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很多媽媽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好事都要處處領先。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只要比同齡人強上一點的,就足以讓媽媽自豪好一陣子。而媽媽也想孩子快點長大,雖然只是個美好的期望,也代表著母親對孩子的寄託。自從有了孩子,很多母親就出現了變化,把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了家庭中,而孩子恰恰就是她的全部。
近來小區內,出現了一個&34;兒童,才第8個月,就可以扶著小凳子站立行走了,這對於很多寶寶來說,已經超前了太多。大多數孩子都是在11個月-13個月之內才開始學習走路。他們家的是&34;,還不會爬就開始走。母親起初有點自豪,但老人說過早走路不好,她就開始擔心了。很快孩子媽媽選擇了更為科學的方式,就是帶孩子去醫院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務必要保證孩子健康。
而檢查後,醫生認為目前還沒有大問題,但是如果長期如此下去,對孩子的發育並不好。其實很多孩子肌肉和骨骼都比一般孩子硬朗。從剛出生的時候也能看出來,大多數寶寶,在兩個月到三個月的時候才能抬起頭,而有的一個月甚至一兩周就能把頭抬得很高,當然這也並不是什麼優勢,只能說他的發育比一般人較快,如果保護不當,甚至還有危險。
八個月寶寶學會走路,媽媽需要禁止嗎?
很多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認為學習東西越早越好,特別是說話走路,更早地學會,似乎代表著孩子智商更高?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行走、語言、身體系統自然發育後,就會自動學會。早期的訓練,只會,讓孩子各種發育畸形。對於8個月走路一事,我認為可以稍微限制孩子一些,不能過度地鍛鍊,等待兩個月後發育健全了,再嘗試給他學習。
為什麼不建議孩子過早地走路呢?
影響骨骼
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不能說一棒子打死,但是大部分的寶寶8個月,肌肉和骨骼是沒有完全發育的。過早練習走路,只會影響到大腿和脊椎的發育。到了後期甚至會壓迫神經,使得孩子癱瘓。而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孩子長大以後存在著羅圈腿,除了後天的影響,大多是他們走路較早形成的。
影響視力
寶寶的視野是隨著自身運動而擴大化的,在1歲之前,大多孩子是在固定的環境中,頂多是父母抱著走走,視野中看到的東西並不多。而當孩子會走以後,視野就發生了變化,進入大腦的信息增多,自然而然的視覺神經會受到壓迫,從而讓孩子變得近視或者遠視。
影響思維
孩子在沒有學會爬的時候就先學會走了,這等於沒有基礎,學習任何東西都是空中樓閣。或許我們覺得孩子是天才,超越別人。實際上這也會讓寶寶形成一種跳躍式思維,在以後學習什麼都不願意重視基礎,而是直奔結果,這對他的未來並不好。
寄語:也有父母不聽勸的,堅持讓孩子特立獨行,那麼我們就必須在平時注意多補充維生素D,可以直接吃藥劑,也可以多吃些魚類、奶酪等。如果發現寶寶2歲後,外八或羅圈腿嚴重,就要及時就醫。不然孩子未來會責怪我們的,特別是女孩對腿形很是在乎,是美是醜關乎著她一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