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小編為大家講述了中國的交通類大學的歷史淵源,也有小夥伴指出了我文章的問題,首先感謝大家的支持,批評指正。我會繼續努力的。
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跟著上一篇文章的步伐,具體介紹一下每一個交通大學,讓大家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富強中華,積基樹本,勵精圖治,儲才興邦,思源致遠,天地交通。這就是交通大學的辦學之道。
因圖強而生,因改革而興,因人才而盛。
上海交通大學各類學術和學科建設都全面躍升,全球學術影響力顯著增強。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中國」C9「成員。
學校至今共有四位交大人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分別是數學大師吳文俊,」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血液學專家王振義,著名化學家徐光憲。
這四位都是院士,都是領域泰鬥級的人物,更是交大走出去的交大人。
上海交通大學百年來碩果纍纍,201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參與研發了」天鯨號「絞吸式挖泥船,連續十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全國第一。迎接新世紀的曙光,上海交大正邁向世界一流。
上海交通大學推出了「強基計劃」,肩負著為國家的戰略需求,選拔培養基礎學科人才的重任,上海交大作為試點,對標世界前沿,以「致遠學院」支撐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生物醫學科學,工程力學等學科。熱愛基礎學科研究的同學可以考慮試一試加入這個計劃。
在本科階段以理工交叉為特色,夯實數理基礎,實施通識教育,注重科研能力訓練。積極服務高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基礎學科研究領域。
交大還度身定製極具交大特色的「4+5」(含海外)本博培養模式,並優先推薦參加海外遊學,學期交換和實習等。
學業優秀可獲得免試直升的資格,既可以在原學科繼續深造,也可以進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關鍵領域相關學科交叉培養。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以」大師孕育未來大師「的理念培養未來基礎學科領域內的大師,提供強基礎,重交叉,研究式的特色課程體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原始好奇心,呵護想像力,引導學生做」學術的主人「。
致遠模式獲得全球高等教育的一致好評,是中國應對未來高等教育的一次探索。
始建於1928年的數學學科,培養了吳文俊院士,胡和生院士,凌文院士,龔升院士等一大批傑出校友,對我國數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類,目前各類學科穩居世界百強。2020年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致力於數學成果在工業界的應用。
始建於1928年的物理與天文學院,是國內物理學專業最為齊全的院系之一,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物理人才,推動了我國物理學科的發展。現有院士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名,各類國家傑出人才70餘名。在世界重要學科排名中排名48位。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類。
1928年成立的化學學科,培育了「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2008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學院擁有一大批頂尖的科研人才,這裡誕生了交大第一篇《Science》,《Nature》論文,學院擁有8位院士,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A類,QS學科排名全球前50名,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
生物科學在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倡議下成立,學科實力雄厚,擁有以賀林院士,鄧子新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育科研工作者。
上海交大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人文情懷,世界胸懷,能夠勇攀世界科學高峰,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科技人才,醫學人才,教育家。
上海交通大學始終與祖國同命運,同呼吸。在新的歷史時期,終將一如既往,繼續培養服務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憑藉堅實的學科優勢,堅定地報國信仰,卓越的創新能力,無謂的進取精神,上海交大一定會在新時代創造更多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