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學。
今天我會用4個步驟告訴你如何建立起受用一生的好習慣,用小的改變帶來大的改造。在上一講中我們聊到習慣有複利效應,但要達到複利效應,其實還有兩個重要的滿足條件,就是長期以及穩定的報酬,缺少其中一個複利的效果就會打折。而對應在習慣培養上就是你可以得到的好處,也需要長期以及穩定去做一件事。
不過穩定的習慣是什麼意思?在心理學中有個法則說到人的動機強度跟工作表現會呈現倒u字形的關係,在正常範圍內的人的動機會隨著壓力而上升,動機越強表現越好,可是經過實驗,心理學家也發現,如果這個動機超過某個範圍的表現,反而會因為動機太強反而失敗。這就是求好心切。
習慣也是一樣,如果你過於期待,結果想要突飛猛進,一次設定太高的目標,效果通常也不好,反而是慢慢來才能走得遠、走得久,成效自然會慢慢浮現,也就是說培養習慣不是從百米跑而是馬拉松,所以我們要學習如何長期穩定的去培養一個習慣。接下來分享4步驟習慣養成法則。
一、暗示要越明顯越好。
從19世紀以來有兩個發明徹底改變人類運用時間的方法,一個是在1925年世界上第1臺電視的誕生,電視漸漸成為家中必備的電器,另一個就是有了智慧型手機,目前人手一部手機。自從有了電視手機之後,娛樂變得更容易了,卻也變得更難以抵抗了,因為遙控器跟手機就放在你的面前,加上電視那麼大一臺很顯眼,加上手機的便利性,就成了養成習慣的關鍵,習慣越容易去做越容易養成,所以如果是要培養好習慣,就要把暗示做得越明顯越好。
比如閱讀,看電視當然更吸引人,但我也要抵抗它,我的做法就是把正在讀的書擺在客廳桌上,明顯的地方當我進到客廳,坐在沙發上就能增加我拿起書的動力,你也可以先把球鞋拿出來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反過來說,你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戒除壞習慣,比如我最近為了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可以不斷的更新密碼,而且密碼有時候還要想一下,這多出短短一兩分鐘的差別就大大打消我想用手機的衝動。
二、動機越誘人越好。
以學英文的方法是通過美劇來練習,效果上來說不一定是最好的,但透過這個方法確實可以讓自己多增加學習英語的動力,這也是培養習慣的好策略,你要讓習慣的動機強烈,如果能夠理解你的渴望更好。比如運動,你可以有正當的理由,為了健康,對我來說運動也是在純體力的資本。
比如寫作也是每天要固定的寫東西,需要克服看NBA、玩萬有的念頭,而是這些都容易形成時間黑洞,一下子就把你的時間吸光了,而寫書可以把想法更具體地傳達出來,也會受到讀者的回饋,最重要的是能帶來版稅,經過整理的知識也會更具體的內化在腦袋當中,這些都是有動力寫作的原因,而不是單純想要出版一本書而已。
三、行動要越簡單越好。
以前我看過一個節目內容說到,其實沒有絕對不會被偷的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延遲被偷的時間,對小偷來說要花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高,而你東西被偷的可能性就越低,而不是換更高級的鎖。同樣方式思考,如果你做一件事需要先克服的事情越多,你也越不會想去做,所以你要儘可能地把行動變得簡單一點,不要追求完美,可以運用2分鐘原則。把你要做的事情先切割成兩分鐘就能做的事,目的就是不要追求完美,而是用最簡單的方法行動。
強調不是把是做好,要把事做對。一旦你小事上做對了一點,連接起來就會是想要的結果,如果你想要進一步把握,讓行動變簡單的法則,我從自身經驗提供兩個方向給你思考,來強化好習慣的形成。比如要培養喝水的習慣,你可以裝一大壺水,來取代每次去倒水。要培養運動習慣就先在家裡鍛鍊,取代到健身房來縮短行動的時間。要養成存錢的習慣,可以自動轉帳部分收入到另一個卡上。
第四、養成習慣的回饋
要戒掉壞習慣就是讓行動變「貴」,要花的時間變長或距離變遠,壞習慣就越容易戒掉,在刷牙觀念剛出現的時候,大眾是沒有刷牙的習慣,後來廠商開始在牙膏裡面加入清新的味道,還有讓刷牙過程產生泡沫,後來人們才開始有了刷牙的習慣,現在如果沒有那些味道跟泡沫,反而覺得好像沒有把牙刷乾淨。口香糖也是一樣,它在1800年代就出現了,到了全世界普及是在1891年的時候,當時勁牌公司開始在口香糖裡加入薄荷的味道,人們才因此開始愛上嚼口香糖。
所以習慣的養成,回饋是很重要的,而且越有感你下次想要去做的動力就越大,行為改變的主要理論就是,讓行為重複懲罰就會讓行為消失,讓行為受到嘉獎會讓行為加固。獎勵就是回饋,對習慣形成有利,即使是小的獎賞同樣有效果,但也不一定要實際的才可以,在心中給自己一個行為上的肯定也是有幫助的。多加練習就是為自己打氣的好處,多肯定自己不是自戀,而是要建立更大的自信去完成挑戰。
以上就是今天要跟你分享的內容,提到了4個改變習慣的法則,有這4個可以幫助你養成好習慣,也可以戒掉壞習慣,整理出來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期待你的未來會更好。如果對你有用感謝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