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養蜂人趙留萬「與蜂共舞」 脫貧路上釀造甜蜜生活

2020-12-14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 通訊員 端木曉偉)在新鄭市具茨山管委會白廟村,一個個蜂箱整齊擺放在大樹下,成群的蜜蜂在蜂箱前飛舞,連空氣中都飄散著一股「甜蜜」味兒。而這裡的養蜂人趙留萬正像勤勞的蜜蜂一樣,忙著釀造自己的「甜蜜生活」。

69歲的趙留萬是白廟村建檔立卡戶,如今已有10年的養蜂經驗。5月12日,沐浴著初夏的陽光,趙留萬談起他的這些「小可愛」,滿眼都是寵溺和喜歡。具茨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空氣清新,各種林木植被生長茂盛。槐花、桐花、荊棘花、油菜花等競相綻放,這些花就是大地的語言,吸引著大批養蜂人。

「和莊鎮陸莊村的高振松常年在我們村養蜂,一有時間我就往他那裡跑,看多了聽多了,自己迷上了這些『小可愛』。」2010年,高振松送給趙留萬1箱蜂,從那以後他天天沉浸在蜜蜂的世界裡,觀察蜜蜂的生活習性、學習如何防止蜜蜂出逃、怎樣打蜜……

「蜂蜜好吃,但蜜蜂難養。」趙留萬的這句話道出了養蜂人的艱辛。為了養好蜂,趙留萬沒少下功夫,買不起蜂箱他自己動手做,養蜂時被蜇已成家常便飯,臉上的包還沒下去,手上的包又起來了。夏天再熱也得裝備嚴實,每每忙下來頭暈眼花的……儘管辛苦,可他從不放棄,被蜇的次數多了加上他心細、善於觀察,在一次次失敗與成功的對抗中,他漸漸掌握了蜜蜂的繁殖規律和生活習性,養蜂技術越來越成熟,生活漸漸被「蜂」和「蜜」充實著。

「以前蜂少,產的蜜都是自己吃或者送人,可後來好多人都慕名來買我的蜜,需求量漸漸增多,也能賣上好價錢。既然我的蜜如此受歡迎,為啥不抓住這個商機,增加養蜂量提高蜜的產量呢?」可是,苦於缺乏發展資金,趙留萬急壞了,愁得整日睡不著覺。

就在去年,新鄭市扶貧辦、畜牧等部門得知消息後,主動聯繫趙留萬,鼓勵他認真總結經驗,並幫他申請了資金。有了這場「及時雨」,他的養蜂規模不斷擴大,最多時候達到40多箱,成為白廟村的「養蜂大戶」。

「你來瞧瞧咱家的蜜。」趙留萬說著打開封箱,抽出蜂胚,把上邊還不算多的蜜一點點割下來,之後放入桶中搖、過濾去除雜質、裝瓶……「5、6、7這三個月蜂蜜的產量最多了,平均2、3天收集一次,每箱每年可收穫40至50斤蜂蜜,每斤能賣到50元呢。你看,三分之一的蜂蜜加入三分之二的水,使勁搖搖,上面起的這些泡沫10分鐘、20分鐘是不會沉下去的。如果瞬間沉下去了,說明這個蜂蜜存在質量問題。」為了讓大家買到貨真價實的蜂蜜,趙留萬每次都教來買蜜的人如何鑑別蜂蜜的好壞。誠信贏得了市場,誠信贏得了客戶,靠這塊金字招牌,他的蜂蜜總是產出來就銷售光了。

已嘗到事業「甜頭」的趙留萬幹勁兒不減,在他的帶動下,白廟村有七八戶村民也陸續發展起了養蜂釀蜜產業。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面對漫山遍野盛開的各類鮮花,趙留萬信心滿滿,今年他準備繼續擴大養蜂規模,帶動更多的群眾學習養蜂技術,和更多鄉親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關焦點

  • 【今日頭條】「與蜂共舞」釀造「甜蜜生活」——堅守在蓋州大山深處的養蜂人鄭天升
    」釀造「甜蜜生活」——堅守在蓋州大山深處的養蜂人鄭天升而養蜂人鄭天升帶領村民像蜜蜂一樣忙碌「與蜂共舞」釀造了「甜蜜生活」。在這個初夏時節,大山裡到處都是鬱鬱蔥蔥,滿目的綠色,一派生機盎然,來感受養蜂人鄭天升夫婦二人的忙碌生活。
  • 流浪的蜂農猶如辛勤的蜜蜂,精湛的採蜜技藝讓人間留香、生活甜蜜
    流浪的蜂農猶如辛勤的蜜蜂,精湛的採蜜技藝讓人間留香、生活甜蜜椴樹蜂蜜不管從地理位置的特殊,還是椴樹花本身的花期短暫的特點,它都是蜂農幸苦勞作後的收穫,蜂農在進行製作蜂蜜的整個過程都可體現出這款椴樹蜂蜜與眾不同的獨特,
  • 迎「蜂收」!三門這項甜蜜產業釀出甜蜜生活……
    迎「蜂收」!三門這項甜蜜產業釀出甜蜜生活…… 2020-09-15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追逐四季花期 釀造一世「甜蜜」
    自1977年從浙江養蜂人手裡接過第一排蜜蜂,如今冼自富已有200多個蜂箱,每箱擁有過萬隻蜜蜂,成為當地有名的養蜂人。 冼自富年輕時,曾向妻子麥雲歡許諾,要帶她從事一份「甜蜜」事業。而正是靠著這份「甜蜜」事業的收入,他們撐起了整個家,膝下四女一兒如今早已成家立業。自20世紀80年代起,丹灶五金行業蓬勃發展,成為有名的五金之鄉。
  • 「蜂口奪蜜」養蜂人,「甜蜜」背後不容易 姐妹花記者走進「蜜蜂...
    2018-10-11 20:06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胡錦說起蜜蜂,很多人眼前就會浮現一個身穿護具,手拿蜂具的養蜂人形象,耳邊也很有可能已經響起「嗡嗡嗡」的蜂鳴聲了……在很多外行人看來,養蜂是種危險的職業:和成千上萬的蜜蜂朝夕相處、野外紮營露宿、挖漿取蜜、追逐花期……真實的蜂農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
  • 釀造甜蜜的生活(遇見)
    十多年來,任光文都在圍著蜜蜂轉:繁蜂、放蜂、轉場、割蜜……唯一的出行工具是一輛農村常見的三輪車。他養的一百多桶蜂,完全放出要忙上兩三天。八十歲的老伴嘴裡埋怨他養得太多,身子吃不消,累壞了怎麼辦,手腳卻利索地幫他打下手。  他歲數大了,走不了太遠,一年四季以永和鎮為軸心,圍著附近的鎮、村轉。哪兒花開了,他就趕去哪兒。
  • 「90後」深山養蜂人的「甜蜜」生活
    22歲的曲濤濤是位深山養蜂人,他的家鄉河南省洛寧縣羅嶺鄉賈村位於豫西崤山腹地,適宜養蜂。曲濤濤從小就跟養蜂的父輩們進入大山,積累了製作蜂箱、收集蜂群、採集蜂蜜等養蜂經驗。由於家庭負擔重,增收渠道單一,曲濤濤曾長期外出務工,但養蜂的手藝一直沒有荒廢,在雲南等地打工時,他從當地養蜂人那裡繼續學習養蜂知識。
  • 養蜂人的「甜蜜」故事
    社會千姿百態,生活五光十色。人們從走出校門,踏向社會的那一刻起,面對生活,選擇事業和所走的道路各有所愛,不盡相同。仲春二月,荔枝花開,北寶高等級公路北流新豐鎮水垌村4公裡長的路段的公路兩旁,來自區內外的30多家蜂農在該處安營紮寨,大打蜂蜜採收大戰。密集的蜂蜜採集場(點),成了一幅靚麗風累,吸引著眾多人們的視線。
  • 淮濱:「甜蜜」養蜂人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李貴柱 符浩 賈晗 郝昱瑋)日前,記者在淮濱縣張莊鄉周空村看到,80多個蜂箱整齊的擺放在草地上,成群的蜜蜂在蜂箱前自由的飛舞,連空氣中都散發著「甜蜜」的香味兒。這裡的養蜂人任傳業正勤勞的釀造自己的「甜蜜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08-21 16: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位養蜂人從出不了門,到過上「甜蜜」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位養蜂人從出不了門,到過上「甜蜜」生活 2020-09-21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釀造甜蜜!撒播幸福!栽種希望!為這一波操作點個讚
    近年來,臨洮縣康家集鄉合進村在定西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聯繫幫扶下,加強基礎建設,發展特色產業,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脫貧。釀造甜蜜,精準幫扶上臺階「養了6箱蜂,收了80斤蜜,賣了5600元錢,咱心裡真是灌了蜜一樣甜。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隊的好領導!」提及養蜂,村民馮興得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掰著手指細數他家養蜂的甜蜜事。
  • 養蜂人要「以蜂為本」
    在養蜂工作中我們常因處事不當而吃大虧,其實稍作分析,毛病往往出在養蜂人不懂得「以蜂為本」的道理,處事主觀武斷,用人的思維來替代蜜蜂的生活規律,違背了蜂群的生長規律,也就是違反了自然規律。在這方面我的教訓頗多。
  • 深山養蜂人
    大山深處,張昌明用勤勞的汗水換來了收穫,用心「釀造」著甜蜜人生。  張昌明是萇池鎮紅崖底村人,曾是一名手藝精湛的木匠。2010年,張昌明開始摸索養蜂技術。借著村周邊植被豐富、環境良好的自然條件,張昌明在深山中紮根,成了一名養蜂人。  同樣是技術活兒,做木匠和養蜂大不相同。
  • 養蜂人該如何優化水蜂生活環境
    因此,白天這種陽光比較毒辣的天氣,依舊會為養蜂人提出不小的挑戰。特別是對於養殖中華蜂的人來說,在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小心應對的,因為中華蜂「水蜂」的別名可不是白叫的! 中華蜂因為長期生活在野外,所以野性比較強,我們經常可以在樹洞、石頭縫、舊房子、舊家具等地方找到它們的身影,而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陰涼潮溼。所以,有人就推斷中華蜂喜歡陰涼潮溼的環境。 有一些專家學者更是專門對中華蜂的生活習性進行研究,發現中華蜂和義大利蜂在有些方面存在很大不同。
  • 平順縣常龍伏:山中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秦愛國 秦風明 報導)養蜂一直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甜蜜的事業」,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辛勤勞作的養蜂人。5月5日,湛藍的天空宛如一塊美麗的藍寶石,和煦的陽光讓人倍感溫暖舒服。面前一字擺開的數排蜂箱,成群結隊的蜜蜂飛進飛出,「嗡嗡嗡」聲不絕於耳,養蜂就是常龍伏老兩口如今的「甜蜜事業」。同行的西溝村委主任趙愛亮向我們介紹:「老常現在是我們西溝鄉的養蜂能手、脫貧致富的典範。」
  • 海口人才風採:養蜂人陳昌卓的「甜蜜」生活
    如今永興鎮已成為海口優質蜂蜜重要產區、海南省較大的養蜂基地,其產品近銷全國各地,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鎮上的蜂農們過上了「甜蜜」的生活。  海口市永興鎮地處海南島北部的羊山腹地,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蜜源富集,生態環境優越,為養蜂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養蜂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可集中、可分散、可流動的特點。
  • 一首打油詩,道出了養蜂人的辛酸與淚水,你們喝的蜜有多甜養蜂人就...
    現代社會農民越來越少,養蜂人也是越來越少,現在很多農村的人都跑去城裡打工了,不願做農活,更不願意養蜂。多人就認為既然蜂農越來越少了,那麼養蜂應該很能掙錢。他們覺得一瓶蜂蜜隨隨便便就能賣幾十元,一個花期,蜂農應該掙得盆滿缽滿。
  • 野生文明|最後的養蜂人
    我非常喜歡這個名字,林達陽告訴我,蜜蜂飛行在開花的時間裡,意志堅定,辛勤工作,釀造出甜美的蜜漿,使得它們有種滿足的感覺。坐標1:祁連山,門源縣《風味人間2》前段時間熱播。第一集《甜蜜縹緲錄》中,「蜂蜜獵人」遵循最傳統原始的獵蜜手法採集野生蜂蜜,讓不少人看後對這種野生蜂蜜心馳神往、躍躍欲試。
  • 水火不容的中蜂和意蜂,養蜂人用了一計,意蜂乖乖給中蜂「打工」
    由於中蜂的野性較強,其盜性一般比意蜂要強,但是意蜂有兩個特徵,非常容易迷惑中蜂,導致中蜂蜂群失王,那就是意蜂的個頭大小和意蜂的振翅頻率。不管是在中蜂的蜂群中還是意蜂的蜂群中,雄蜂都是沒有群界的,可以自由進出同種蜜蜂的任何蜂群,這就導致中蜂在這上面吃了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