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華大學強基計劃錄取結果發布,從清華官網和媒體報導,我發現了四位成功案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錄取的新生、高中畢業於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學的劉同學,曾經在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金牌。儘管已經具有破格入圍強基計劃的資格,他依然在高考中取得了715分的高分。在分數遠高於清華大學在河北理科錄取分數線的情況下,他依然堅定地選擇了強基計劃,立志進入未央書院在物理與能源方向深入學習研究。
劉同學高考發揮出色,取得了716分的好成績,在志願填報時有眾多優秀的選項,但他毅然選擇了清華大學的強基計劃。
談起自己的選擇,他淡然地說:「作為在中國發展上升期出生長大的新一代青年,我肩負著『少年強則國強』的責任和擔當,我必須為國家基礎學科和重大戰略領域做出自己的努力。」
對於未來在致理書院的大學生活,他有無限暢想。作為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的「黃埔一期」,他認為,自己是前人奮鬥成果的享受者,也應該是他們奮鬥經驗的繼承者,更應該是未來事業的開拓者。選擇了致理書院,對基礎學科的熱愛、對清華大學的嚮往,以及對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了完美交融。他一定會像許多同齡人一樣,不負青春,做『強基一代』,努力建功新時代!
石同學選擇強基計劃的理由:由始至終就想選擇數學基礎專業,所以比較了裸分錄取和強基計劃兩種方式後,選擇參加強基計劃的面試。
清華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可單獨編班,每個班只有30人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他覺得這個培養方案非常好。
實際上,報考清華強基計劃之前,他在高三期間和清華已經有長期的「親密接觸」。作為入選清華綜合營的學生,他拿到了清華「優秀」的評價,拿到這個評價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強基計劃的面試。
他表示,選擇數學基礎學科,今後希望自己可以持續在大學深造,成為一名老師,能夠培養更多的數學人才。
被清華大學探微書院錄取,這個傾向於生物、化學專業的書院正是他的「心頭好」。「學生物、化學能為國家服務的地方很多,比如電化學、航天材料等都是國家戰略項目。追求卓越、報效祖國是我們三年裡每天跑操都在喊的口號,現在可以實現了!」
一貫是學霸的他曾在第一次全市模擬考試裡拿到了全市第五名的傲人成績,687分對他而言並不算個好成績。「我的數學成績是138分,但平時每次考試我都是145分以上。」
幸好,強基計劃給他預留了一條通道,在濟南參加了筆試之後,白同學繼續到面試考點闖關。面試時,他對自己的學習生涯和職業規劃清晰明了,對國家戰略和人才需求侃侃而談,也許是對強基計劃的理解和對清華文化的認同打動了評委,白同學最終出現在錄取名單上。
舉例來說,高中畢業於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學的劉同學,曾經在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金牌。儘管已經具有破格入圍強基計劃的資格,他依然在高考中取得了715分的高分。
山東青島清華大學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692-703;
哈三中入選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的16人中,於同學是全國數學競賽銀牌,馬同學是全國化學競賽銀牌,楊同學是全國數學競賽銀牌;
哈師大入選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的3人中,徐同學是數學競賽一等獎,李同學是數學競賽一等獎,樊同學是物理競賽銀牌、數學競賽銅牌。
致理書院
招生類型:基礎紮實、志向遠大,有志於在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有所作為的考生
初衷願景:培養學生具有全球視野和家國情懷、堅實的理科基礎的人文素養,敢於挑戰科學難題,具有原始創新精神和能力
日新書院
招生類型:有志於在人文領域創造貢獻、以文化傳承與文明進步為己任的考生
初衷願景:強基固本、綜合創新,為我國人文基礎學科培養基礎紮實、學養深厚、視野開闊,具有創新思維和家國情懷的優秀人才
未央書院
招生類型:數理基礎紮實、工科興趣濃厚,有志於將來在國家亟需的關鍵領域做出貢獻;有毅力勇於接受挑戰,不斷提升自我;有實踐精神,善於理論聯繫實際,探索創新思路解決問題;有團隊意識,樂於助人、團結協作的考生
初衷願景:在國家亟需、清華一流的工程專業方向,探索「理+工」結合的新型本科人才培養方式,培養具有健全人格、開闊視野、綜合素質優秀、數量基礎紮實、發展潛力深厚的工科優秀拔尖創新人才
探微書院
招生類型:科學基礎紮實,樂於探索未知的考生
初衷願景:「厚植基礎、增進國力」,培養具有紮實的科學基礎和工程素養、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家國情懷、活躍的創新思維和全球勝任力的卓越人才
行健書院
招生類型:數學物理基礎紮實,喜歡靜心深入鑽研問題,勇攀科學高峰的考生
初衷願景:培養學生具有全球視野和家國情懷、堅實的數學物理基礎;面向未來關鍵領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意識。
上面的四位案例,河北衡水一中的劉同學,立志進入未央書院在物理與能源方向深入學習研究;
廣東省廣州市第六中學的劉同學,則因為對基礎學科的熱愛,選擇了致理書院;
福州三中的石同學,選擇數學基礎學科,今後希望自己可以持續在大學深造,成為一名老師,能夠培養更多的數學人才;
青島五十八中的白同學,傾向於生物與化學專業,探微書院成了他的「心頭好」。
就像白同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我父母都是學化學的,這也曾是我的理想,可後來,很多人勸我,這麼高的成績應該學計算機、人工智慧、金融等專業,將來好就業,薪酬高。我也動搖過,但想想有些專業一時熱門,時間久了或許就變成泡沫,還是基礎學科好。打好基礎,將來跨行業會容易很多。再說國家也需要基礎學科人才,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研製疫苗就要生物學人才;新能源產業裡,電池等都是需要技術突破的方向。」
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結合起來,才是永不過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