客戶。沒人知道那個大布包裡,裝著她不能隨意打破作息的秘密。

每天,詩雅會根據工作安排,計劃好第二天的吸奶時間,在醫院、商場、車站、高鐵、飛機等各種場所,她能熟練而隱秘地完成泌乳。忙起來,她只能把吃飯的時間節省下來,「吃飯隨便扒兩口就行,但完成吸奶流程的整個操作,至少要半小時。」

詩雅的兩個電動吸奶器。

有時,茜茜也不得不在飛機上吸奶。一個哺乳媽媽,更能體會到公共環境的不友好。「洗手間很小,佔用太長時間也不方便。」無奈之下,茜茜只能在座位上,把哺乳布蓋在身上完成吸奶,「挺不好意思的,但好在,我坐的都是晚上的航班。」

夜行航班上,吸奶器有節奏地一張一翕,時而顛簸的氣流,掩蓋住了機器發出的微弱聲響。

千裡相隔缺少陪伴

用母乳撫慰被虧欠的孩子

小嬰兒在身邊的母親,可能因為照顧孩子而睡眠破碎。而背奶的大半年裡,茜茜也常常睡眠嚴重不足。

「特別是運奶的周末。周五晚到福州老家,已經凌晨三點了;然後周日晚坐10點的飛機回北京,到家也凌晨1點多了;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茜茜說,那段時間,自己壓力很大。白天容易犯困,她又害怕影響工作效率,她不想被別人用有色眼鏡看待,覺得一個女人當了母親,就影響了職場表現。

詩雅也有類似的擔憂,「有時,在出差或開會中途,我不得不溜出去吸奶,會擔心老闆或客戶對自己有看法。」詩雅說,自己犧牲的不僅是睡眠,還有身材。為了保證奶量,她會特意吃各種有營養的食物,體重一度蹭蹭上漲了10多公斤。

儘管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節奏,但在寶寶一歲前,她們從沒有中斷「背奶」的念頭。

茜茜的每個儲奶袋上,詳細標註著容量和泌乳時間。

「母乳對孩子很珍貴,含有一些奶粉所無法替代的營養。」詩雅覺得,跟隨自己走遍各地的保溫箱,儲存的不僅是母乳,也是自己送給兒子人生裡的第一份禮物,「希望給他披上一件盔甲,讓他得到儘量多的保護。」

由於出差頻繁,陪伴孩子的時間匱乏,詩雅覺得自己對孩子充滿虧欠。更多時候,母乳在她心裡成為了一種彌補。每當她背著大包小包出差時,內心雖然不舍,卻也是幸福的,「帶著空箱子出去,變成滿滿一箱母乳,再背回孩子身邊。我會享受這種過程,覺得充滿成就感。」

對茜茜而言,寶寶六個月大以前,她覺得母乳的營養比奶粉高;而六個月大後,母乳成為了一份情感聯結。「在北京租的房子甲醛含量太高,新房又還沒準備好,我不忍心讓女兒來跟著冒險。可她這麼小就離開媽媽,我心裡又很不舍。」茜茜說,在視頻或照片裡,看到女兒每天在喝自己辛苦為她運送的母乳,她會覺得,情感聯繫更緊密了。

去年夏天一個周末早上,茜茜起床後正準備吸奶,突然收到家人從老家發來的視頻——視頻裡,六個月大的女兒第一次喊出「媽媽」。看著手機,她瞬間哭得不能自已,一邊哭,一邊繼續吸奶,「那種心情幸福又難過。孩子成長得很快,可好多重要時刻,我都沒在她的身旁見證……」

茜茜認為,某種程度上,「背奶」也是支撐自己頻繁回家看望女兒的動力,「飛一次就要1200到2000元,成本不低。如果不是為了運奶,我可能最多一個月才會回去一次。但現在我會心安理得一點,畢竟帶了女兒的口糧回來。」

茜茜的手推車和保溫箱。

每個周五的深夜回到老家,茜茜會主動把沉睡的女兒抱到自己床上。可有時,「周六早上,女兒醒來時,就會歪著頭,眉毛皺在一起,一臉困惑地看著我。有一次她半夜醒來,發現躺在身邊的人是我,就會嚎啕大哭。我只好又把她送回爺爺奶奶的房間。」茜茜有點沮喪。

「吃家人的醋」,可能是大多「背奶」媽媽的共同情緒。詩雅也曾因為兒子不願意和自己一起睡覺,默默在被窩裡哭泣。母乳是她們對孩子的補償與安慰,卻不能替代全部的情感聯結。

有時,她們會在寶媽群裡互相安慰,也會尋找各自的方式去排解情緒。

每次回到老家,茜茜抱起女兒,一頭埋到女兒身上,聞到一身濃鬱的奶味,她又會感到滿足。「這個身上有著奶香的女兒,和我是同一種味道,我知道,她還是靠我的母乳長大的。」茜茜說。

寶寶一歲大時,隨著自身奶量減少,茜茜和詩雅都主動為孩子斷了奶。

在寶媽群裡,茜茜看到,有些媽媽已經奶量不足,卻還在強忍堅持,甚至瘋狂「追奶」,「其實這樣很傷身體,母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會從背奶的過程中獲得幸福感,覺得滿足和充實,才會堅持下來。如果媽媽已經覺得背奶很辛苦,身體又出現各種問題,這種條件下就沒必要過度堅持,不要為了背奶,給家庭帶來更多困擾。」

「沒有必要盲目崇拜母乳,」茜茜說。

仿佛宣告人生某一階段的終結,對茜茜和詩雅而言,斷奶不僅預示寶寶長大,也為自己開啟新的生活。這或許意味著安耽的周末、完整的睡眠、健身的重啟,她們不必再躲在公共場所不體面地吸奶,對職場可以全心付出……

但她們很清楚,如果再來一次,她們還將同樣做出背奶的選擇。

(文中茜茜、詩雅等為化名)

你認為媽媽們有必要「千裡背奶」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母乳餵養宣傳日|「母乳餵養,廣州先行」雲發布會今舉行
    母乳是寶寶生命之初自然賜予的最好的禮物,是媽媽和寶寶之間最親密的紐帶。今天(20日)是母乳餵養宣傳日。為了宣揚這種生命最初最珍貴的母愛,強化人們的母乳餵養意識,提升母嬰健康保障,由市婦聯、母乳愛志願服務隊主辦的「母乳餵養,廣州先行」母乳餵養萬裡行公益·雲發布會將於今日(20日)通過網絡直播方式正式發布。廣州市婦女聯合會主席劉梅作為代表,發布了即將在廣州地鐵與大家見面的「母乳餵養 廣州先行」的公益廣告。 「母乳餵養萬裡行」公益項目啟動。
  • 不親自餵母乳就不是好媽媽?網友列出媽媽親自餵母乳的10個辛酸
    我們現在來看看這篇透露出媽媽們餵母乳的背後心酸的文章:我真的很討厭親喂,真的很討厭。打從兒子出生第一次餵奶,直到57天後覺得受不了而開始採用瓶喂,這之間親自餵的每分每秒,都讓我感到厭惡。這是多麼浪費我兒子生命的兩個月。親自餵母奶儼然已成為斷定你是否為一名好媽媽,甚至是成為一個像樣媽媽的標準,而原諒是給那些嘗試想餵母乳卻不成功的媽媽。那剩下的人呢?
  • 說說母乳餵養的那些心酸史
    【哺乳期】母乳餵養的那些心酸史轉眼間已經斷奶三個多月了,回想起母乳餵養的那條路,至今有太多難以忘懷的事情。2016年十月底的某一天寶寶出生了,由於產後的縫針,等寶寶開始第一次吸吮已經是產後兩小時了。母乳餵養這條路充滿了心酸,但是縱使心酸,我也一直堅持著,為的就是寶寶能夠有母乳吃。經常看到圈子裡面的媽媽在月子中就給寶寶斷奶了,每當遇到這樣的情形就覺得好可惜。當詢問他們為何不堅持母乳餵養的時候,她們給我的回答是寶寶吃母乳拉肚子。
  • 37°母愛—致敬每一位堅持母乳餵養的職場媽媽
    作者:寶寶知道 掃e嫂「職場媽媽」在今天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了,而想把「堅持母乳餵養的職場媽媽」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話題,則源於在騰訊《中國人的一天》欄目裡看到的一篇《不堪的37度母愛》攝影圖集。
  • 母乳餵養周|母乳的收集和儲存
    母乳餵養有助於早產兒腸道菌群的建立,母乳餵養作為早產兒愛的初禮,同時也是母愛的另一種延續,母乳餵養對早產兒尤其重要,其營養價值和生物學功能更適合早產兒的需求。近期內能夠促進胃腸功能成熟,降低院內感染NEC和ROP的發生率,遠期來講可以促進神經運動發育,減少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這些益處影響早產兒的健康和遠期預後是任何配方奶所不能替代的。
  • 母乳餵養的那些事: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母乳也可以得體的退出
    我的26個月母乳餵養歷程,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艱難地開始,微笑著結束。艱難地開始懷孕的時候,看了很多書,瀏覽了很多育兒論壇,堅定了我母乳餵養的決心。但天不遂人願,因為臍帶繞頸,只能剖宮產,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天,我乖乖的躺在床上被監控了24小時,動也不能動,還要時刻忍受護士壓肚子的痛。
  • 青島和睦家為母愛護航 母乳餵養室獲官方認證
    青島和睦家醫母乳餵養室揭牌儀式在青順利舉行,意味著青島和睦家醫院正式成為「母愛10平方」項目的一員。「母愛10平方」項目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共同發起和主辦,旨在為媽媽提供更多母乳餵養空間。
  • 「母乳餵養,廣州先行」母乳餵養萬裡行公益·雲發布會
    為了宣揚這種生命最初最珍貴的母愛,強化人們的母乳餵養意識,提升母嬰健康保障,在2020年5月20日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當天,「母乳餵養,廣州先行」母乳餵養萬裡行公益?雲發布會在廣州落地,並通過網絡直播盛大舉行!
  • 【衛生健康宣傳日】2020年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 | 母乳餵養,給寶寶...
    1990年5月10日,原國家衛生部確定每年5月20日為「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這是中國為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餵養而設立的一項重要活動,旨在呼籲全社會關注和支持「母乳餵養」的理念,也是獻給所有哺乳母親與孩子們的節日。
  • 「5·20」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 母乳餵養另一種愛的告白
    這一天不僅僅是情侶們的專屬告白日,「母愛」為這個特別的日子賦予了更深的含義。5月20日也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如今越來越多的媽媽以實際行動支持母乳餵養。很多媽媽為了讓孩子得到最天然的營養,也為了延續自己的職業理想而選擇了背奶。
  • 寶雞60多個媽媽哺乳「快閃」 倡導母乳餵養
    昨日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一場哺乳「快閃」活動在一商場門口進行,後因天氣原因挪至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進行。母乳媽媽們以溫馨的方式傳達母愛的力量,展現自然哺育之美,呼籲人們對母乳餵養的關注與支持。  媽媽們溫馨傳達母愛力量  昨日上午10時,在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院內,60多名懷抱嬰兒的年輕媽媽聚集起來,開始給孩子餵奶。哺乳完畢後,表情坦然的媽媽們喊著「我母乳我快樂」的口號抱著寶寶四下散開。母乳媽媽們的「快閃」活動吸引了不少人圍觀。
  • 母愛到底有多偉大?今天這場與眾不同的母乳快閃告訴你答案……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蔣升 鄧月月作為媽媽,你願意為了孩子在大庭廣眾下進行母乳餵養嗎?是否有勇氣站上舞臺,細緻地分享關於你和寶寶之間親密的故事和初為人母的「難言之隱」?8月4日上午,杭州市婦產科醫院門診二樓鯤鵬書吧內舉行了這樣一場與眾不同的母乳快閃活動,讓人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
  • 37℃母乳,讓我們共同守護
    但是看著那稚嫩的小生命一切的痛都會化作一股暖流因為媽媽就是想用37℃的母愛溫暖你擁抱你國際母乳餵養行動聯盟(WABA)將每年的8月1日至7日確定為「世界母乳餵養周」,這是屬於每一位母乳媽媽的節日!今年世界母乳餵養周的口號是「助力父母,成功母乳餵養」。 目前這項活動已在全球120多個國家開展,在我國也得到了各地100+機構的支持!
  • 母乳餵養室「餵」愛護航
    5月20日,不僅是情人的「表白日」,更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母乳是寶寶最自然健康的完美食物,沒有任何人造食品可以與母乳相提並論。昨天,又一家「母愛10平方」母乳餵養室在青島和睦家醫院正式啟用。 「母愛10平方」活動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共同發起和主辦,旨在倡導在公共場所和辦公場所設立母乳餵養室,讓寶寶享受到最自然健康的完美食物。
  • 世界母乳餵養周「讓母愛不再快閃」集體哺乳活動在滬進行
    8月1日-8月7日,是由國際母乳餵養行動聯盟(WABA)確定的「世界母乳餵養周」,旨在促進社會和公眾正確認識和支持母乳餵養。這一有意義的活動得到了全國各地醫療機構、公眾組織以及媽媽們的一致支持與力挺。母乳餵養:制勝一球·受益一生據悉,今年「世界母乳餵養周」的主題為「母乳餵養:制勝一球 受益一生」,WABA希望通過該主題向公眾傳遞母乳餵養作為「嬰兒成長的第一步」,是一件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的事情。
  • 什麼奶粉和母乳比較接近? 雀巢能恩【全護】升級母愛級呵護
    在消費升級與產品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下,近兩年來奶粉行業高端細分市場持續貢獻增長動力,直擊用戶痛點的個性化產品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譬如伴隨著嬰幼兒過敏性問題頻發,如何通過良好的餵養和養育,為寶寶研發出更多更加規範化的營養管理方案,以及如何更好地模擬母乳中的營養成分,研發更接近母乳的奶粉,這些問題值得全行業高度關注並深入踐行,同時也是一大增量市場。
  • 英國母親母乳餵養5歲女兒,欲餵到10歲,母乳餵養越大越好?
    英國母親堅持母乳餵養5歲女兒,欲讓其喝到10歲。據英國《鏡報》5月28日報導,英國英格蘭的36歲全職媽媽米拉·道森(Miira Dawson)育有2個孩子,她5歲的大女兒塔拉(Tara)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不可思議的是,米拉一直堅持母乳餵養,並計劃讓塔拉繼續喝母乳至10歲。
  • 主持人陳辰談母乳餵養:母愛原來就是一場體面的退出
    母乳,對新生兒來說,是世界上最美的營養品。每個能夠喝上甘甜乳汁的嬰兒都是幸福的,而從母乳餵養到斷奶的過程,卻是一場母子不斷退後的離別。12月22日,東方衛視主持人陳辰專門就母乳餵養發文。在文中她說,母乳餵養的時候,天天想著斷奶。當真開始斷奶的時候,原本期待的解脫感,倏忽又被另一種情緒替代。母愛原來就是一場體面的退出。
  • 南京1000多位愛心媽媽參與母乳捐獻——華東首家母乳庫探訪
    5月20日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媽媽的奶水對寶寶來說不僅僅是食物,有時候甚至是無法代替的治病「良藥」。2013年,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了華東地區首家、全國第二家母乳庫。這五年的時間,感謝1000多位愛心媽媽的無私捐獻,是她們的這一選擇讓5000多位早產寶寶健康成長。
  • 最高處的母愛:19位媽媽匯聚廣州塔玩起「母乳餵養快閃」
    這是全中國最『高』的一次快閃公益活動;到明年廣州要建成800間母嬰室   文/圖 羊城派記者 豐西西  每年8月1日至7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8月3日上午10點,在廣州珠江邊的廣州塔450米高的觀景平臺上,19位懷抱寶寶的媽媽集體哺乳,完成「母乳餵養快閃」這一全世界的社會性公益活動,宣揚這一份來自最高處的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