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地關係的表述叫或然論
在中學地理教學的課程內容組織方面,人地關係是一條主線,始終指導著各模塊、各章節教學的原則。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如此表述,引文如下:
學習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需要把握遞進的三個觀念。
第一,自然條件是人類活動的基礎。人類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從事活動的,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甚至制約作用。
第二,人類可以對自然條件進行改造。在人地關係中,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因素,人類可以並且必需對不利於活動的一些自然條件進行改造,以滿足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第三,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條件的利用程度在不斷加深、利用範圍在不斷擴展。
從課程標準的表述和解釋來看,並無不當。但在教師備課中,則需要對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深挖到方法論層面。即從地理學科的哲學層面把握人地關係的內涵。
下面就以金門菜刀這樣一個手工業品牌的發生為例,來說明或然論在解釋客觀世界複雜性方面的價值。
關於金門島和金門炮戰的梗概
刀是人類日常使用的工具,「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人類從石器時代磨製石刀,至今刀具的類型已經非常繁多複雜了。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同胞對刀就十分鐘愛,甚至形成一種文化。例如著名的新疆維吾爾族英吉沙小刀、甘肅保安腰刀和雲南阿昌的戶撒刀。然而,大家最熟悉的還是日常的菜刀。幾乎家家戶戶離不開的,這裡說說著名的金門菜刀。
金門島位於泉州市西南海域,孤懸於廈門島東海外,扼廈港咽喉,為閩南屏障,東望臺灣,西對廈門。金門島是臺灣距離離大陸最近的島,低潮時只有1.8公裡,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幾十年來國民黨在金門布有重兵。除了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之外,金門島上物產資源比較匱乏,僅因為其乾熱環境特點,盛產高粱之外,可以謀生的物資十分有限。
幾十年來國民黨在金門布有重兵。兩岸關係緊張時,金門駐軍最多時達10萬多兵力。金門在未開禁之前,是個戒備森嚴的地方。每天晚上10點以後,老百姓不準點燈,島上一片漆黑。為了防止駐軍官兵與老百姓偷聽大陸廣播,島上不準使用收音機。居民不準聚眾,不準養鴿子,漁民出海捕魚,必須去鄉公所開具證明,所有的漁船必須統一編號,在指定的時間、海域作業。80年代末臺灣解除戒嚴令後,這些清規戒律隨之取消。金門駐軍已減少到4萬多人,與島上居民基本保持著1:1的比例。
正是因金門島具有如此獨特的地理位置特徵,才有了臺海之間著名的金門炮戰。關於金門炮戰,頗為著名,這裡是陳述梗概。
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至於開戰的原因有多種之說,或說是進取金門,或說是防止臺獨,或說是策應中東。不過這場戰役挺有意思。金門炮戰之後二年(1960年),大陸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七炮戰、六一九炮戰,爾後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炮。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正式劃上了句號。
戰爭之後的副產品炮彈殼成為製造刀具的原料
正因為金門島相對匱乏的資源條件,讓金門人對可以支撐產業的物資有特殊的思考和眼光。早在二戰結束後,金門島上的當地人就利用盟軍遺留下來的炮彈皮作為原料,製作菜刀。但那個時候,畢竟原料不是那麼充足,規模小、剛起步也沒有什麼知名度。
金門炮戰中的8.23炮戰後,遺留在島上的炮彈就達到了幾十萬顆之巨。為製造刀具提供了極為充足豐富的原料。據說,最少能產6000萬把菜刀。一般製作菜刀的原料主要用不能爆炸的宣傳炮彈或者榴彈。這種鋼材品質優良,鍛造出來的菜刀也十分鋒利,且永不生鏽。據說使用三年都不用磨刀,用鈍之後重新打磨後鋒利如新。
早期階段,當地人生產的菜刀主要在當地銷售。因此其規模和銷量也極為有限。兩岸關係緩和之後,戰地管制體制解除之後,金門島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兩岸通航之後,大陸遊客日益增多,又進一步刺激了金門菜刀的生產規模,同時也提高了金門菜刀的知名度。
關於金門菜刀的人地關係透視
關於人地關係理論的各種學說,歷史上形成過各種理論。諸如環境決定論、人定勝天說、或然論、人地協調論等等。其中環境決定論因其過分突出環境的決定意義和沒有承認人類的主觀能動性,遭到了地理學界的批評,甚至於遭受政治上的打擊,近乎偃旗息鼓了。人定勝天說,在世界各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後,人類面對許多全球性、區域性環境問題而逐漸被責難,逐漸被人地協調論所替代。在全球生態環境危機形勢嚴峻的背景下,人地協調觀也成為被大家接受和踐行的一種人地關係的理論。
在這裡,還有一種人地關係的學說「或然論」,大家聽到的比較少。或然論是由法國的地理學家維達爾·白蘭士提出了一種人地關係論,後人稱之為可能論或或然論。他認為地理學的任務是闡述自然條件與人文條件在空間上的相互關係,自然環境提供一定範圍的可能性,而人類在創造居住地時,按照自己的需要、願望和能力來利用這種可能性。
基於此理論,我們再回頭透視金門菜刀製作興起的地理條件。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與軍事活動。
2.小海島的特殊環境結構與資源稟賦。
3.特殊的區域政治經濟關係下,經貿文化活動阻斷與聯繫時代變遷。
4.當地人敏銳的眼光和勤勞的開拓精神。
大致在以上幾條重要的地理條件的共同影響下,才有了金門菜刀的品牌。當然,以上條件並非屬於邏輯上的充分性條件。但不可否認的是,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金門菜刀誕生在此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為人類環境的客觀世界,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其複雜性決定了自然對人類是永恆的一個謎。世界上的事情有多少是必然的,有多少是或然的,真不好斷言。新冠疫情以來,感受至深。
愛地理
愛河山
地理天涯客
天涯地理人
動動手指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