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同班兩小夥考上名校本碩博連讀,都因疫情立志學醫

2020-12-23 楚天都市報

「穩了穩了!清華投檔了」「李老師,北大預錄,就等通知書了。」前天一早,武漢市第十一中學原高三(1)班班主任李坤的手機響個不停,接連收到同學們的報喜消息。

今年高考,李老師班上的同學們發揮出色,全班分數過600分,均分646分,被稱作該校2020屆高考最牛班。

該班級

邢李沛沛和李思童兩名同學

分別以理科688分和684分的好成績

被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

和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

更巧的是!

兩人都考上了臨床醫學

八年制本碩博連讀

左至右為李思童、班主任李坤、邢李沛沛

時代召喚 學霸班八人立志學醫

優秀的人從來不是一夜之間變得優秀。說起自己班上兩名「學霸」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醫學專業,李坤老師表示:「有些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今年武漢突發新冠疫情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大觸動。」李坤告訴記者,邢李沛沛和李思童最初的高考志願並非醫學,兩人分別考慮的是師範類專業和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直到高考前夕兩人才最終下決心學醫。

原來,為了紓解高考與新冠疫情帶來的雙重壓力,2月份上網課期間,李坤給全班同學布置了一項作業:讓大家寫下隨筆與老師「書信」交流。收上來的隨筆中,很多同學都將自己的成長放在全民戰疫的背景中,流露出家國情懷。

李思童在隨筆中寫下:「肺炎疫情給武漢帶來巨大壓力,但全國人民的支持、各地醫護人員的及時馳援,為這個冬天帶來一股暖意,讓我們感受到善良的力量與生命的可貴。非常時期,身為高三學生的我們,不僅應保證身體健康,更應該珍惜時間,用可貴的青春年華譜寫自己的精彩樂章,在不遠的6月展現風採。」

包括邢李沛沛和李思童在內,李坤老師班上一共有8名同學報考醫科大學或醫學專業,並全部被錄取,超過全班人數的五分之一。李老師坦言,這樣的「學醫熱」自己以前還從沒經歷過。李坤也送出寄語:「學醫是一條艱苦而漫長的道路,希望兩位同學能像高中時一樣,保持熱忱堅守初心,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為了人類健康事業而奮鬥。」

追隨偶像 他放棄清華強基計劃

「我最終決定報考醫學專業,是被一張照片深深觸動了。」李思童說,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掛帥出徵,坐高鐵餐車逆行來漢的場景,深深打動了他,「那一刻對醫生護士肅然起敬,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信心和動力。」

寒假期間,李思童在網上了解了許多有關鍾南山院士的事跡。對這位白衣執甲,永遠站在戰疫第一線的醫者充滿欽佩之情,因此寫下了前面那段隨想。從此,李思童的心裡就埋下了一顆種子:「我想成為像鍾南山一樣,為人民服務,敢醫敢言的好醫生。」

正因如此,李思童在成功入圍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後,毅然決定放棄基礎物理,轉而一心憑文化成績衝擊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臨床醫學專業。「北大醫學部也是鍾南山院士的母校,若有幸成為校友,就能離偶像近點。」李思童的臉上露出對未來的憧憬。

李思童曾在一封自薦信裡調侃自己是「平凡無奇高中生 一無二有走天下」。這「一無」是指「無培優」。當一部分同齡人泡在各類培訓班裡長大時,李思童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上過校外培優班。

這一點也令李思童的英語老師代若谷直呼「神奇」:「李思童是我最欣賞的一類學生,上課效率非常高,只要講過的知識點他絕對不會錯。從高一到高三一直是全校第一。」代老師說,「有些同學會去上各類培優班、銜接班,但回到學校後就不願意聽老師講課了,最後知識點弄得似懂非懂。但李思童上課跟得很緊,在學校就學完、學好。」

沒有培訓班的經歷,李思童歸結於自己有「不那麼急功近利而嚴苛的父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擁有自主學習的熱情。這兩點,就是李思童引以為傲的「二有」。

李思童說「我擁有學習的熱情,因為我能從學習中發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成了推動我學習的永動機。」比如語文課上,學習杜甫的《蜀相》、陸遊的《書憤》,李思童會特別好奇:自古英雄何其之多,為什麼單單諸葛孔明引來許多人的憑弔追思呢?帶著這樣的問題,他去讀《三國演義》,讀《三國志》。去了解唐代的安史之亂,去探究南宋的屈辱苟安,走進杜甫,走進陸遊。感受自古以來就流淌在知識分子血液中的拳拳愛國之心。也正是自主學習的態度,讓他把學習當成了快樂的事情。

傳承父母 長大後我要成為你們

邢李沛沛選擇學醫,則更有些水到渠成的味道。他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母都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的醫生。因為父母工作忙,從小邢李沛沛放學以後就到醫院等父母下班。到了寒暑假,媽媽的病理科辦公室就成了沛沛的遊樂園。

長大一點,沛沛開始給叔叔阿姨們「打工」:幫忙打報告,擺放切片,每一項「工作」他都學著大人的樣子一絲不苟的完成。其他小朋友還在見到「白大褂」就哇哇大哭的年紀,沛沛已經明白醫生救死扶傷,是最了不起的人。

疫情期間,邢李沛沛的爸爸從感染科調到發熱門診進行支援,媽媽則在病理科堅守。高三衝刺最艱難的時候父母不能陪在身邊,邢李沛沛反而從家裡需要被照顧的對象變身為成熟懂事的「小管家」。

深知父母「抗疫」艱辛,沛沛在上網課之餘還自己動手研發了幾道菜品,來犒勞家裡的兩位白衣戰士。「想給爸媽一個愛的鼓勵,就照著網上的菜譜學做飯。我做的咖喱魚丸和黑椒牛肉收到的反饋最好。」他自豪地說。第一次嘗到兒子做的飯菜,父母感動極了,不停的誇獎兒子:「很不錯,味道好極了!」

高考前,邢李沛沛的目標是考上華中師範大學,希望將來當一名物理老師。經歷了新冠疫情,尤其看到父母堅守在一線白衣執甲,救死扶傷不計生死,給了他太多震撼和力量。邢李沛沛悄悄改變了目標:「原本我想衝一衝爸爸的母校,華中科技大學的同濟醫學院。希望將來和爸爸並肩作戰,抗擊病魔。」

讓邢李沛沛沒想到的是,自己高考超水平發揮,考了688分,這也是他第一次總分超過680分,清華大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今後在清華大學好好磨練自己,將來成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邢李沛沛說。

在英語老師代若谷的眼裡,邢李沛沛是一個「非典型學霸」。「沛沛同學心態特別好,愛玩,但在學習中懂得使『巧』勁兒。」代老師說,邢李沛沛分析能力強,碰到陌生題型他不追求答案,反而喜歡琢磨出題人的考察角度。「他會分析高考的考題風格,甚至會點評出題人的水平。」

同樣都是「學霸」,李思童對邢李沛沛的評價是:「全面且均衡」。「他不僅學習好,興趣也廣泛,而且每一項都能做到高水平。」李思童一直把邢李沛沛當作值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朋友。

「他打羽毛球很厲害,甚至跟體育老師比都難分伯仲。」李思童說。高二上學期,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邢李沛沛發揮自身特長創建了十一中羽毛球社。邢李沛沛擔任社團群主,定期組織大家一起打球,還兼職給「球友」們當陪練。「現在羽毛球社都發展到五六十人了,不過我們這一屆畢業後也就退社了。」邢李沛沛有些遺憾的說。

除了羽毛球,各類運動項目邢李沛沛都會搶著「嘗鮮」。他也是十一中較早接觸飛盤運動的同學,經常能在操場上看到他和同學們飛奔的背影。「算是普及小眾運動嘛,大家在一起也可以放鬆一下。」趁著暑假,邢李沛沛已經報了駕校和吉他課。「大學還有很長時間可以慢慢讀,現在我要趕緊提高一下藝術素養,爭取開學前能彈出兩首小曲子。」他笑著說。

為小夥子們點讚!

來源:楚天都市報

記者:狄鑫 通訊員:曹斌 蘇敏

編輯:姚贇 實習編輯:劉晴

相關焦點

  • 牛!同班兩同學考上清北本碩博連讀,都因疫情立志學醫
    其中,邢李沛沛和李思童兩名同學分別以理科688分和684分的好成績,分別被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和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巧的是,兩人都考上了臨床醫學八年制本碩博連讀。左至右為李思童、班主任李坤、邢李沛沛時代印記 學霸班八人立志學醫優秀的人從來不是一夜之間變得優秀。
  • 都因疫情,武漢同班兩學霸考上清北立志從醫
    【都因疫情,武漢同班兩學霸考上清北立志從醫 】今年高考,武漢市第十一中學高三(1)班學生發揮出色,全部超過600分,均分646分,被稱為2020屆高考最牛班。其中,邢李沛沛、李思童同學,分別以理科688分、684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
  • 同班兩學霸考上清北立志從醫 均為8年本碩博連讀 還有6名同學也因疫情學醫
    巧的是,兩人都選擇了臨床醫學八年制本碩博連讀。時代召喚 學霸班八人立志學醫優秀的人從來不是一夜之間變得優秀。李坤坦言,這樣的「學醫熱」,他以前從未經歷過。他寄語這8名同學:「學醫是一條艱苦而漫長的道路,希望你們未來能像高中時一樣,保持熱忱、堅守初心,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為了人類健康事業而奮鬥。」
  • 廣西博白縣中學一學霸考上北京大學本碩博連讀,同班同學全上一本
    在填報志願時,龐華程選擇了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碩博連讀8年),並最終如願以償。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除了兼顧興趣愛好,並結合自己的分數做出綜合考量之外,還受到今年新冠疫情中偉大逆行者的影響。他學習成績優異,無論是年級的各次考試,還是參加玉林市的聯考都名列前茅,數理化的各級競賽也多次獲獎。現在,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臨床醫學的本碩博連讀,很了不起,我們為他驕傲。王老師相信,能到名校去實現人生抱負和價值,華程一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傑出人才!
  • 因疫情立志學醫,礄口這所高中同班兩「學霸」考上名校本碩博連讀
    無論是國際活動還是國際會議,交流都是通過英語。因此,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英語教育越來越重視,不斷尋找科學實用的英語學習方法。英語學習無數次失敗的經驗告訴我們,學英語要從兒童抓起。如果非英語國家的人從3-4歲開始不斷學英語,到成年時他們的英語有希望達到接近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英語水平;若從9-10歲開始學英語,則有一定的差距;若11歲之後才開始學英語,則會有明顯的差距。
  • 武漢一學霸班8人因疫情學醫 其中兩人考上清華北大
    武漢一學霸班8人因疫情學醫 其中兩人考上清華北大】今年高考,武漢市第十一中學高三(1)班學生發揮出色,全部超過600分,均分646分。班上共有8名同學報考醫科大學或醫學專業,並全部被錄取。其中,邢李沛沛、李思童同學,分別以理科688分、684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
  • 臨床醫學八年制本碩博連讀的淘汰機制是利還是弊?
    學醫,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每個醫生的美好願望。但是學醫是一個很漫長很辛苦的歷程,有人堅持了,也有人放棄了。特別是學制為八年的本碩博連讀的學生,有人雖然考上了,但並不一定很適合讀,其中的一部分硬著頭皮在堅持,心已不在那裡,學業水平卻提不上去,卻在耗費著自己的青春,為的就是圖個八年後能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對於這樣的一部分人,是不是應該實行淘汰機制,讓其有更好的選擇呢?
  • 中國「軍醫大學」從4所變為3所,考上畢業包分配,可本碩博連讀
    它已經改變了原本軍校的屬性,考上畢業就不再包分配了;其實雖然南方醫科大學不再是一所軍醫大學,被劃分為地方所屬,但是它依舊是南方一所實力強悍的醫科大學,雖然非985、211工程建設高校和非「雙一流」建設高校,但是南方醫科大學也是國內綜合實力排名靠前的一所醫科大學,值得報考。
  • 青大最牛考研宿舍 6小夥集體考上名校(圖)
    6個小夥子都考上研究生,他們感到很自豪。本報記者 張曉鵬攝本報5月16日訊(記者 張杰)同一個宿舍,6個大男孩一起考研,結果全部被重點院校錄取。近日,考研複試錄取工作塵埃落定,青島大學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同宿舍6人全部考上名校研究生,在學校引起轟動。中科院、浙江大學、吉林大學……這是今年青大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同宿舍孫亮等6人的考研成績單。在這個宿舍裡,舍長孫亮以394分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天津大學錄取,碩博連讀。其舍友王俊發、劉其達、石磊、趙勇、張元洪分別被東華大學、中科院、吉林大學、中科院納米材料科學中心、浙江大學錄取。
  • 14歲少年考上北大本碩博連讀 惡補社會實踐(圖)
    14歲少年考上北大本碩博連讀 惡補社會實踐(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2日 04:18 來源:齊魯晚報          [內容速覽]14歲的滕州一中學生丁善龍以667分、滕州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績被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部錄取,學制8年,本碩博連讀。
  • 姐妹花考上川大本碩博連讀,網紅兄弟一起上清華
    學霸姐妹花一同考川大,還都是醫學八年制本碩博連讀!王雙文(左)和王雙成 來源:四川大學山東雙胞胎考生王雙文、王雙成在今年高考中,分別以661分和665分的成績被川大臨床醫學八年制錄取和川大口腔醫學八年制錄取。這對雙胞胎是山東威海人,媽媽是會計師,爸爸是工程師。姐妹倆從小都有醫生夢醫生夢,在姐妹倆小時候就種在了心裡。
  • 雙胞胎姐妹同時考入川大醫學八年制本碩博連讀
    牛!雙胞胎姐妹同時考入川大醫學八年制本碩博連讀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4日訊(記者 陳淋)雙胞胎同時考入同一所大學,同樣都學醫,同樣是本碩博連讀,這是一種什麼體驗?四川大學雙胞胎學霸姐妹花新生王雙文、王雙成體驗了一把。姐妹倆來自山東威海,媽媽是會計師,爸爸是工程師。
  • 本碩博連讀的博士,比後考取的博士強嗎?學長:學歷一樣,沒區別
    不論你是北大本碩博土著,還是你研究生不知道哪個學校,後來考上了北大博士,在學歷層面都是正兒八經的北大博士,就職後,晉升職稱是一樣的,沒有啥區別。隨著就業難的日益加劇,讀碩是最基本的,讀博才能更顯示自己的實力,那麼問題來了,本碩博連讀的博士,實力強於後考取的博士嗎?
  • 本碩博連讀8年,博中學霸喜獲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
    在填報志願時,龐華程選擇了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碩博連讀8年),並最終如願以償。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除了兼顧興趣愛好,並結合自己的分數做出綜合考量之外,還受到今年新冠疫情中偉大逆行者的影響。他學習成績優異,無論是年級的各次考試,還是參加玉林市的聯考都名列前茅,數理化的各級競賽也多次獲獎。現在,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臨床醫學的本碩博連讀,很了不起,我們為他驕傲。王老師相信,能到名校去實現人生抱負和價值,華程一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傑出人才!
  • 三年修完學分提前畢業 考取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
    三年修完學分提前畢業 考取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 2018/04/04 00:1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楊凡 瀏覽:2308
  • 她是成語大會撒嬌女神,高顏值學霸,頂級名校的本碩博連讀醫科生
    近年來大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和電視節目屢見不鮮,其中不乏很多高顏值、高才華的選手,他們在節目和比賽中是觀眾喜歡的才男才女,其實他們還是刻苦學習的學生,是通過高考選拔出來的人才,都有自己所學的專業特長,也有一些偉大的志向。
  • 福建一學校六名高考學子因疫情立志學醫
    受訪者供圖東南網9月10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記者今日獲悉,今年高考,來自福建西山學校2020屆兩個班的學生發揮出色,共有6名同學報考重點醫科大學或醫學專業,並全部被錄取。立志長大後要當醫生救死扶傷福建西山學校相關人士介紹,疫情期間醫務人員奮戰在一線的事跡和精神打動了他們,因此選擇醫學專業成為這兩個班的熱門報考專業,這兩個班學生平時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小的時候,我就想當醫生救死扶傷。今年疫情期間,全國各地醫護人員支援湖北的舉動讓我震撼不已。
  • 高考志願填報改革,各大名校的本碩博連讀成為高分生源的最佳選擇
    對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自從中國產生科舉制度以來,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那麼勤奮讀書都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投資,走進現代中國,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就像是曾經的高考,高分進入名校,畢業分配得到穩定的工作,然而當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不再是包分配製度
  • 本碩博連讀的第三年,我才徹底的讀完了第一篇論文
    剛開始的時候,有很多的學弟學妹來問我有關於要不要讀博士的這個問題,更多的,是要不要選擇本碩博連讀。那個時候我和他們說:「現在碩士生在社會上都很普遍了,趁著年輕,有機會讀博士那麼一定要讀,博士畢業之後工作福利很好的」。那個時候,我真的是這樣的想的,因為我所有的師兄師姐也是這麼和我說的,同時選擇本碩博連讀確實存在很大的優勢。
  • 本碩博連讀的第三年,我才徹底地讀完了第一篇論文
    疫情期間,老師要求每周提交工作匯報,今天又是周日,沒有辦法,硬著頭皮寫。準確的說,不是寫,是編,這絕對是一個技術活,因為你要把一個禮拜十個小時的工作量「擴充」到七十個小時。今年,是我本碩博連讀的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