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攝影器材的土壕太多了,為了可以讓自己脫穎而出,我決定曬一個不一樣的東西,那就是導演監視器。主要是因為自己拍照水平太差了,沒有幾張拿得出手的照片,所以改混拍視頻,而大屏監視器就是能馬上提升逼格的重要裝備之一,可以馬上找到名導的感覺。
在買監視器的時候,其實也考慮過買怎樣的才合適,最後決定就是要大屏,可用V扣電池,1080P解析度即可。為何不買4K和帶無線圖傳的?一個字「窮」。經過一番對比之後,買了bestview的N21,21英寸屏幕,帶SDI和HDMI接口輸入/HDMI接口輸出,鋁合金箱子/遮陽罩一應俱全。
帶鋁合金箱子既方便外出攜帶,也可以更好地保護監視器不受損壞,但在這裡要吐槽一下這個提手了,監視器+箱子本身就挺重的,提手太細,走一段距離手就勒得疼了。
打開鋁合金箱子之後就可以看到N21的主體了,其實非常的簡單,但價格比起同樣尺寸的顯示器要貴多了,有時候想想還是挺心疼的。
監視畫面,最大的感覺就是用大屏看畫面比用相機上的小屏爽多了,尤其是需要不停地追焦的時候,可以更容易看到是否合焦。
外出拍攝的時候,遮陽罩就非常有必要了,雖然理論上來說這個監視器的亮度也不低,達到了1000cd/M,可視角度也有178°,但無奈光線強烈時根本不夠用,尤其是有各種反射的時候。
前面板有密密麻麻的按鍵和旋鈕,從左到右為composite/YPBPR/HDMI/SDI接口,Peak峰值對焦/False Color偽彩/Marker中心標記/Safe Area安全框/F1~F4按鍵(默認F1點對點顯示/F2畫面比例/F3圖像凍結/F4單色),Bri/Menu(亮度/菜單)、Sat/Return(飽和度/返回)、TINT(靜音/色調)、Cont(音量/對比度)。
偽彩顯示,特定的曝光區域用特定的顏色來標記,可以讓攝像師通過監視器進行曝光,保留更多畫面細節,避免音細節失誤而產生的拍攝損失,不過我還是不太習慣用這個模式。
最實用的莫過於峰值聚焦了,尤其是使用大光圈並需要變化焦點的情況下尤其好用。
點對點顯示。
畫面比例,有16:10/16:9/2.35:1/4:3等多種比例,方便攝像師拍攝相應的素材時把握畫面結構。
中心標誌和安全框,安全框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可以幫助攝像師為剪輯師後期剪輯留出足夠的空間。
單色顯示,平時我倒是很少用到這個功能。
畫面凍結功能。
通過菜單旋鈕就可以進行比較詳盡的調節,菜單一目了然,相當方便。
監視器背面。
輸入輸出接口有SDI/YPbPr/Composite/HDMI以及一個USB升級接口。SDI目前對於其實沒有什麼作用,畢竟機子沒有這個接口。但HDMI輸入輸出就非常實用了,尤其是HDMI輸出,可以額外輸出到另外一臺監視器上,可以滿足攝像師以及導演/監製在不同地方同時觀看畫面的要求。
從左到右分別為Tally接口/卡農電源接口/AC電源接口以及V扣電源接口。在使用V扣電池之後,就可以外出使用了,非常的方便,但具體續航時間沒有測試過。
由於現在已經用兩臺索尼A7RIII進行雙機位拍攝,所以監視器也購買了兩臺,這樣工作效率就高了許多,比起之前用7」監視器來說好了太多了。
簡單總結一下這款產品:
1、 畫面色彩比較真實,與電腦上看相差很小。
2、 菜單/操控簡單易用。
3、 峰值聚焦/安全框及畫面比例功能非常實用。
4、 屏幕夠大,使用和回放感受都相當好。
5、 HDMI輸出接口很實用。
6、 可使用V扣電池。
缺點:
1、 屏幕反光比較嚴重,在室內不想用遮陽罩的時候也挺明顯。
2、 內置揚聲器聊勝於無,但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把音量調小,否則會產生嘯叫。
3、沒有無線圖傳(這算是缺點麼?就這價格來說我是太貪心了吧)。
說到無線圖傳,好了,那就要講到另外一個產品了,ACCSOON無線圖傳,非常小巧易用,最多可同時連結三個設備來使用,下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監視器在片場,兩個顏色略有些不一致,因為那天忘記調成統一參數了。
來幾張不同的廣告片的截圖,通常來說我更喜歡用定焦來拍,因為畫面更加清晰細膩,上面幾個片子所用的鏡頭分別有佳能17-40/F4L、佳能24-70/F2.8LII、佳能100/F2.8 Macro、佳能135/F2L、佳能180/F3.5L。為什麼沒有一個索尼原廠鏡頭?一個字: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