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曾經說「青年人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就像哥白尼當時革命一樣重要。」
人們總說你們還年輕,那裡知道愁是什麼滋味,但是其實在青春這個年齡許多各種各樣的成長問題都會讓我們愁苦,這些問題或許在五年後十年後變得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情,但是現在卻因為這些無關痛癢的小問題卻是影響了一個人一生的原因。
我是誰?我曾經許多次想到這個問題,但是發現我連自己是誰這個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樣一個人,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打算變成什麼,準備做什麼職業,應該怎麼塑造未來的自己。
當然這些都是我幾年前自己問自己的問題。在我的一生中要經歷兩個成長的高峰期,一個是童年,一個是青春,童年讓我們人生在懵懂無知的時候學會對錯,一般而言童年結束便開始了青春期,所謂的女大十八變,男子二十而立都是青春期中發生的故事,在青春期中除了讓我們身高體重發生變化,性別特質日漸明顯以外,也讓自己的面部逐漸成長,同時破壞了自己在童年時候原有的自我形象,也就是這個時候,我們會獲得新生。
而青春期獲得新生後我們自我概念的形成伴隨著強烈的情緒波動,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突發情況,從而衍生出了許多心理疾病和行為問題,而青春期的自卑、自負、自閉、嫉妒、逆反這些心理就成了青少年在經過心理路程必經的阻礙,而這些自我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就會影響接下來一生的生活和心理。
在青春期我們認識他人的能力要比認認識自己更加簡單,而我們這個時候可以選擇換位思考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同學朋友處理事情的時候嘗試著幻想自己是否能比他處理的更好,除了這個方法我們還可以多聽聽其他人的評價,可能親戚朋友亦或老師鄰居他們的評價並不是你想要聽的,但是那或許才是真實的你,一個人千萬不要給自己帶上一張偽裝的面具,或許現在那張面具會保護你,但是當你過了青春期後你會發現,我不知道我是誰。
主動的自我認知對自己的心裡主動的探索,尋找那個真實的自我其實就是對自己進行一次分析,仔細想想自己能做什麼,喜歡什麼,愛做什麼,分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然後建立起一個對自己的要求規範,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來尋找自己內心行為的參照點,也可以反省自己那些失敗的經歷來認識到自己還差什麼,還有哪些不足,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去思考自己成功的經歷來發現自己的優點和能力,平時沒事的時候不妨多問問自己,我究竟喜歡什麼,想做什麼,什麼才是我能做好,同時讓未來父母不擔心的。
你還可以將你喜歡的人整理出來,抽一天時間想想,我為什麼喜歡他們,喜歡他們身上的什麼東西,然後按照這些去對自己要求,最後你便會知道,你是誰。
同時也希望主動和父母溝通,請他們儘量不要過度的逼迫自己,讓自己順從他們,因為那樣很可能會讓自己在尋找自己的路上越來越遠,只有真正的順其自然冷靜的思考後我們才知道,我是誰,想做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想要什麼樣的工作。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到不了羅馬不是因為你走出了路,而是你沒有一直堅持自己走下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