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伊頓,有自己堅持不懈的傳統。
託尼·裡多(Tony Little)年少時獲獎學金進入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後進入劍橋大學。1989年任Chigwell School校長,1996年任Oakham School校長,2002年任伊頓公學校長,2015年秋季退休。他也是「世界領先學校協會」(The World Leading Schools Association)主席,負責中國優秀中學和西方的聯繫。退休之前,他著述了《聰慧者教育指南》(An Intelligent Person's Guide to Education,倫敦Bloomsbury 出版),將自己一生教書育人的心得體會,和具體的經驗方法,寫入書中。此書可作為學生和家長、老師的一本西方教育指南。
託尼·裡多
趙瀟:伊頓的課程設計和時間的安排,是基於什麼理念?
託尼·裡多:我當伊頓校長,有兩條重要體會:一是學生們從教室以外學到的東西跟他們從教室裡學到的一樣多;二是學生之間互相學到的東西,至少跟他們從老師身上學到的一樣多。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創造出不完全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一周內學生們有一半或略多於一半的時間,花在沒有老師正式授課的內容上。這點是巨大的不同。我們對待課堂教學極其認真,精力高度集中,此外我們又花大量時間在其他活動上,體育、文化、音樂、戲劇,各種各樣,要求學生們自己組織安排,以體現他們的主動性,表達他們自己的新想法。
伊頓學期內除星期天外,其餘六天每天上午文化課程表排到中午,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則做其他活動,星期一、三、五下午4:30~6:00有文化課程,星期二、四、六下午徹底不上課。學生們可以用這些時間自習和參加其他活動。
伊頓有一個傳統,就是由學生自己邀請社會知名人士來學校給學生講演,老師不參與。每學年一般有250人來伊頓演講,全部由學生組織。想一想,這事兒不簡單!十五六歲就信心滿滿,邀請那些社會名流——政治家、工商人士、演員等等,請他們來,安排好所有日程,這是最有意義的部分。
趙瀟:學生們怎麼能夠和這些人聯繫上呢?
託尼·裡多:通過認識的人,讀報紙,通過學生之間、學生家長之間互相談論介紹,給他們發電郵或打電話,學校不介入。很多情況下他們會說太忙來不了,這些都是大忙人,但是學生們要學會堅持,學會如何找到人,這是對學生們的挑戰。
然後學生們安排其餘的事務。演講者都是傍晚來,因為忙完了白天的工作這個時間比較容易。學生們安排他們來程交通、晚餐、打廣告以保證足夠的聽眾、會場質量,以及送他們回倫敦等等,夠練習一陣子的。
趙瀟:學校的角色是什麼?
託尼·裡多:這個過程的關鍵是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信心,而不是學校替他們做。
中學時期是傳遞知識和智慧給青少年,大人說孩子聽,這是大多數國家的普遍教育觀念。但我認為這個過去有用的教育模式對將來不管用。幫助引導學生達到預定的目標,而不是直接教學生,我認為這是全世界所有學校都將面臨的巨大變化。當今的全球化經濟模式,需要的是那些具有主動性、不需要等別人告訴才會去做、自己想辦法處理事情的人,需要具備多種能力、隨機應變的人,而學校則要善於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訓練這種思維。
趙瀟:伊頓建校600年,成功的經驗有哪些?
託尼·裡多:總結起來有四條:
第一,對伊頓傳統的強烈認同感。傳統是一種很強大的東西,它給人信心,讓人相信我們的教育制度。
第二,對思想獨立的一貫強調。我們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課堂上辯論不斷,對老師的提問不斷,當然以尊敬有禮的方式進行。這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目的在於鼓勵學生不要簡單地只看表面現象。保持思想的獨立是一種精神狀態,就是隨時準備挑戰,而不是聽見什麼就相信什麼。
第三,對優秀的期望值高。可貴的是高期望來自學生內心,而不是來自成人。學生們很清楚什麼是優秀,他們對優秀的理解不光是學習優秀,而是所有方面的優秀。
第四,當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合在一起,就產生了很強大的綜合效應,就是少年們信心十足,相信他們能夠讓世界改變一下。他們是捲起袖子幹事情的人,而不是光坐一邊談論,提出問題,抱怨指責——他們的態度是準備進入問題中心,做實實在在的事,把問題解決。換句話說,就是成為有良知的、活躍積極的公民。這是我說的關鍵所在:進入政治,進入公眾事務,服務於社會。
這四點就是伊頓成功的公式,伊頓幾百年辦學的經驗。
趙瀟:請再具體解釋一下,首先,什麼是伊頓傳統?
託尼·裡多:如果你15歲,生活和學習在一個幾百年來產生過不少傑出人物的地方,這些人跟你完全在同一個地方上過學,你什麼感覺?我們屬於同一部分,同樣的歷史,這種對傳統的認同感,對人的影響是很強大有力的。似乎總是在自問:這些人能夠做得如此優秀,為什麼我不能呢?我應該走上前去!這個傳統只能是伊頓獨有,別的學校找不到,因為伊頓歷史久長。前面說學生們邀請社會知名人士去哪兒找,一個地方就是從校友團找。比如一名傑出的法官從前是在伊頓上過學的,就很可能接受邀請。
趙瀟:那麼,那些不是很拔尖的學生是不是壓力很大呢?
託尼·裡多:伊頓實行多重評估,有多種方式表現能力,展示才華,不僅限於學習上。比如學生們在藝術、表演、音樂方面表現得很好,一樣會得到很多獎勵。伊頓不光是培養政治家和學術人才,一些非常著名的電影演員來自伊頓,這不是偶然的。你知道艾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嗎?他是伊頓學生,我記得他。
趙瀟:艾迪·雷德梅恩!今年憑藉在《萬物理論》中的表演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我知道還有不少體育明星、音樂明星、作家、媒體人都是從伊頓出來的。
託尼·裡多:要說從一個男孩子身上找不到一項長處,這個也太難。總有他擅長的地方。在等級分明的學校,只有學習才重要,或者只看體育。而我認為所有的方面都重要。
趙瀟:成功如何衡量呢?對沒有名列前茅的學生如何認可?
託尼·裡多:當然會有一些學生,在伊頓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較差,進了大學,他一下飆到前列。這對學校是一個考驗,他實際上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有的學生中學學習成績偏下,他對自身的感覺會比他的實際水平要低,這點老師要充分意識到。我們有很多學生到了大學才爆發,因為伊頓上學時期給予了他們大學生活充分的準備。
關於成功的衡量標準,學生們18歲畢業之前來見校長,我對所有的男孩子說:當你回顧你的工作生涯時,看看你對其他人做過什麼有益的事,這就是校長我的成功標準。衡量不是你掙了多少錢、多麼出人頭地,而是你做了什麼事,是否以某種方式讓他人的生活過得好一點。這一點特別重要。
大家年輕的時候需要找工作、掙錢、買房子等等。但令我欣喜的是,我見到許多年齡在35~40歲的老伊頓學生,他們的事業達到了某一階段,能夠大幅度地回饋幫助他人。我遇到很多這樣的人。
趙瀟:比如為學校助學金捐款?
託尼·裡多:經濟上和行動上的都有,比如參加慈善活動,醫藥、環境保護活動等等,範圍很廣。這是我對男孩子們提出的成功標準,回到前面說的伊頓公式第四點,就是要他們成為積極活躍、起社會作用的公民。
趙瀟:請你舉例談談第二點,獨立性如何培養?
託尼·裡多:我們是寄宿學校,學生從13歲一進校就有自己的單人房間,不合住。這樣安排看起來小事一樁,然而意義不小,表現了學校將學生當作獨立的、個體的人對待。想想看,傍晚你的舍監老師到你房間找你聊天,即使你只有13歲,你們的談話也像是兩個成年男子之間的談話,你一開始就習慣了看著老師眼睛說話,單獨與老師對話,你不是一群小男孩裡面的一個。這種一對一的人際關係不一樣。
如果你要我舉出伊頓最具特色的一個優點,那就是師生之間的密切關係。每星期至少一次,學生們分小組去老師家裡聊天,每組人數不超過6人。你是一個13~15歲的孩子,去老師家,見其家人,看到一個真實生活中的老師,以非正式同時又尊敬的形式,去跟老師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與在學校裡在課堂上很不一樣的心理體驗。伊頓所有的全職教師都住在學校附近、走路能到的距離內,全校160名教師都住得很近。所有的教師都會請學生們到自己家裡來。這點與其他學校很不一樣。我知道有的學校學生到16~17歲時,師生關係才像互相尊重的成年人,而不是單純的老師和學生。而在伊頓,學生們在從小長大的過程中,會一直感受到老師是一個實在、立體的人,而不是一個刻板的形象。老師要尊重學生,反之亦然。
舍監老師和他的家人住在學生樓裡,總共50個學生,好像一個大家庭。舍監老師是高級教師,他們責任重大。他們也是學科老師,只是教的課時略少一點,用更多時間照顧學生。得到一名優秀的舍監老師是伊頓導師制度運轉良好的關鍵。
趙瀟:作為老師,要把握教師和朋友之間的界限很難。
託尼·裡多:老師與學生如何建立正確的相互尊重關係,這很需要技巧。所有年輕老師常常犯的錯誤是對學生過於友好。但這不是我要談的意思。我說的是作為學生你有一個令你尊敬的成年人,你熟悉這個人,你可以跟他談談,聊些讓你煩惱的事情,討論學習、上大學等等。這個人是你家庭之外的人。家庭當然重要,不過對十幾歲的少年人來說,有這麼一個家庭之外的成年人作為自己的行為榜樣,這點很要緊。在伊頓的環境裡,除了個人導師,學生可能會認識好幾個這樣的大人。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