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是國內公認的頂尖學府,今年又吸收很多學霸入校,比如高考明星楊晨煜,被清華姚班錄取的唯一一位理科女狀元黃子晴。在這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也走出許多令人佩服的學子,如刷新史丹福大學記錄的韓衍雋,「未來女科學家」萬蕊雪等優秀學生,還有被稱為「饅頭神」的張立勇。
張立勇曾經是清華大學食堂裡的一名廚師。他出生在江西贛南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家境貧寒。高二開學剛剛一個月,因為沒有錢交學費,被迫輟學打工。他瞞著父母跑到廣州,先是建築工地上幹了一年多搬運工,後來又到一家中外合資的玩具廠,看著訂單、包裝上的英文,聽著翻譯流利地與外商交流,張立勇第一次感受到英語的重要性。
在廣州生活過了幾年,恰好一位北京的親戚介紹他去清華大學食堂當廚工。張立勇聽說是「清華大學」,雖然工資低些,但他立刻辭掉原來的工作,跑到清華大學後廚做了一名普通切菜工,兼賣饅頭。
走在清華大學的校園,看著學生忙碌的身影,張立勇非常羨慕這種大學生活,他決定自學英語。一臺舊收音機成了他的「老師」,看書學單詞到夜間11點,然後從11:30到凌晨1點收聽英語廣播。每天早上5:00起床,刷牙洗臉半小時跑步,5:40到7:20背英語,7:30上班,平均每天只睡4個小時。
張立勇抓住一切時間學英語。食堂規定廚工在學生開飯之前吃飯,時間只有15分鐘。張立勇在7分鐘內吃完飯,然後擠出8分鐘的時間,躲到食堂後面一個放碗櫃的地方背英語單詞。白天忙碌一天,晚上下班後很疲憊,為了不耽誤學習英語,他會先燒一壺開水,把舌頭燙得鑽心痛,驅散睡意繼續學習。
隨著英語水平的提高,張立勇會利用賣饅頭的機會與大學生用英語交流,提高口語水平。有的學生會故意談一些飲食之外的話題,但張立勇都能夠用英語流利回答,發音絲毫不輸於外語系的大學生。
清華大學經常會有一些世界名流來學校演講,張立勇有機會接觸到更純正的英語,也會刻意去旁聽教授們講課。幾年的時間,他考取北京大學國際貿易專業本科文憑和南昌大學傳播學碩士研究生文憑,英語順利通過四六級考試,託福考試成績達到驚人的630分,被稱為「清華英語神廚」、「清華饅頭神」。
張立勇從一名高二輟學的學生,做搬運工、當廚師,最終獲得了「中國十大傑出學習青年」等多項國家級榮譽,離開清華大學後,開啟屬於自己的事業。張立勇的經歷告訴我們,精彩的人生需要夢想、奮鬥和專注。
一、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張立勇在清華大學八年,他的時間安排比多數高三學生還要緊張,除了英語,幾乎學習了大學本科生所有的公共課程,能參加的考試,他都會盡力去考,從參加自考專科,到成為碩士研究生,能夠一路走下去的動力,就是對夢想的堅持。
二、要勇於奮鬥實現夢想。張立勇說:「年輕可以抱怨,但是不要把抱怨當成每天的『必修課』,奮鬥才是生命的常態。無論有什麼樣的基礎,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任何時候開始的奮鬥都不為晚。只要你停止奮鬥,那你前進的步伐也將停止。」
夢想或許永遠不能被實現,但只要走在路上,每天都會離夢想更近一些。當學習過程中遇到口語「瓶頸」時,他鼓起勇氣跑到學校的「英語角」和大學生們交流;為了參加大學考試,他跑去旁聽教授的講課。時間有限,精力有限,但是天道酬勤。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張立勇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三、專注於一件事。只有高二英語水平的張立勇把全部精力用於英語學習,看準了方向,選定了目標,制定好計劃,專注地學習,最後憑藉英語成績「封神」。有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心無旁騖,把一件事做透做好,就是人生成功的捷徑。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沒有做到最好,原因是沒有集中力量,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夢想面前人人平等。對於成功,與其爭論天賦的高低和羨慕運氣的眷顧,不如腳踏實地、堅韌不拔地去努力。對超過99%的人而言,努力奮鬥爭取成功,永遠都是顛撲不破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