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家在廣東」,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興寧以外的地區,作為客家人的你,肯定聽說過「興寧拐」,但你知道「興寧拐」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小編就帶你去了解一下這「興寧拐」的含義吧!
梅州興寧街景,攝於1905-1930年間
興寧人一向商業意識濃厚,愛自命精明,梅縣人唔服,就上興寧去,走到賣青蛙欸攤子前,挑挑揀揀,裝出個砍價欸樣子,就學興寧口音話:「汝拐氐冇肚臍,便宜滴。」
興寧人回話:「蠻話吾拐氐冇肚臍?!」
梅縣人:「看下,只只拐氐都冇肚臍!」
興寧人:「當然有啊,興寧拐氐只只都有肚臍!」
梅縣人大笑:「拐欸有肚臍麼?」
興寧人始知上當,但也不改其自命精明個面欸,只好自嘲話:「都話涯興寧人調皮,梅縣人更是調皮入骨哦。」
從此,興寧人調皮,梅縣人調骨,興寧拐氐冇肚臍的笑話就傳開欸。
拐氐,應該是源自於諧音,梅縣人說的個滴,指的是那、那裡,興寧人說法是介滴,因興寧人士的口語習慣於捲舌,在梅縣人聽來就成拐氐,拐哩的意思也一樣,就是介裡,這裡的意思,聽起來象拐哩,久而久之,以訛傳訛,拐氐,拐哩就成了興寧人的代名詞;
"興寧人多地少,做小生易,走江湖的很多,自古有無興不成圩之說,由於常年在外與人打交道,自然見多識廣,出門在外為了求生存,求發達,其中跳躂之人跳躂之事必然很多,不足為怪,也正因有這幫跳躂之人跳躂之事出現,故外縣人引申比喻興寧人像拐裡,剝得皮都曉跳"。
"興寧拐的來歷,一般認為是由興寧口頭語引申而來。比如有人來問張先生在奈裡呀?被問人會馬上回答。在介裡,介裡,拐裡諧音也,因興寧人普遍對這裡哪裡都使用介裡語音,所以後來外縣人就戲稱興寧是拐裡之鄉了,興寧人也變成興寧拐了."
"此外興寧以塘,陂為地名的也不少,如新陂,壢陂,坭陂,葉塘,大塘,甘塘等陂塘是拐裡生存之地,故外縣人也講興寧是拐裡的故鄉"。
現在總算明白了「興寧拐」是怎麼來了吧,相信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就告訴給你身邊的朋友們吧!(全球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