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女娃腳趾長出「黑痣」 竟是只吸血蜱蟲

2020-12-25 杭州日報

記者 柯靜 通訊員 王雪飛

「完整拔出一隻蜱蟲不容易,酒精悶不翻,還是利多卡因管用。看來不光野外有蜱蟲,小朋友在家不穿襪子也有風險啊!」上周末,浙大兒院皮膚科醫生鄭磊發朋友圈說。

鄭磊接診了今夏第一例被蜱蟲咬傷的小患者。眼下,杭城潮溼悶熱,進入蚊蟲叮咬的高發季。浙大兒院皮膚科副主任李雲玲統計,目前,約四成小患者來就診都因蚊蟲叮咬,被蜱蟲咬傷每年都有3-4例。

女孩腳趾長出「黑痣」

「醫生,快替我孩子看看!腳趾裡有什麼!」上周六,家住濱江的楚楚一家衝進了浙大兒院濱江院區皮膚科,還沒等鄭磊醫生發問,楚楚爸爸就扒開楚楚的腳趾,焦急萬分問:「今天突然發現女兒腳上有這樣一顆『黑痣』!」

因為天熱,2歲的楚楚赤腳在家走來走去,媽媽無意中瞄到女兒大腳趾上長出了一顆「黑痣」,湊近一看,居然是蟲子。楚楚媽媽想要拿東西把蟲子弄下來,但又下不了手,所以趕緊給楚楚爸爸打了電話。在電話裡,楚楚爸爸阻止了她想要摘蟲子的動作,回家就抱著女兒往醫院趕。

「這是只蜱蟲,估計咬傷孩子的時間不久,腳還露在外面,但身子已嵌入腳趾中。」鄭醫生邊替楚楚檢查,邊表揚了楚楚爸爸的行動果斷。

「很多人發現被蜱蟲叮咬後,第一反應是立即摘除。殊不知,蜱蟲吸血的口器很複雜,上面長有倒刺,摘除不當,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斷並留在皮膚裡,從而引發感染。所以,及時送醫是最保險的做法。」鄭醫生用酒精試圖悶倒蜱蟲,但過了半小時,蜱蟲依舊沒有鬆口,最後只能用麻藥悶,等到蜱蟲鬆口,才將它整個取下。

「蜱蟲有綠豆那麼大,雖然用了麻藥,但依舊到處亂爬。」楚楚媽媽看到張牙舞爪的蜱蟲,尖叫連連。

蟲咬皮炎患兒多

「在家被蜱蟲咬傷的患兒不多,大多都是在野外被蜱蟲咬傷的。目前門診中的患兒大都是因為蟲咬皮炎來就診的。」鄭醫生說。

鄭醫生手機裡存了一些蟲咬皮炎的患兒傷口圖片,不少咬傷都是觸目驚心。「普通的孩子被蚊蟲咬傷,只是一個包,而一些過敏性體質的孩子,一旦被蚊蟲咬傷,腫起一大片,有的甚至左右腿相差了一倍。」鄭醫生說。

6歲的小童就是如此,幼兒園放暑假,她跟父母去千島湖遊玩。半夜,小童的哭聲把大家吵醒了,怎麼哄都哄不好。父母開燈一看,嚇出一身冷汗:小童的左眼皮又紅又腫,連睜開都困難,左腳腳背也腫得老高,上面還有不少小水皰。

小童煩躁不安,一雙小手在身上抓來抓去。第二天,小童被送到浙大兒院就診,鄭醫生診斷其患了蟲咬皮炎,因為小童是過敏性體質,所以症狀尤其明顯。

「蚊子等昆蟲叮咬後出現的紅腫現象,被稱為蟲咬皮炎,也叫丘疹性蕁麻疹。蚊蟲叮咬時,會釋放毒素,大多數兒童會表現為紅色丘疹,嚴重者還會出現水皰、大皰,抓破後產生皮膚糜爛、滲液等情況。」鄭醫生說。

衣褲上噴防蚊液最靠譜

「夏天又到了,看到這種蟲子千萬別打!100%致命!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

網絡上,類似的傳言很多。對此,鄭醫生表示:隱翅蟲落在皮膚上被拍打,的確會放出大量強酸性毒汁刺激皮膚,導致發炎。但說『死定了』的說法,就太誇張了。今年還沒有接診感染隱翅蟲體液的患兒,在往年,被隱翅蟲體液感染的患兒一周總有一兩例,過敏性體質的兒童症狀會更明顯,要特別注意。

鄭醫生提醒:如看到小蟲子停留在臉上,千萬不要用手拍擊,正確的做法是,撥落在地、用腳踩死。另外,如果從戶外回家,建議進入家門前,先清理一下衣服,避免將蜱蟲等帶回家。

另外,不少媽媽在夏天全副武裝,從時令的驅蚊環到驅蚊手錶,一應俱全。對此,鄭醫生表示:要防蚊驅蚊,做好這幾點。

外出遊玩時,應儘量少去草地、樹林等蚊蟲的棲息地;戶外活動應穿長袖衣褲,比如燈籠褲這種可紮緊褲腳的長褲,有效防止蚊蟲叮咬。嬰幼兒不妨在衣物上噴灑驅蚊藥水。

「小孩子皮膚敏感,驅蚊防蚊藥水噴在衣服上,同樣起效,建議去超市購買正規廠家出品的防蚊藥水,含有避蚊胺成分,2個月以上的孩子即可使用。」鄭醫生說。

相關焦點

  • 天熱了,吸血蜱蟲又開始「重出江湖」:已有人中招!小心蜱蟲叮咬
    天暖了,吸血蜱蟲也要開始躁動了!銷聲匿跡一個冬天的它,已在近日「重出江湖」!>仔細一看,竟是只蟲子,長了8隻腳,頭部緊緊鑽進了皮膚裡,怎麼拔都拔不出來。心疼之餘,也不禁讓人疑惑:這隻黑色的蟲子,是怎麼「紮根」高先生小腿上的?
  • 阿婆眼角長膿包竟是蜱蟲在吸血 該蟲子危害極大
    她指著自己的左眼告訴醫生,大概一周前,眼角長出了一個小膿包,本以為過幾天就會好,沒想到膿包沒變小,眼睛卻開始疼。醫生用顯微鏡一查,這個小膿包竟然是個活物——一隻埋頭吸血的蜱(讀作「pí」)蟲。  「蜱蟲叮咬人時會將頭部扎入皮膚吸血。汪阿婆眼角的這隻蜱蟲呈棕灰色,已經吸飽了血。」
  • 夏季被蟲咬傷患者驟增 男孩頭皮長「黃豆」竟是蜱蟲
    頭皮上突然長「黃豆」竟是吸飽血的蜱蟲  半個月前,市區一名10歲男孩冬冬(化名)突然覺得頭皮又癢又痛,撓一下,感覺有一個疙瘩。冬冬的媽媽一看,嚇了一跳,孩子的頭皮上怎麼長出了「黃豆」?用手抓怎麼也取不下來。
  • 持續15天流鼻血 元兇竟是蜱蟲
    蜱蟲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但是說到寵物身上吸血的蟲子那麼就有很多人都知道。其實這種蟲子就是蜱蟲,蜱蟲也會出現在人體身上,那麼你知道蜱蟲咬傷的處理方法嗎?  兩歲娃持續15天流鼻血  雲南鎮雄一位不到兩歲的男孩突然流鼻血不止,連續15天都沒把血止住。
  • 這種蟲子進入活躍期,會吸血、傳病還會要人命!深圳曾有人中招!
    進入蜱蟲活躍期,被咬嚴重可致命!什麼是蜱蟲?蜱蟲,民間俗稱「草爬子」、「狗豆子」。屬於蛛形綱蜱蟎亞綱,是蜘蛛的「親戚」。蜱蟲吸血為生,通常出現在草叢、灌木叢、森林、草原、山地等戶外地方。當宿主進入它們活動範圍,會寄生宿主皮膚上,通過吸食血液維生。蜱蟲平時體型雖小,但吸血後身體脹大。常附著在人們皮膚較薄,又難以被發現的身體部位,如頭皮、耳後、腋下、腹股溝、腳踝下方、腳趾間等。
  • 女子臉上取出蟲子 蜱蟲咬傷如何處理
    只見該女士面部紅腫,睜不開眼睛,仔細一看,眼皮上方隆起一個如同黑痣一般的腫物。接診醫生曹海鵬副主任詢問病史得知,該女士去一處樹林郊遊,在樹下休息時,突然感覺到眼皮處疼了一下。用手一摸一個硬硬的小蟲子叮在了上面,她趕忙用手拂拭,結果小蟲子牢牢地咬住她的眼瞼不放,她不敢使勁拉出,結果幾小時過去,這個小蟲子竟然把頭深深地鑽進了眼皮裡,只剩下半截黑色的身體露在外邊。仔細觀察,蟲子還在活動!
  • 女子眼皮上「長」了顆黑痣,一檢查居然是活的…
    每個人的皮膚上 多少都有些黑痣 市民小賈發現自己眼皮上 「長」了一顆黑痣 去醫院皮膚科一檢查 醫生竟然告訴她 那是一條蟲
  • 醫生竟在耳朵裡取出一隻蜱蟲!
    從孩子耳朵裡取出完整蜱蟲6月26日,有家長帶孩子來到吉林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據家長介紹,近一個月來,孩子的耳朵總是斷斷續續地疼痛。吉林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鄭堅醫生經耳鏡檢查發現,孩子的外耳道被一隻吸血膨脹的蜱蟲完全堵住。經過專業處置,鄭醫生成功從孩子耳朵裡取出完整口器的蜱蟲。
  • 夏季謹防蜱蟲鑽入體內,嚴重可致死!醫生:遇蜱蟲叮咬記住四不要
    醫生提醒,近期也是蜱蟲的活躍期,這時,人們出去玩最容易被蜱蟲咬傷。在夏天人們比較容易出汗,而且穿衣也比較涼快,露在外面的皮膚就很容易成為蜱蟲叮咬的目標。什麼是蜱蟲,怎麼判斷是否被蜱蟲叮咬了?蜱蟲又稱草別子、草爬子、牛蝨、草蜱蟲等。一般常蟄伏在草叢裡,或者寄宿在動物身上。
  • 兒童被蜱蟲咬傷,錯誤操作出危險,醫生:生拉硬拽很容易將蜱蟲頭部留在皮膚內
    5歲的瑞瑞周末跟著媽媽去了秦嶺山裡的農家樂,回家後媽媽無意中發現孩子的肚子上多了一個」黑痣到了醫院瑞瑞的媽媽從醫生那裡得知,這個黑蟲子叫蜱蟲,被它叮咬危害可能會很嚴重。但此時小蟲頭部已經深深扎入皮膚,正在吸血,幾隻小腳還在動。考慮到蟲子叮咬時間較長且叮咬很緊,接診醫生在局麻下,將蟲子和叮咬部位的皮膚組織一併切除,避免蜱蟲可能傳播疾病的風險,看到蟲子終於離開孩子,受驚的媽媽才長舒一口氣。醫生告訴她,孩子還需要口服幾天抗生素,避免繼發感染。
  • 5個地方尋找你的狗狗身上的蜱蟲,你都知道麼?
    1.耳朵裡面蜱蟲在茂密的草叢和灌木叢中,等著你的狗走過,這樣蜱蟲就可以依附在狗身上。狗常常是好奇的生物,所以蜱蟲叮咬到狗的耳朵裡並不罕見。由於大多數蜱蟲開起時始非常小,當他們第一次爬上你的狗時很難發現它們。
  • 小小蜱蟲有致命危險 來認清蜱蟲究竟長什麼樣
    通過對患者症狀體徵檢查,杭州市一醫院急診中心吳錦鴻副主任初步排除了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感染源,吳錦鴻副主任仔細查體患者身體時,發現患者腰背部有一小簇紅色皮疹,再細看,一個6毫米左右的蜱蟲出現了!    專業攝像頭下,讓大家看看完整的蜱蟲究竟長什麼樣子:
  • 男子胸前長會蠕動「黑痣」醫生捻出黑物,網友:寵物身上都有
    最近在河北隨州小劉(化名)胸前長了會動的黑痣,隨後小劉去醫院做了檢查,竟然從這刻黑痣上取出一活的蜱蟲,剛取下來的時候還在蠕動,小劉這可能是下午在朋友店門口坐著玩手機,然後有兩隻小狗過來在周圍炫耀,小劉陪這兩隻小狗玩了一會兒,可能不小欣把這個只蟲帶到了身上,醫生剛取出蜱蟲的時候居然還在蠕動。
  • 蜱蟲咬傷不要慌,正確處理是關鍵
    這個時候,西安市兒童醫院提醒您:一定要注意防範蜱蟲,若被蜱蟲咬傷一定不要慌,正確處理是關鍵。這周,我院普外一科就連續接診兩名被蜱蟲咬傷的患兒——5歲的瑞瑞(化名)和7歲的小林(化名)。瑞瑞是周末跟著媽媽去了秦嶺山裡的農家樂,回家後媽媽無意中發現孩子的肚子上多了一個」黑痣」,仔細一看怎麼像個蟲子,怎麼也弄不下去,就趕緊帶孩子回城裡求醫。
  • 女兒身上多出「一顆痣」,父母看後送去檢查,醫生:還好發現及時
    蜱蟲一般生活在草原,灌木叢等地。蜱蟲的嗅覺十分靈敏,與宿主相距15米的時候就能感知到。一旦接觸宿主攀爬而上,就會牢牢地吸附在宿主身上吸血。為了防止孩子不被蜱蟲叮咬,家長在帶孩子在去野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孩子光腳踩在草地上。避免孩子的皮膚與那些野草或者灌木直接接觸的機會,最好是給孩子穿上長衣長褲。
  • 雲南兩歲娃連續15天流鼻血 查來查去罪魁禍首竟是它
    盯在患兒手腕處的一隻小小的「蜱蟲」。  雲南網訊 (記者 彭錫)雲南鎮雄一位不到兩歲的男孩突然流鼻血不止,連續15天都沒把血止住。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下稱:省一院)求助。醫生發現,導致患兒鼻血不止的罪魁禍首竟然是盯在患兒手腕處的一隻小小的「蜱蟲」。  6月6日,雲南網(微信號:yunnancn)記者來到省一院兒科門診找到了為患兒治療的該院兒科主任醫師馬燕。她告訴記者,5月29日,這個年僅一歲七個月大的患兒被家長帶到醫院就診。入院後,醫院對其進行了血液檢測,發現小孩貧血,並有凝血功能異常。
  • 蚊子、牛虻、蜱蟲,農村的3種吸血害蟲,各有絕招,一個比一個狠
    這個時候咬人吸血的害蟲,最常見的就是蚊子了,但是在農村的野外,除了蚊子之外,還有牛虻和蜱蟲兩種害蟲,也是特別的厲害。這三種吸血的害蟲讓我們防不勝防,各有各的絕招,牛虻和蜱蟲雖說不如蚊子常見,但被咬一口可真夠人受的,一不小心還會有生命危險。今天我們就從最常見的蚊子說起,來聊聊在農村這3種常見的吸血害蟲。
  • 「江蘇37人感染新型病毒」,竟是因為小小蜱蟲?
    蜱通過叮咬動物吸血寄生。蜱的宿主包括多種哺乳動物、鳥類,少數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亦可侵襲人體。吸血後吸血前,經蜱蟲叮咬傳播。個人防護指南:前往草地、樹林等蜱類棲息地時,最好不要裸露太多皮膚,穿好光滑緊口的長袖衣服,不宜穿短褲短裙、涼鞋等,儘量不要長時間坐臥,避免給予蜱蟲叮咬的機會。
  • 有些蜱蟲不僅會在你身上吸血,還會同時在你身上撒尿
    叮咬人的蜱蟲暴食這種紅色食物會導致體溫在一段時間內急劇上升,這就像我們如果一次性咕嘟咕嘟地吃上好幾碗熱氣騰騰的番茄湯,身體可能會受不了。法國圖爾大學的行為生理學家克勞迪奧·拉扎裡(Claudio Lazzari)以及他的同事們對蜱蟲和其他吸血昆蟲,比如蚊子和獵蝽,是如何處理自己火爐般的肚子進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