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了穩了!清華投檔了」「李老師,北大預錄,就等通知書了。」前天一早,武漢市第十一中學原高三(1)班班主任李坤的手機響個不停,接連收到同學們的報喜消息。
今年高考,李老師班上的同學們發揮出色,全班分數過600分,均分646分,被稱作該校2020屆高考最牛班。
該班級
邢李沛沛和李思童兩名同學
分別以理科688分和684分的好成績
被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
和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
更巧的是!
兩人都考上了臨床醫學
八年制本碩博連讀
左至右為李思童、班主任李坤、邢李沛沛
時代召喚 學霸班八人立志學醫
優秀的人從來不是一夜之間變得優秀。說起自己班上兩名「學霸」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醫學專業,李坤老師表示:「有些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今年武漢突發新冠疫情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大觸動。」李坤告訴記者,邢李沛沛和李思童最初的高考志願並非醫學,兩人分別考慮的是師範類專業和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直到高考前夕兩人才最終下決心學醫。
原來,為了紓解高考與新冠疫情帶來的雙重壓力,2月份上網課期間,李坤給全班同學布置了一項作業:讓大家寫下隨筆與老師「書信」交流。收上來的隨筆中,很多同學都將自己的成長放在全民戰疫的背景中,流露出家國情懷。
李思童在隨筆中寫下:「肺炎疫情給武漢帶來巨大壓力,但全國人民的支持、各地醫護人員的及時馳援,為這個冬天帶來一股暖意,讓我們感受到善良的力量與生命的可貴。非常時期,身為高三學生的我們,不僅應保證身體健康,更應該珍惜時間,用可貴的青春年華譜寫自己的精彩樂章,在不遠的6月展現風採。」
包括邢李沛沛和李思童在內,李坤老師班上一共有8名同學報考醫科大學或醫學專業,並全部被錄取,超過全班人數的五分之一。李老師坦言,這樣的「學醫熱」自己以前還從沒經歷過。李坤也送出寄語:「學醫是一條艱苦而漫長的道路,希望兩位同學能像高中時一樣,保持熱忱堅守初心,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為了人類健康事業而奮鬥。」
追隨偶像 他放棄清華強基計劃
「我最終決定報考醫學專業,是被一張照片深深觸動了。」李思童說,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掛帥出徵,坐高鐵餐車逆行來漢的場景,深深打動了他,「那一刻對醫生護士肅然起敬,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信心和動力。」
寒假期間,李思童在網上了解了許多有關鍾南山院士的事跡。對這位白衣執甲,永遠站在戰疫第一線的醫者充滿欽佩之情,因此寫下了前面那段隨想。從此,李思童的心裡就埋下了一顆種子:「我想成為像鍾南山一樣,為人民服務,敢醫敢言的好醫生。」
正因如此,李思童在成功入圍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後,毅然決定放棄基礎物理,轉而一心憑文化成績衝擊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臨床醫學專業。「北大醫學部也是鍾南山院士的母校,若有幸成為校友,就能離偶像近點。」李思童的臉上露出對未來的憧憬。
李思童曾在一封自薦信裡調侃自己是「平凡無奇高中生 一無二有走天下」。這「一無」是指「無培優」。當一部分同齡人泡在各類培訓班裡長大時,李思童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上過校外培優班。
這一點也令李思童的英語老師代若谷直呼「神奇」:「李思童是我最欣賞的一類學生,上課效率非常高,只要講過的知識點他絕對不會錯。從高一到高三一直是全校第一。」代老師說,「有些同學會去上各類培優班、銜接班,但回到學校後就不願意聽老師講課了,最後知識點弄得似懂非懂。但李思童上課跟得很緊,在學校就學完、學好。」
沒有培訓班的經歷,李思童歸結於自己有「不那麼急功近利而嚴苛的父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擁有自主學習的熱情。這兩點,就是李思童引以為傲的「二有」。
李思童說「我擁有學習的熱情,因為我能從學習中發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成了推動我學習的永動機。」比如語文課上,學習杜甫的《蜀相》、陸遊的《書憤》,李思童會特別好奇:自古英雄何其之多,為什麼單單諸葛孔明引來許多人的憑弔追思呢?帶著這樣的問題,他去讀《三國演義》,讀《三國志》。去了解唐代的安史之亂,去探究南宋的屈辱苟安,走進杜甫,走進陸遊。感受自古以來就流淌在知識分子血液中的拳拳愛國之心。也正是自主學習的態度,讓他把學習當成了快樂的事情。
傳承父母 長大後我要成為你們
邢李沛沛選擇學醫,則更有些水到渠成的味道。他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母都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的醫生。因為父母工作忙,從小邢李沛沛放學以後就到醫院等父母下班。到了寒暑假,媽媽的病理科辦公室就成了沛沛的遊樂園。
長大一點,沛沛開始給叔叔阿姨們「打工」:幫忙打報告,擺放切片,每一項「工作」他都學著大人的樣子一絲不苟的完成。其他小朋友還在見到「白大褂」就哇哇大哭的年紀,沛沛已經明白醫生救死扶傷,是最了不起的人。
疫情期間,邢李沛沛的爸爸從感染科調到發熱門診進行支援,媽媽則在病理科堅守。高三衝刺最艱難的時候父母不能陪在身邊,邢李沛沛反而從家裡需要被照顧的對象變身為成熟懂事的「小管家」。
深知父母「抗疫」艱辛,沛沛在上網課之餘還自己動手研發了幾道菜品,來犒勞家裡的兩位白衣戰士。「想給爸媽一個愛的鼓勵,就照著網上的菜譜學做飯。我做的咖喱魚丸和黑椒牛肉收到的反饋最好。」他自豪地說。第一次嘗到兒子做的飯菜,父母感動極了,不停的誇獎兒子:「很不錯,味道好極了!」
高考前,邢李沛沛的目標是考上華中師範大學,希望將來當一名物理老師。經歷了新冠疫情,尤其看到父母堅守在一線白衣執甲,救死扶傷不計生死,給了他太多震撼和力量。邢李沛沛悄悄改變了目標:「原本我想衝一衝爸爸的母校,華中科技大學的同濟醫學院。希望將來和爸爸並肩作戰,抗擊病魔。」
讓邢李沛沛沒想到的是,自己高考超水平發揮,考了688分,這也是他第一次總分超過680分,清華大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今後在清華大學好好磨練自己,將來成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邢李沛沛說。
在英語老師代若谷的眼裡,邢李沛沛是一個「非典型學霸」。「沛沛同學心態特別好,愛玩,但在學習中懂得使『巧』勁兒。」代老師說,邢李沛沛分析能力強,碰到陌生題型他不追求答案,反而喜歡琢磨出題人的考察角度。「他會分析高考的考題風格,甚至會點評出題人的水平。」
同樣都是「學霸」,李思童對邢李沛沛的評價是:「全面且均衡」。「他不僅學習好,興趣也廣泛,而且每一項都能做到高水平。」李思童一直把邢李沛沛當作值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朋友。
「他打羽毛球很厲害,甚至跟體育老師比都難分伯仲。」李思童說。高二上學期,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邢李沛沛發揮自身特長創建了十一中羽毛球社。邢李沛沛擔任社團群主,定期組織大家一起打球,還兼職給「球友」們當陪練。「現在羽毛球社都發展到五六十人了,不過我們這一屆畢業後也就退社了。」邢李沛沛有些遺憾的說。
除了羽毛球,各類運動項目邢李沛沛都會搶著「嘗鮮」。他也是十一中較早接觸飛盤運動的同學,經常能在操場上看到他和同學們飛奔的背影。「算是普及小眾運動嘛,大家在一起也可以放鬆一下。」趁著暑假,邢李沛沛已經報了駕校和吉他課。「大學還有很長時間可以慢慢讀,現在我要趕緊提高一下藝術素養,爭取開學前能彈出兩首小曲子。」他笑著說。
為小夥子們點讚!
來源:楚天都市報
記者:狄鑫 通訊員:曹斌 蘇敏
編輯:姚贇 實習編輯: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