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相差25歲,卻活成了一對姐妹花!
2017年,正在西南醫科大學的露露考研失敗了;
2018年,露露進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她再次考研再次失敗了。
2019年,露露第三次考研,媽媽白永旗覺得露露學習狀態不對,心裡暗暗著急,卻不知該如何讓女兒更努力,為了鼓勵露露,媽媽趕在報名窗口關閉前,也同樣報名準備考研。
從單純的陪考媽媽到考研大軍,媽媽既能體會到孩子的艱辛,也無形中給予孩子壓力:我都能學,我都能考,你為什麼考不上?
這樣一來,露露開始卯足勁了。
精氣神打好了,落實到行動才是最重要的,白媽媽制定了嚴格又細緻的作息表:
露露在媽媽的帶動下,也開始進入高效率學習狀態,並經常和媽媽一起交流學習心得;
最後,這對母女雙雙考上了心儀的專業,媽媽感謝女兒讓她完成了自己的讀書夢,女兒也感謝媽媽這一路的精心陪伴。
特別喜歡這對母女的相處之道和相互鼓勵,共同上進的樣子。
吉田穗波是一名日本公立醫院的醫生,日常工作非常忙碌,還要同時照顧3個孩子,但是就是在這強壓下,她不僅考上了哈佛大學的博士,還在讀博士期間,又生了老四和老五,妥妥的人生贏家,一個人就活了幾個人的人生。
總結她的成功秘訣,也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下圖是她自己不斷改進自己的時間管理和日程表: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吉田穗波在不斷調整自己,極可能最大化地優化時間管理。
這樣張弛有度,也不錯過一分一秒,這位看似柔弱的媽媽,實現了自己所有的夢想。
說實話,每次看完吉田穗波的書,自己都想再重新參加一次高考,去考自己更加心儀的學校。
香港有部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裡面記錄了香港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甚至連懷孕也是掐著月份,希望能生在恰好的月份裡,因為那個學校每年只收10名一月份出生的孩子。
那位媽媽笑著說:大家都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所以他們精準地計算受孕時間,又去精準地計算孩子的出生月份,一切似乎都要在最完美的時刻,但是這種完美背後的刻意而為,不知道會引發多少焦慮的心情。
重慶有一位五年級的孩子在作文裡這樣描述他的媽媽: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瑤瑤的媽媽會做衣服,小魚的媽媽會開車,小林的媽媽會打桌球,小青的媽媽會畫畫。
當你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時,一轉身,卻發現這種犧牲在孩子的眼中有可能會一文不值。
當你一個勁擔心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時,自己都輸在了起跑線,情何以堪!
吉田穗波說:若要改變現狀,只能積極提升自己的程度。
當你不斷的去構建自己的挑戰天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的孩子也會慢慢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因為你正在用你的精神,不知不覺的滋養了孩子的內心。
高考是一段非常枯燥無味又高度緊張的時間,但是很多人回想起來,對那段日子記憶猶新,那種拼搏之後的巨大喜悅,其實在心裡是難以磨滅的記憶。
這世界沒有躺贏,只有你看不見的努力,做勵志媽媽,也是!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籤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讚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