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十六次學術年會在北京國測國際會展中心北鬥廳迎來了盛大的開幕儀式。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十六次學術年會】
而作為會議的重頭戲之一,醫用臭氧外用治療皮膚病專場也於當天下午在酒店星河廳隆重召開。
臭氧,又稱三氧、超氧,化學式O3,是一種強氧化劑,擁有極強的氧化能力與殺菌能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就已經將臭氧應用於治療皮膚壞疽等疾病上;上世紀九十年代後,臭氧技術開始進入我國,並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綠色安全的治療方法,在臨床應用中迅速推廣開來。隨著我國「限抗令」的不斷深入,純物理治療的臭氧技術將在未來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臭氧分子示意圖】
為了充分探究新時代環境下臭氧技術外用治療皮膚病這一議題,探究醫用臭氧的發展、相關機制以及臨床應用,分享成功經驗,此次專場特別邀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主委楊志波教授、名譽主委段逸群教授、副主委李斌教授、副主委李元文教授等4位專家擔任主持人,黃進華教授、張江林教授、葉建州教授、劉紅霞教授、路永紅教授、李領娥教授、何洛芸教授、魯建雲教授等8位在皮膚科領域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專家擔任講師,依次分享了各自在臭氧治療皮膚病領域的相關研究和成果。
【部分參會專家與海贄醫療工作人員合影】
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的黃進華教授首先進行了《醫用臭氧與皮膚病康復治療》的專題報導,簡要概括了醫用臭氧發展簡史以及目前臭氧在皮膚病治療上的應用,再結合自身的臨床經驗,以臨床實例生動的講解了臭氧治療各類皮膚疾病的治療經驗,拉開了整場講座的序幕。
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張江林教授,以《臭氧水療在皮膚科的臨床應用經驗分享》為主題作了精彩報告,著重介紹了臭氧水療儀的發展及臨床應用,通過分享臭氧水療輔助治療皮膚疾病的臨床案例,為治療重症皮膚病帶來了新思路。
雲南省中醫醫院的葉建州教授主要關注慢性潰瘍領域,進行了《醫用臭氧在慢性潰瘍中的應用體會》,介紹慢性潰瘍傳統治療方法的同時,深入談及臭氧治療的機制及臨床療效,為慢性潰瘍的治療指出了新的發展方向。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劉紅霞教授以《中醫與三氧結合治療反向性銀屑病的體會》為題進行了的相關報告,聚焦反向性銀屑病的相關概念及傳統治療方法的局限性,通過從治療難點入手,以中醫辨證的角度論證了臭氧治療在輔助中醫治療反向性銀屑病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優勢,開闊了臭氧在中醫領域的應用範圍。
來自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路永紅教授,進行了以《臭氧水療治療特應性皮炎機制與臨床的研究》為主題的報告。通過對特應性皮炎的治療現狀及難點的深入闡述,展現了臭氧治療的殺菌及抗炎機制,為特應性皮炎的臭氧應用提供了大量的臨床案例。
石家莊市中醫院李領娥教授重點關注了溼疹領域,並通過《中西醫結合三氧治療溼疹》分享了她的報告,李教授從中醫角度闡述了溼疹的發病機制以及發病特點,分享了溼疹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並再次肯定了臭氧水療法的治療作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的何洛芸教授則是將關注重點放在了嬰幼兒童身上,通過《臭氧水療治療嬰幼兒特應性皮炎》的專題報告,抓住兒童「用藥難」及「難用藥」的特點,深入淺出地分享了臭氧聯合傳統用藥治療兒童皮膚感染的經驗,將臭氧應用的領域拓展到了兒童皮膚病治療領域,高度的實用性也為到場觀眾開啟了全新的思路。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魯建雲教授,就《醫用臭氧治療皮膚病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講解,詳細介紹了醫用臭氧在皮膚科的使用方法,並簡要闡述該團隊近年來在臭氧治療皮膚病發病機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魯建雲教授《醫用臭氧治療皮膚病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機制》】
其中,以山茶油和醫用臭氧為主要原料,高效便捷的抑菌殺菌產品海贄油,受到了專家學者和現場來賓的一致關注。
作為源自中南大學醫用臭氧研究中心的國家專利產品,海贄油利用臭氧化物以及山茶油天然的殺菌特性,可廣泛作用於溼疹、皮炎、帶狀孢疹、皮膚過敏、蚊蟲叮咬、燒燙傷等多種皮膚病徵,且不含激素抗生素,安全無副作用,至今已造福了數以百萬計的皮膚病患者。
【海贄油】
除此之外,海贄旗下還有海贄臭氧水療儀、噴灑式給藥器、海贄寶寶護理油等多款基於臭氧技術開發的產品,為廣大皮膚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選擇。
作為學術交流的平臺,本次大會吸引到了大批皮膚病相關的專家學者的關注,眾多專業的分享和展示也讓所有此次大會的參與者都受益良多。希望此次大會成為推動醫用臭氧在皮膚病治療領域更快發展的助推器,讓更多優秀的臭氧產品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