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為了進一步考證梧桐山名稱的由來,筆者還查閱了大量當代的地名文獻。至今尚未見有對梧桐山地名進行考證的報導。在賈文毓、李引主編華廈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中國地名辭源》中,第419頁收錄了梧山:「在廣東省深圳市區東北約7千米處、海拔937米,以山上多粘樹得名,」此論與古籍記載一致。
梧桐山是否多梧桐樹?筆者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考證:
梧柳樹因其具有招引風凰的美好傳說故事,被中國歷代人視為吉祥之物。
東漢鄭玄箋《詩經》之「卷阿」篇曰:「風凰之性,非梧桐不棲。」姚際恆《詩經通論》中說:「詩本意是高崗朝陽,梧相生其上,而風凰棲於桐之上鳴矣今風凰言高崗,梧桐言朝陽,互見也。」——可知梧桐樹具有招引鳳凰的神異功能。
戰國時莊周《莊子•外篇•秋水》中有「夫鴆雛(鳳凰類)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竹食)不食,非醋泉不飲」之載,體現了鴆雛不與凡烏共棲的高潔之志。
前秦時苻堅在長安阿旁城植數十萬株桐竹以招引風凰,因此俗語有「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之稱。清蘇州私園「殘粒園」以植梧而名,園名就取自杜甫詩「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風凰枝」之意。由此可見,從古至今,梧桐樹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
何為梧櫚樹?在我國,有多種植物被稱為梧桐樹。比較典型的有:梧桐、懸鈴木(法國梧桐)、泡桐、油桐。
它/們/各/自/的/特/徵/如/下
【拉丁學名】Firmiana platanifolia(Lnn.f.) Marsili
【莢文名】Phoenix Tree
【別名】青桐
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幹常綠色。葉基部心形,掌狀3-5裂,直徑10-30釐米,頂端漸尖,基生脈5-7條,葉柄與葉片近等長。圓錐花序頂生,花淡黃綠色。花期夏季。果實很特別,成熟時開裂,形狀恰似一束淡黃色的小湯匙,一顆顆種子結在湯匙上。
■ 生態習性
喜光,喜溫暖溼潤氣候,時寒冷和千翠,對土壤要求不高。
■ 主要用途
梧桐樹形優美,文化內通深,在林綠化中有廣泛應用,主要應用於庭院孤植,公園點綴,公路邊列植。種子可榨油,屬不幹性油,具有重要用途。莖、葉、花、果均可藥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樹皮的纖維潔白,可造紙和編繩等。
【拉丁學名】Platanus orentalis Limm
【英文名】Oriental Planetree
【別名】法國梧桐、三球懸鈴木、淨土樹
落葉大喬木,樹幹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葉掌狀5-7裂,深裂達中部,葉柄基部膨大,花序頭狀,黃綠色。果球形,3-6球成一串。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 分布
原產歐洲,現世界各地廣泛用於行道樹。
■ 生態習性
對城市環境適應性特別強,具有超強的吸收有害氣體,抵抗煙塵、隔離噪音能力,耐乾旱、生長迅速。
■ 主要用途
廣泛應用於城市綠化,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前樹和行道樹,也可在園林中孤植於草坪或曠地。
【拉丁學名】Paulownia fortunei(sem)
【英文名】Fortune Paulownia, Foxglove
【別名】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白花桐
落葉喬木,樹冠呈圓錐狀或傘狀。葉對生,葉大而長柄。花序為聚傘圓錐形,花冠大,紫色或自色,果為商果,卵狀或橢圓狀。花期3-4月,果期7-8月。
■ 分布
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我國南方有栽培。
■ 生態習性
喜光,喜溫暖溼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
■ 主要用途
生長迅速,為國林綠化樹種,可作行道樹。
【位丁學名】Aleurites Montana lour
【英文名】Tung Oil Tree
【別名】木油桐、皺果桐、廣東油桐、年桐
落葉喬木,高達18米,葉互生,卵圓形,長8-20釐米,全緣或2-4深裂,基部有杯狀腺體。圓錐花序狀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核果,近球形,表面有明顯皺紋,種子3枚。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分布
分布於秦嶺以南地區,華南多栽培。
■ 生態習性
喜光,喜溫暖溼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
■ 主要用途
為重要油料經濟作物,也是優良景觀樹種,多種植在山地丘陵作為風景林改造用途,也可用作庭園美化。
梧桐分布於我國和日本。由於具有觀賞價值和經濟用途,全國各地多有栽培。據《廣東植物志》介紹,在廣東也只有栽培的梧桐,沒有天然分布。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進行過多次梧桐山植物資源調查,既沒有發現有天然的梧桐,也沒有發現人工栽培的梧桐。至於其他三種梧桐樹,也沒有在梧桐山發現。
梧桐山現在有沒有梧桐?回答是肯定的。1999年,為了填補梧桐山沒有梧桐這個空白,筆者從湖南長沙烈士公園採回一批梧桐的種子,在五畝地苗圃播種育苗,成功培育出苗木一百多棵。這些苗木大多種在北站和鹽田站周圍,成活了六七十棵。
後來由於兩站周圍都進行了施工改造,大部分梧桐樹沒有保存下來。目前只有鹽田站旁一棵(見下圖),2009年9月9日測量,該樹已長到7.1米高,直徑8.6釐米。此樹已是梧桐山唯一的梧桐了,值得加以保護。
顯然,梧桐山的名字來源不是以上的梧桐樹。「其木多梧桐」中的「梧桐」是哪種植物呢?我們經過走訪多位當地老人得知:梧桐山上分布有大面積的黧蒴,因其形態似梧桐,長期以來當地人稱之為「包裡桐」或「梧櫚」,梧桐山因黧萌即「包裡桐」而得名。以下是黧蒴的相關資料:
【拉丁學名】Castanopsis fissa( Champ. etBenth) Rehd
【英文名】Halfsplit Catch
【別名】黧蒴錐、黧蒴栲、閩粵栲、裂鬥錐、桐子樹、爆梧桐
常綠喬木,樹高達15m。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到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17-25釐米,邊緣有波狀齒或鈍鋸齒。花單性,雄花黃白色,排成圓錐花序,雌花生於總苞內。殼鬥全苞堅果,果卵形。花期4-5月,果熟期11-12月。
■ 分布
分布於我國南部和越南。
■ 生態習性
喜光,對立地要求不嚴,較耐旱瘠,為深根性樹種,萌芽力強,可萌芽更新,也可於林冠下更新。
■ 主要用途
蔡兩是種源豐富的優良速生樹種,它繁殖容易、萌芽力強、生物量大,廣泛用於造紙和炭林,也是優良風景樹和綠化樹。
經調查得知,黧蒴是梧桐山的優勢樹種,梧桐山有353.9公頃的黧萌天然林,佔風景林總面積的13.3%,蓄積量達21356.9立方米。
綜上考證可得出以下結論:之所以叫梧桐山,是因為山上多梧桐樹,而這梧桐樹不是植物分類學上的梧桐,而是黧蒴。
其實早在我國的《詩經》中就有關於梧桐的記載:「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梏橢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齧齧。」這詩說的是梧桐生長茂盛,引得風凰啼鳴。《莊子•秋水篇》中也提到了梧桐:「南方有鳥,其名鵷雛,子知之乎?夫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這裡把梧桐和鳳凰聯繫在一起,「鵷雛」就是鳳凰的一種,他說風凰從南海飛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可見梧桐的高貴,唯有梧桐風凰來,鳳非梧桐不棲。「風棲梧桐」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梧桐樹因此被賦予靈性,也表達了人們對梧桐山的美好願望!
掃碼關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