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箏》大劇中有位智謀僅次於鄭耀先的情工,那就是鄭耀先的忠實死黨、得意弟子宮庶。
宮庶這一角色貫穿《風箏》大劇始終,是當仁不讓的男二號。宮庶在《風箏》大劇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宮庶在《風箏》中的作用不亞於撬動劇情的一個支點,有了宮庶這個角色支點,「風箏」本就傳奇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層次內涵;宮庶的出現讓「風箏」的人生有了更深遠的升華。
柳雲龍導演對於宮庶這一角色非常的看重,因此宮庶一角也有很多演員試過這個重要角色,包括最終飾演趙簡之的演員劉名洋。
劉名洋曾試圖用宴請柳雲龍導演的方式,讓柳雲龍導演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微醺之時,酒意酣暢淋漓之際,拍板決定把宮庶一角定給他。
劉名洋飾演的趙簡之是柳雲龍飾演的鄭耀先的忠實下屬,在現實生活中,劉名洋也是柳雲龍的鐵哥們,頗有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架勢。劉名洋與柳雲龍在多部影視劇中都有精彩的合作,劉名洋也大多飾演柳雲龍的手下。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劉名洋想用宴請鐵哥們柳雲龍導演獲得宮庶一角的夢想破滅了——柳雲龍一直沒接劉名洋宴請的「糖衣炮彈」。
柳雲龍導演選角的眼光是獨到而精準的,劉名洋的形象氣質的確也只能飾演趙簡之之流的下屬,而不適合飾演有威嚴有謀略、令人望之就很有威嚴氣場的小頭目。
演員自身的外部條件,本身就是劇情很關鍵的一部分,任何的選角都應該貼合劇情需要,而不是如現在的很多影視劇,男的一律帥哥,女的清一色美女——男人大同小異的帥氣,差別甚微流水線產出般美女標準臉蛋。角色外形毫無辨識度的趨同無趣,再好的劇情也因選角的問題而垮掉一大半。
柳雲龍導演好樣的,不因為劉名洋是自己鐵哥們而徇私的把宮庶一角給到劉名洋,如果柳雲龍真是因為鐵哥們的緣故,就看面子重情分的把宮庶一角讓劉名洋飾演,那就不是我們負責人、有眼光的好導演了。正是有柳雲龍導演的堅守與等待,終於等到了演員孫斌的出現。
柳雲龍導演在見到孫斌後,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但是柳雲龍喜怒不形於色,只告訴孫斌讓回去等消息。
孫斌按捺著望眼欲穿的情緒在等待,還在等待。等了一段時間,等到月落花殘的孫斌終於等到了《風箏》副導演的消息:不讓他演宮庶,而是演宋孝安一角。
Oh,My God!孫斌以手拭額,哀嘆一聲,倒在床上,病倒了,活生生被這「不幸」的消息給怒氣攻心急病了。
但好在天可憐見,孫斌「時來運轉」收到了讓他出演宮庶的喜訊,這才心病還需心藥醫的讓孫斌病體痊癒,生龍活虎再現。
柳雲龍導演對孫斌的要求就是減肥,曬黑,可想而知,孫斌以前應該是肌肉飽綻,曲線豐滿,啊哈哈。
《風箏》拍攝殺青後,孫斌對自己的演繹十二份的滿意,但接下來該如何在演藝圈中發展,孫斌有些迷茫了,遂向柳雲龍請教,以期指點迷津。
柳雲龍導演給迷茫中的孫斌給出的建議是:等《風箏》播出後,你再接新戲。柳雲龍導演的言外之意是等《風箏》播出後,憑你孫斌的精彩表現,肯定大火,然後趁著大火的勢頭再接戲,肯定會達到戲火人更火事半功倍的絕佳效果。但沒想到,《風箏》拍攝完畢後,等待公映,結果一等五年。
如此優秀的《風箏》卻被一等五年才得以公映,期間修改無數遍。五年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很短暫,但對於藝術工作者卻是寶貴的年華——這五年的時間可以讓一位籍籍無名的演員大紅大紫,也可以讓一位有才華的導演聲名鵲起……一切美好的可能都被等待的寒風給無情吹去,只留下姍姍來遲的禮讚與崇敬把《風箏》定義為影視作品的裡程碑,把柳雲龍導演歸類到卓爾不群的藝術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