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科幻電影《少數派報告》中,虹膜掃描技術如此炫酷,簡直讓人過目不忘。而在15年後的今天,這一技術已經出現在了很多人日常離不開的手機上。指紋驗證、刷臉支付、虹膜掃描,這些新興的生物識別技術頻頻出現在手機廠商為新品進行宣傳推廣的文案顯要位置,不僅顯示出業界對提升移動服務安全性的不懈努力,也暗示著消費者對行動裝置安全性不斷提升的需求。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事實上,自2013年iPhone 5s推出以來,指紋識別已成為解鎖智慧型手機的一種常見方式。預計到2018年,具有指紋傳感器的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將達到10.82億。與此同時,基於人體其他部位的生物識別技術也正在進入人們的視野,如面部識別、虹膜掃描和語音識別等,其中面部識別更是有望在2018年獲得進一步的發展。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生物識別技術的引入—讓魚和熊掌可以兼得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在金雅拓(Gemalto)最近所做的一次調查中,全球1300位消費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們認為智慧型手機搭載的指紋識別裝置能夠為自己的移動應用提供有力保護,人們甚至願意使用自己的手機解鎖房門,進入自己的家。如下圖所示,在能夠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大約70%的消費者願意在自己的手機上保存數字身份證件。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Visa組織去年也對來自七個歐洲國家的14000多名受訪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結果表明: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顯然,對銀行和商家來說,生物識別技術的出現是好消息。但在金雅拓中國區銀行與支付業務市場部經理魏暉看來,所有這些的實現都取決於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100%的保護。「生物識別技術並不限於實現快速、流暢的支付流程,它還能讓用戶放心,即使設備丟失或被盜,其交易細節也依然安然無恙。」魏暉說,任何一項安全手段都不是獨立的,生物識別認證通常是作為雙因子身份認證中的一部分而被採用。
金雅拓中國區銀行與支付業務市場部經理魏暉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一個代表性的案例來自支付寶。在今年的3.15晚會中,已將人臉識別作為一種登錄方式的支付寶被預警存在人臉識別漏洞後作出回應稱:支付寶只對在當前手機上用密碼登錄成功過的用戶才開放人臉登錄。此外,還會通過人工智慧、風控系統等對帳戶使用情況進行安全監測以確保安全。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生物識別技術種類繁多—到底選哪種?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生物識別技術有多種形式。事實上,任何一個人的內在特徵都可以用於生物識別驗證,包括指紋、虹膜圖案、聲音、手背靜脈圖案、手指靜脈圖案,甚至面部等等。它們對消費者是否具備同樣的吸引力呢?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似乎並非如此。調查顯示,消費者更喜歡這樣的生物識別技術:謹慎細緻的和最熟悉的。仍以歐洲為例,位於歐洲人願望清單榜首的是指紋認證支付,他們認為這種方式既方便使用又十分安全。事實上,大多數歐洲消費者(81%)都認為指紋識別是一種安全的生物識別驗證方法,與其他生物驗證支付方法相比,超過一半(53%)的人更鍾情這種驗證方式。73%的歐洲受訪者認為指紋認證比PIN認證(個人識別密碼)使用起來更為舒服。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不同消費者在不同情況下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僅次於指紋驗證的是虹膜掃描,76%的消費者認為虹膜掃描十分安全;15%的歐洲消費者對面部識別感到滿意,只有12%的人對語音識別感到滿意。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其實,很多時候用戶需要的是「安全感」—從心理層面講,他們需要感覺到自己存儲在設備中的私人數據是安全的。有時,他們會習慣性地期待在屏幕上看到一個盾狀符號,以顯示安全軟體正在運行,為他們的數據保駕護航。因此,在金雅拓報告中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8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安全應用能夠在手機屏幕上以可視化的方式加以顯示,他們就會更有信心。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指紋信用卡,安全交給SE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數月前萬事達卡(MasterCard)曾開發了一款內置指紋識別的信用卡,這種指紋信用卡的外觀、厚度與傳統銀行卡並無二致,內置的指紋傳感器很小,位於銀行卡右上角。使用這張指紋信用卡的基本流程是:信用卡插入可讀取晶片的支付終端後,會要求使用者提供指紋用以驗證身份。傳感器讀取使用者的指紋後,將指紋數據發送到銀行卡的晶片中進行比較,判斷使用者身份,最終選擇完成或者終止支付活動。這意味著,就算信用卡丟失或者被盜,被盜刷的機率大大降低。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目前,萬事達指紋識別信用卡正在南非地區試點,作為該卡的合作夥伴之一,魏暉闡述了金雅拓與萬事達在銀行卡領域引入生物識別技術方面的考慮: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第一,用戶越來越青睞與生物識別技術,尤其是指紋識別技術,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在手機終端上接受用指紋識別技術,比如說Apple Pay、華為Pay等等。可惜的是目前在銀行卡上還不行。所以,當用戶在用銀行卡的時候,可能還得用傳統方式輸入密碼,或者籤字等等,這是用戶體驗方面缺憾之處。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第二,儘管生物識別技術具有許多先天的優勢,但行業裡依然有很多人是有所顧慮的,擔心生物識別信息會被惡意的攻擊和洩露。很多國家和地區因此制定了相關的監管要求,比如生物識別涉及到個人隱私時,必須要得到相關的法律、技術的保障。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第三,生物識別技術在越來越多的設備上應用傳輸時,會不會因為一些漏洞而被非法分子竊取?是行業裡很多人在探討的話題。比如生物信息在什麼場景下只能存儲在某一個離線的終端設備上?又在什麼場景下是可以存儲在雲端或者伺服器端?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魏暉表示,在指紋信用卡中,所有的生物識別信息都存儲在銀行卡的SE/ICSE中,其安全性、保密性是有充分保障的。因此,銀行卡在任何應用場景和支付終端上使用時,不必擔心有任何的隱私生物信息傳遞,也不涉及對現有支付環境和支付設備的改造,這也是行業裡很多人對其比較認可和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為《電子工程專輯》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連結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
關注最前沿的電子設計資訊,請關注「電子工程專輯微信公眾號」。
EetEETC-電子工程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