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由於創業板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新股上市後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再加上新股上市首日起即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投資者需要特別關注交易風險。
9月1日,創業板註冊制迎來第二批上市企業,3隻新股大漲,平均漲幅近570%。按照收盤價計算,有的打新投資者中一籤可賺逾3萬元。與新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首批上市的18隻股票表現較為平靜,近期表現分化,成交額減少,換手率也在下降。
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創業板註冊制下第二批新股,市場熱情尚在,預計後期會像首批新股一樣表現波動且分化。由於創業板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新股上市後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再加上新股上市首日起即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投資者需要特別關注交易風險。
第二批新股高開大漲
繼8月24日首批18隻股票上市後,創業板註冊制又迎來第二批新股。9月1日,N迦南、N大葉、N盛德高開大漲,三隻新股盤中出現兩次臨時停牌,平均漲幅為568.47%,平均換手率為77.33%,平均成交額為16.63億元。
新股首日大漲,打新投資者甚是開懷。N盛德發行價為14.17元/股,上市首日大漲450.46%至78元/股,按照收盤價計算,投資者每中一籤可賺取3.19萬元。N大葉發行價為10.58元/股,首日收漲561.53%至69.99元/股,投資者每中一籤可賺取2.95萬元。N迦南發行價為9.73元/股,收盤大漲693.42%至77.2元/股,打新投資者每中一籤可賺取3.37萬元。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上市企業表現不錯,第二批上市企業數量少了,但市場熱情仍在,首日漲幅表現不錯,但後期也會和首批企業一樣,慢慢沉澱後分化。從首批企業表現來看,前五個交易日波幅很大,交易很「刺激」。投資者需要特別關注交易風險。創業板整體表現還算穩健,沒有出現暴漲暴跌。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則認為,對比首發新股,創業板註冊制第二批新股表現趨弱。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創業板註冊制首發市場追捧力度更強,對於第二批新股,市場出現概念審美疲勞;二是第二批上市企業平均漲幅達568.47%,中籤散戶獲利了結的情況較普遍;三是創業板整個板塊都在調整過程中,目前盤面對新上市的股票會產生一定影響。
金恪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IIA)張海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註冊制新規下,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導致市場投機情緒濃厚,股價一定程度上會偏離基本面。長期來看,後市股價終究回歸基本面,優質的創新成長型中小企業估值將得到提升,而基本面較差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少人關注,呈現兩極分化行情。
首批新股分化明顯
相比第二批新股上市首日大漲,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隻個股當天僅康泰醫學、鋒尚文化收漲,其餘16隻個股收跌。其中,歐陸通跌逾16%,大宏立跌逾10%,金春股份跌近9%。
回顧8月24日,首批18隻股票上市,集體高開大漲,最高漲幅為1061.42%,平均漲幅為212.37%,成交額合計為230.03億元,平均換手率為59.17%。之後,行情波動,首批新股表現明顯分化。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獲悉,此後6個交易日(8月25日至9月1日),18隻股票單日平均漲跌幅分別是22.72%、-7.75%、-13%、-11.54%、0.94%、-5.12%,日成交額合計分別為294.86億元、257.3億元、187.4億元、143.3億元、108.19億元、98.65億元,平均換手率分別為62.11%、51.01%、42.14%、36.77%、26.96%、26.37%。總體來看,首批上市企業漲跌幅波動較大,成交額明顯減少,換手率也在降低。
數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短期內,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上市企業股價波動大是很正常的,前兩個交易日的高漲幅被隨後幾天的跌幅逐步消化,預計本周還有下跌壓力,之後將在一個均衡水平上震蕩。在註冊制下,創業板個股分化將越來越明顯。只有那些或具備行業、細分領域龍頭地位,或具備關鍵技術、資源、研發創新能力的上市企業能享受高估值溢價,佔據市場內主要的交易份額與市值;而剩下大多數的非行業龍頭、無基本面支撐的上市公司,則會逐漸喪失估值溢價以及流動性,甚至會被退市。
個股融券交易受關注
與科創板一樣,創業板註冊制下發行的新股,上市首日起即可以作為融資融券標的。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首批18隻股票中,只有安克創新和聖元環保上市首日出現融券交易,且融券餘額超過融資餘額。安克創新上市首日融券餘額報3.7億元,融資餘額報2.08億元;聖元環保上市首日融券餘額報2.38億元,融資餘額報0.9億元。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存量創業板兩融標的最新融資餘額總計1548.8億元,融券餘額總計46.42億元,融資餘額約為融券餘額的33.36倍。此外,證金公司網站顯示,首日出現融券交易的兩隻新股,轉融券利率高達14.1%-17.1%。
「融券說明有人看空,利率高說明券源少且看空者認為獲利空間夠。另外,是年化利率高達17%,不是融券一次的利率是17%,如果短期還券,成本並不是太高。」王驥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市場之所以出現融券交易,最直接的看法就是看空該股後市。」龔濤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融券利率高主要歸根於供需關係,我國目前融資和融券市場發展不對稱,融資市場成熟,融券市場受政策、操作習慣、交易規則、可交易品種等諸多限制,即使有明顯看空機會但並不一定有券可融,這種現象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出現。
龔濤提醒道:「投資者還是了解規則、摸清可融券標的以及融券券源,再作為操作判斷依據,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認清以高利獲得融券這種行為會加大操作風險,縮小利潤空間,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當前市場的融資融券發展不均衡,深市融資餘額是融券餘額的逾30倍,融券券源不足也導致了轉融券利率高達17%。」張海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由於融資融券具有槓桿交易的特點,市場風險會相應放大,因此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好投資安排和風險防範。」
投資者應更加謹慎
多位專家告訴記者,應該加強個人投資者教育。更大範圍實行註冊制之後,股票投資對專業知識、投入時間的要求更高,所以個人投資者可能會感覺到難度越來越大、風險越來越高。
投資者一是要清楚創業板交易規則,由於新股上市後前5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幅限制,因此被資金熱炒。但5個交易日後,將受20%漲跌幅限制,炒作資金也會明顯退潮。
二是要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要根據自己的偏好水平謹慎參與創業板新股投資。
三是做好投資研究,擇優選擇優質個股投資。大潮退去,只有優質股才能擁有持續的價值回歸。
在龔濤看來,交易新規加大了操作風險,並沒有加大股票自身風險,因此基本面研究要求會更高,技術層面對於新股的操作要求也相應提高。投資者不要盲目跟隨,一定先研究基本面,做好功課,另外更需要盯盤注意把握盤中買賣點,市場波動放大給予短線專業的投資者機會更大。
張海亮表示,從創業板註冊制推出後股價表現來看,尤其是低價股,短期內交易頻繁,換手率高,漲跌幅較大。但很多創業板低價股基本面較差,投資者對於跟風炒作的行為需要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