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有點甜
導讀:在我國這樣的教育大國中,高考是改變許多貧寒學子命運的最佳方式,憑藉著公平的選拔方式,被無數學生和家鄉所認可,而學生高考能考出怎樣的成績,除了與自身努力離不開關係外,也與所處的高中密不可分。
如同大學依靠師資力量進行排名一般,高中也會因為師資和成績進行排名,雖然國家一直強調不要設立重點的高中,做到各個學校一致平等,但是在學生和家長看來,好的學校對於自己高考是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的。大學區分高校辦學水平,會有985、211院校、「雙一流」院校以及普通高校的區別,而高中同樣如此,甚至有些高中在全國都算赫赫有名,是很多學生渴望進入的學府,所以根據全國各地高中的辦學實力,也有了相應的學校排名。
從公布的排名數據可以看到,人盡皆知的衡水中學,並不是想像中的第一名,全國排名第一的高中是湖北的華中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其實這所學校無論是在升學率還是頂尖院校的錄取率上,都是遠超衡水中學的,但是與衡水中學的造勢辦學所不同,這所排名第一的高中院校,對於自身名氣的宣傳力度較小,所以很多家長和學生會認為衡水中學是全國第一的高中,而忽略掉了真正的實力高中。
此外作為教育大省的河北,共有兩所高中入選前十名,除了我們熟知的衡水中學外,還包括石家莊二中?而前十榜單中湖南省也比較特殊,分別有長沙市的長郡中學和雅禮中學入選。相反北京的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只能排在衡中之後,成為了全國排名第三的高中,其實仔細觀察這些學校的所在地可以發現,其中除了教育大省之外,就是地處我國的發達地區,所以高中辦學實力也離不開這兩方面的支撐,這也是這些學校能在全國所有高中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河南無高中入榜
與高考大省河北不同,鄰省的河南卻並沒有這樣的教育資源,在每年六月的高考季到來之時,諸如河北、河南、山東以及江西這樣的高考大省,考生的壓力都是相當的大,要知道在這樣的高考大省中,學生想要在高考中脫穎而出,進入清北這樣的高等學府並不容易,滿分750分的試卷,入學錄取分數竟然會達到700分以上,才有穩妥被錄取的機會,而河南又由於缺乏強大的教育資源,所以每年高考考生的壓力將會更大。
附屬中學成為潮流
在前十名高中的榜單中,大家可以發現有三個是附屬中學,分別是排名第一的華中師範附屬中學、排名第三的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及排名第十的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近年來附屬中學也成為了全國高中的標配,依託高校的人氣支撐,這些學校也會獲得很大的辦學人氣,所以才會成為示範性高中。
那麼在學生努力學習的前提下,這些學校會為學生提供怎樣的便利呢?
濃厚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無論是對於學校辦學的成功,還是學生成績的提升,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衡中這樣的學校為例,學生的精力幾乎都放在學習上面,學生不會對物質生活等等進行攀比,他們攀比的唯一要素就是學習成績。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容易受到他人的潛移默化,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到其他同學努力學習,自己也就會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面。
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類高中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尤其是在學生學習、休息以及活動的時間規定上,細緻到分秒必爭,良好的時間規劃有利於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在這種先決條件的影響下,學生都會自覺地去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習慣,合理的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規劃,這樣才會使得成績快速提升。
教育資源的支持
類似於前十排名這樣的高中,無論是在師資力量上,還是在學校的辦學資源上,都不是如同高中可以相提並論的,這些院校都會有專業的教學名師,甚至在學生做的練習題上,都有自己學校專門負責編輯題庫的老師,他們會為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設計專門的練習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快的搭建基礎知識能力。
個人觀點看法
對於學生而言,在一所好的高中就讀,對於學生的影響的確非常大,不過也並非非重點高中出不來優秀的學生,但是相比較而言的話,優秀學生的比例也相當的不同。不過我們也要明白,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高分並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應試,更大的方向是為了育人,所以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即使成績可能不過關,但是個人品質過關的話,依舊是教育上的成功。
對於全國高中的排名情況,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其中是否有你的母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