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1歲的小王大學畢業後,在招聘網站上看到有招平面設計的,於是她投了簡歷,通過面試並接到了入職通知,來到了山東路銀河大廈一樓的這家信息科技公司。
公司表示,前期培訓的學費近兩萬元,但可以先不交,如果培訓結束留在了公司,這部分錢將會從工資中扣除。而且每月還會有800元補貼,一共發兩年。
小王算了算,這筆補貼也能抵消近兩萬元的培訓費了。於是便與公司籤訂了協議。隨後,小王和幾位籤了協議的學員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上傳了身份證照片等資料。
「寫了一張紙,填的內容也是他告訴我的,填完後把身份證放到一個角上,他給我拍了一張照,就這樣上傳到貸貸熊那個公眾號裡,前後十分鐘都不到。公司當時承諾我們說,學出來後工資4000元到6000元,過幾年還能上萬。」小王和學員們在公司接受了為期4個多月的培訓。培訓結束後,公司開始推薦崗位。
「一開始跟我們說,你們要麼是跟這個公司工作,要麼是他們的合作企業,又說合作企業都是華為、百度這些大公司,後來我們發現他們推薦的工作都是從網上找來的,工作跟他們培訓的不符,不是去做銷售,就是去做客服,根本跟設計不沾邊。」學員的銀行卡被扣掉136元⬇️
更讓大家想不明白的是,明明是不用提前交培訓費,可是從培訓的第二個月開始,每位學員的銀行卡都會被扣掉136。
公司對此的解釋是:這是在向銀行還培訓費貸款。可是連續扣了6個月之後,金額竟然增加到1785元,而且還要還一年,算下來連本帶息每人要花2.2萬元,這比之前說的兩萬元還多了不少。
「我們跟公司說,當時也沒說是我們自己貸款,因為貸貸熊是哈爾濱銀行旗下的,就是我們跟哈爾濱銀行自己個人的事情,跟他們公司一點關係都沒有。」工作沒著落,卻背上了兩萬多的貸款,無奈之下大家只能自己找工作。可雖然有合適的崗位,工資扣除了每月要還的貸款,剩下的也是捉襟見肘。不少學員開始質疑:這家公司是不是打著招聘的旗號,實則招人來上課的培訓機構呢?
3月24日中午,記者來到了這家公司,在門口遇到了幾位前來協商退款的學員。他們說,自己也是看了網絡招聘來求職的,可是只上了一天課就發覺有些不對勁。
記者跟隨幾位學員,找到了公司負責人,他對大家的情況做出了回應。
負責人姜軍:「在前面也有體驗,就是在前七天,如果覺得學不會,或者學的跟我想像中不一樣都可以退,甚至在過程中,十天半個月都可以退費。」
記者:「也就是說咱們也是一個培訓機構?」
負責人姜軍:「培訓只是我們其中一項業務。」
記者:「你們培訓還收費用?」
負責人姜軍:「對。」
記者:「你們培訓機構有沒有資質?」
負責人姜軍:「我剛才說了從學校角度,我們是要走申報程序的。我們正在辦。」
記者:「也就是說現在還沒有?」
負責人姜軍:「對。因為我做的不是這種考證的培訓,做的也不是學歷的培訓,我做的就是實戰項目的培訓,她到我這來,與其說是培訓,不如說是拿真實的項目給她做實習。」
對於培訓學費的貸款,這位負責人說,籤協議之前就跟學員溝通過,貸款的每一步,大家都清清楚楚。
負責人姜軍:「現在的貸款非常簡單,就是下載一個APP,整個審核是個人提交資料,再上傳身份證、照片等等,我們現在能幫她的只是下載APP,她不知道怎麼下載APP。中間審批、審批完了以後,貸款機構會給她發一個還款信息,過程她都是清楚的。」
負責人表示,如果學員認為培訓內容與就業崗位不符,課時完畢後也達不到公司承諾的薪資,可以協商退一部分錢,但是無法退還全部費用。但是對於這位負責人所說的,求職者小楊又是怎麼看的呢?
「這根本就不是事實。他一直形容的是公司借款,相當於公司借錢給我們,就沒有提到貸款這個詞。他讓我用微信下載了一個貸貸熊的APP,因為涉及到姓名、學校、專業那些東西是我自己填的,填完了之後就拿著我的手機給我上傳了照片,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填一個邀請碼,是他去給我操作的。」在這家企業沒有培訓資質的前提下,學員們是否可以要求全額退款呢?對此,律師表示,如果公司在沒有依法獲得審批的情況下,舉辦勞動技能就業培訓,並與學員籤訂職業技能培訓的合同,提供勞動就業保障,其行為有可能涉嫌違反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65條的規定,涉嫌提供服務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公司就應當賠償學員在非法培訓過程中受到的損失,公司應當按照消費者要求,增加其受到損失的要求,增加賠償受到損失的金額,為消費者接受服務的三倍。
如果只是一位兩位學員,對公司提出質疑,那可以認為是個例。可是這麼多人,有還沒開始上課的,有上完了的,都要求退款,到底是誰的原因呢?在這裡也提醒廣大畢業生,找工作時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小心掉進陷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