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助手以語文下冊課本的預習方法為例進行講解,數學、英語的獨立預習並不適合所有同學,小助手後續會介紹對應的預習方法,先來看看語文怎麼預習吧~
朗讀,是幫助小學生進入語文學習狀態的最快方法。
朗讀課文時,需要注意幾個小技巧:
①不認識的字,在下方點個小圓點;
②不理解的詞,在下方劃橫線;
③標記自然段,框出自然段中最重要的一句話;
④記得用鉛筆做記號。
第二遍閱讀課文時就要進行提問思考了,如作者寫了什麼內容?哪些內容是作者要重點表達的?有什麼好詞好句?哪些寫作方法是我可以借鑑的?哪些新知識是我最想跟別人分享的?
然後自問自答,把自己的答案記下來,把困惑寫在段落邊上。這樣可以避免預習後到開學忘了具體預習了啥這類問題。
前面兩步其實已經涉及到做筆記了,這邊小助手建議同學們在做更加深入的預習時準備一本筆記本進行重點抄錄、畫思維導圖等。
筆記內容方面,可以記錄作者的相關信息,記錄重點字詞,記錄最喜歡的一句或一段話,記錄學習體會,記錄疑難之處,記錄你想記錄的。內容可多,可少,不強求,漸漸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在形式上,可以是單純的文字記錄,可以是表單記錄,還可以是思維導圖,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
練習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可以把學到的知識以自己的方式教授給他人。
又如,平時說話時用上新學的詞句,寫作的時候用上新學的表達方法等。
再如,選一套練習冊,一課一練。既能鞏固所學,又能檢測學習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用哪種練習方法,都是為了鞏固預習成果,都是在前幾步預習完成到位的情況下進行的,盲目進行這一步只會浪費時間哦!
小學生在寒假都會主動或者被要求閱讀幾本課外書,有自然科學書籍,也有文學名著,不論哪類課外書,都是為了提高學生課外知識儲備。
小助手認為,課外書的閱讀與課本預習或者教輔閱讀是完全不一樣的,課外書不適合模式化的學習技巧,本質上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但是,盲目的閱讀其實也只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小助手給大家簡單推薦幾個方法。
不同內容需求,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精度。
①對內容淺顯或需求不高的書籍進行「泛讀」,看標題、內容提要簡單了解即可;
②對需要快速了解的內容利用目錄查找進行「速讀」,詳細閱讀有需求的部分即可;
③對有興趣的著作「精讀」,體會文章的立意構思,收集好詞佳句、寫讀後感等;
當學生可以對所讀文章進行二次創作時,其對於文章的理解就比較深刻了。
二次創作包括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形式。改寫又包括改人稱、改寫法、改體裁等。
舉個例子,寫前傳或者後傳:
讀了某本故事之後想想,在這個故事發生之前,會發生過什麼故事呢?
同樣的,讀過之後,也可以想想,這個故事之後,又會發生什麼呢?
比如,讀了《三隻小豬的故事》,三隻小豬蓋房子的本領是跟誰學的呢?這裡面會有什麼故事呢?之後三隻小豬在他們的磚房子裡面能快樂地過一輩子嗎,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那隻大灰狼會善罷甘休嗎?
就像我們在學習歷史時,會畫一條歷史發展的時間線一樣。當一本故事書讀完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畫一張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時間線。
比如,讀了《西遊記》,就可以以時間線的形式畫出:孫悟空是怎麼成為齊天大聖的,然後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然後,再然後……
福利來啦!
小助手發現前段時間的送書活動中
大家對於名著領取的參與熱情很高,
雖然已經結束了,
但還有家長問小助手諮詢寒假書單。
所以小助手這次偷偷給大家發福利——
在公眾號後臺回復
「名著」
即可隨機獲得
一本小學生必讀名著(電子書)哦!
(活動截止日期: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