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是數字繁體嗎?

2020-12-15 文林散人

近幾年來,本來用於防範作奸犯科的數目字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日曆記月,不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而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書籍頁碼也是如此。北京有「拾捌文化經濟有限公司」,南京有「仟佰間房產公司」,溫州有「柒月流火廣告有限公司」,樂壇上有個「玖月奇蹟」,某電視臺重陽節播出「玖月玖聯歡晚會」,等等。可能他們以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的繁體字,而繁體字顯得有文化。

其實「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並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的繁體,而是借字,本質上是別字,當然是有意而為的別字,借用同音而筆畫多的字,以防作偽,因為筆畫多則難改。壹為專一;貳為變節;叄是「參」的另一種寫法,表示加入;肆的本義為任意妄為;伍在古代有「五人為伍」之說;陸本義是指高出水面而地勢平坦的土地;柒是漆樹或漆料;捌為聚攏穀物的沒有齒的耙;玖是黑色的美石;拾為撿;佰為古代軍隊編制,一百人的首領;仟則為千人之長。

相傳數字大寫的首創者是朱元璋。明朝初年,「郭桓案」震驚朝野。郭桓時任戶部侍郎,利用職權勾結地方官吏大肆貪汙,其作案的招數就是利用空白帳冊做假帳,通過篡改數字侵吞錢糧,其貪汙的數量累計達兩千四百萬石精糧,這個數字差不多與當時全國秋糧的實徵總數相等。朱元璋大為震怒,親自下令將郭桓等同案犯數萬人斬首示眾。為反貪保廉,朱元璋還制定了嚴格的懲治經濟犯罪的法令,在全國財務管理上實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難以塗改的大寫「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

其實數字大寫古已有之。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云: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字書皆有之。明末清初顧炎武認為數字大寫是武則天首創的。因為武則天時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寫數字。無庸置疑,數字大寫早就在民間流傳,朱元璋則是出於防範經濟犯罪的考慮,將大寫數字確立為國家標準,在全國範圍內強制推行。

總而言之,大寫數字是 「小寫數字」的同音別字。有學者認為,在這些大寫數字中,唯有「陸」(讀六)字是由不同的音的字借過來的。其實不然。在普通話中「六」、「陸」確實不同音,但在中古音中,陸六同音,皆為入聲字,到了十四世紀,入聲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不復存在,「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即平聲分為陰平和陽平,入聲字分散到平、上、去三聲中,這是語言的進化。在仍保留大量入聲字的下江官話、吳方言中,至今「六」與「陸」同音。

因此,除非記錄財物,不要使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何必舍易從難?另外意思上也不通,「拾捌文化經濟有限公司」— 撿到一個無齒耙的公司?其實是寫錯別字,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相關焦點

  • 大寫「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陌阡」記帳始於明朝
    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明朝發生了一起重大貪汙案件,即以戶部侍郎郭恆為首,侵佔、貪汙國家錢糧的「秋糧案」,郭恆及其同夥通過塗改財會憑證上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的手段,大肆侵吞、貪汙國家錢糧。案發後,追贓七百萬石。
  • 「壹、貳、叄」這些大寫數字本義是什麼?捌指農具,玖指的是美玉
    我們在一些收據、借條等等這些經濟活動中,都會使用大寫的「壹、貳、叄」等。這些數字在一開始其實並不是代表數字,而是擁有著自己的本義!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用這些大寫的數字來進行經濟活動呢?當時,也是因為很多官員經常擅自更改帳簿上的小寫數字,藉此來侵吞一些財物。後來,朱元璋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於是就將小寫的數字,改為大寫!既然以前的數字並沒有大小寫之分,那麼「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這些字在古代原來的意思又是什麼呢?「壹」這個在古代有很多中用法,比如說東漢的《說文》中,壹就有專一的意思!
  • 大寫「壹貳叄」的來歷
    數字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可你知道嗎?「1、2、3、4、5、6、7、8、9、0」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推廣使用,直到20世紀初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至今才一百多年。那古人是用什麼方式來計數的呢?
  • 壹貳叄肆等大寫數字的起源和完善與我國的這兩位著名皇帝有關
    大寫數字「壹、貳、叄……」是國人在生活或工作中或多或少都能接觸到的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它們利用與數字同音的漢字取代數字。起用這種書寫方式的目的就是為防止數目被塗改。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可知《岱嶽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大寫數字在則天朝以後不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現在詩文中。
  • 【會計趣談】會計數字大寫從何而來
    郭桓貪汙案的發生,使得朱元璋進一步堅定了「見任有司,皆系不才之徒」的看法,從而更加雷厲風行地推行他以律外酷刑治吏的想法。 郭桓案之後,明朝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懲治經濟犯罪的法令,並在財務管理上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把記載稅款、錢糧的數字都改成大寫的數字「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這就是我們今天大寫數字的由來。
  • 你知道為啥財務中數字要寫成壹、貳、叄?是誰發明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財務中數字用中文的表示方法是如何來的。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從社會底層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小和尚到成為一個亂世帝王。有點會計常識的都知道,在財務制度中,數字需要用阿拉伯數字,還得用中文表示。但是使用的中文不是一、二、三……,而是用壹、貳、叄……這樣不同尋常的寫法,沒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常常會把這些中文表示的數字寫錯。是誰想出的這麼複雜的中文?歷史上第一個在財務制度中「一、二、三、四」寫成「壹、貳、叄、肆」的,正是朱元璋。為何朱元璋要作出這個決定?這也是防止腐敗的措施之一。
  • 長城(壹叄貳13號)香菸價格
    長城(壹叄貳13號)香菸基本信息 長城(壹叄貳13號)煙是川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品牌長城雪茄香菸推出的一款焦油含量0mg的手卷雪茄香菸什邡特色菸葉:什邡境內特色毛煙柳葉,明末即有種植曬制,盛行於地方官紳,清光緒年間曾為貢品。其特點是「氣香、味醇、灰白」,入喉後有絲絲涼意,是長城雪茄風味定型的點晴之筆。
  • 將人民幣的數字轉化成大寫表示
    <%call Money(22222222222)  function Money(thenumber)  dim Money,i,String1,String2,length,checkp'定義變量  dim one(),onestr()'定義數組  String1 = "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  String2 = "萬仟佰拾億仟佰拾萬仟佰拾元角分釐毫
  • 阿拉伯數字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又是什麼時候在世界普及的?
    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見阿拉伯數字,就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其實這些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最早創造的是古印度人。古印度發明這些數字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城市的建設規劃和古天文學方面的計算。最初是從一到九的九個個位數,後來為了計算得更準確,才有了「0」這個數字的誕生。
  • 大寫數字的由來,你知道嗎???
    朱元璋因為當時的一件重大貪汙案「郭桓案」而發布法令,其中明確要求記帳的數字必須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複雜的漢字,用以增加塗改帳冊的難度
  • 漢字大寫數字的來歷
    漢字數目字分大寫和小寫兩種,一種為小寫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另一種為大寫的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
  • 人民幣大寫數字注意事項
    中文大寫數字應用正楷或行書填寫,如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樣。不得用一、二(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毛、另(或0)填寫,不得自造簡化字。
  • 會計憑證中「大寫數字」的書寫
    《規範》第五十二條具體規定:「漢字大寫數字金額如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書體書寫,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簡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簡化字。」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不規範的簡化大寫數字,如以「另」代零;以「兩」代貳;以「什」代貳拾等。
  • 那些與數字有關的漢字們
    大寫數字是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它們是和小寫數字的讀音一樣的文字。在特定的場合,因為小寫數字容易被篡改,故使用大寫數字,以防止數目被塗改。如帳單、支票、發票、禮簿、日曆、合同等。朱元璋對此大為震怒,下令將郭桓等同案犯幾萬人斬首示眾,同時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下令對容易塗改的記帳數字進行改革,於是便有了漢字數字的大寫形式,即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被稱之為中國歷史上金額數字大寫的首創。這種數字的大寫一直延續下來,凡是重要的帳目,都同時有小寫和大寫。
  • 會計福利,用Excel把數字快速變成中文大寫數字
    我們在使用Excel製作工資表或者其他文件的時候,經常可以用到數字的中文大寫,你不會還一個一個的在Excel表格裡打「壹貳叄肆伍陸柒」吧?那你就OUT了。今天教你一個辦法,讓阿拉伯數字快速變成中文的壹貳叄。
  • 中國大寫數字的意義和來源
    朱元璋因為當時的一件重大貪汙案「郭桓案」而發布法令,其中明確要求記帳的數字必須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複雜的漢字,用以增加塗改帳冊的難度。後來「陌」和「阡」被改寫成「佰、仟」,並一直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