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介入治療,但大多數人對介入治療了解的並不多,不明白它是什麼意思。那麼,介入治療是什麼意思呢?它有什麼特點?介入治療適合什麼病症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介入治療是什麼意思
介入治療是介於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治療方法,它是新興的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簡單來說,這種治療就是在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人的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在一些影像設備的引導之下進行治療,創傷是比較小的。
經過多年的發展,介入治療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介入治療的特點是:創傷小、簡便、安全、有效、併發症少和明顯縮短住院時間。
介入治療的特點
介入治療其特點是創傷小、簡便、安全、有效、併發症少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對於需內科治療類疾病
介入治療與內科相比,優點是在於藥物可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這樣可以提高病變部位的藥物濃度,可以減少用藥量,減少副作用。
對於需外科治療類疾病
介入治療相對與外科治療優點在於一下幾種。
1、它無需開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幾毫米的皮膚切口,就可完成治療,表皮損傷小、外表美觀。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從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險性。
3、損傷小、恢復快、效果滿意,對身體正常氣管的影響小。
4、對於一惡性腫瘤,介入治療可以儘量將藥物局限在病變的位置,這樣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有些腫瘤在介入治療之後相當於外科切除。
正由於以上諸多優點,許多介入治療方法成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間盤突出症、動脈瘤、血管畸形、子宮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
介入治療適合什麼病症
目前能夠採用介入治療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血管病
(1)動脈硬化、糖尿病、動脈炎、動靜脈血栓、血管發育不良、血管畸形、動靜脈瘻、動脈瘤等。
(2)髂股動脈狹窄引起的下肢缺血疼痛、跛行等;
(3)腎動脈狹窄引起的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
(4)鎖骨下動脈、頸動脈、椎動脈或顱內動脈狹窄引起的腦供血不足;
(5)全身各部位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瘻;全身各部位動脈血栓;
(6)下肢大靜脈堵塞(下肢深靜脈血栓)引起肢體腫脹;
(7)急性肺動脈栓塞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
(8)靜脈狹窄或閉塞如上下腔靜脈狹窄或布-加症候群引起頭顱、四肢水腫或肝大腹水等。
惡性腫瘤
肝癌、肺癌、胰腺癌、食道癌、腎癌、結腸癌、胃癌、婦科腫瘤、頸胸腰椎體轉移癌和骨髓瘤等。
良性腫瘤
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肝血管瘤、腎上腺腫瘤。
各種腔道狹窄
(1)腫瘤或其它原因致氣管狹窄、呼吸困難;
(2)腫瘤或其它原因致食道、腸管及胃狹窄,造成吞咽困難和嘔吐;
(3)各種原因造成膽道狹窄、阻塞性黃疸等;
肝硬化
肝硬化、門脈高壓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與脾臟功能亢進等。
各種出血
支氣管擴張、結核或腫瘤引起的咯血,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盆腔出血,肝脾腎破裂出血等。
其它病變
(1)椎體骨質疏鬆症、椎體血管瘤;
(2)椎間盤突出症、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3)輸卵管性不孕症;
(4)肝、腎、甲狀腺與卵巢囊腫等。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介入治療的含義都有了大致的了解。除此之外,文中還介紹了介入治療的特點以及適合的病症,這些僅供大家參考。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多多關注此類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