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施工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誤區1:大一大二的時候好好玩玩,大三大四考研的時候再好好努力 。
誤區解答:
學習是一種習慣 當你習慣性逃課 習慣性抄作業 習慣性不思考的時候,你在想靜下心來學習,你會發現那是一種很件很難的事情。而且考研也會考大一學習的 高數 大二學習的 理論力學。這些課程你沒好好學,想考研的時候別人是複習,那你是自學。想想之間的差距吧。
我大一大二瘋玩 ,大三想考研靜下心來學習的時候。我發現我悲劇了,野慣了,靜下心來真的很難。
建議:想要考研 請從大一開始。
誤區2:上大學 ,書本上的知識都沒有用,以後都會到工地上(設計院)學習。
誤區解答:
這是大學時代的讀書無用論 。尤其是大四的才實習的的學長經常會和學弟學妹們說的話。這其實是他們沒有深入這個行業,所得到錯誤的答案。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這些才工作的人感覺大學學 的東西用不上,但是隨著工作的進行,大學所學到的知識會越來越明顯。
首先大學的測量實習,這個和大概是用的最緊密的了。沒有哪個工地不測量放線。
其次,大 學學的施工管理 ,施工法律法規。這些上課時聽得很沒意思的東西,在施工中確是和開發商 監理打交道所要知道的常識。可能有人說,我做施工,力學學的肯定沒用了吧。當工地上有臨時用房,臨時性建築,一些設備進場需要澆築基礎,此時如果你大學基本功學的夠紮實。做學些東西就是體現大學學習重要行的時刻了。 這些簡單的建築完全可以做出來的。搞施工都得考建造師,還有一些課程是建造師必考的科目,還是那句話大學好好學的時候,現在再來考這些證書就是複習。而你 沒好好學習。那你考證書的時候是自學。自學和複習哪個輕鬆,大家會自己判斷。
如果進設計院做設計的話,那整個大學學的東西基本上都有用,尤其是考註冊結構工程師的時候,基本上是要考大學學的每一門課程。
建造師 結構師 這些證書考取了就是錢。誰還說大學學的東西沒用,你就去鄙視他吧。
有的時候你覺得大學學的東西沒用上,其實有的時候學習的東西你應用到工作中,只不過你可能沒注意罷了。就像現在大家我們都在打字和看貼,這些都是我們一年級學習的結果。但是你每次看書,你應該不會這樣想,啊,這是我小學學習的知識,我用到了。小學學的東西真有用。
建議:好好上好大學每一門課程,包括毛概鄧論 。也許你哪一天要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的時候,可能會後悔毛概 鄧論的課沒好好上了。
誤區3:進設計院都得是研究生或者是考關係或者是經驗。
誤區解答:
有關係和是研究生 進設計院是比較容易 ,這是個充分條件 。但卻不是必要條件 。不見得 你不是研究生 ,你家沒有關係就進不了設計院。版主我如夢無痕…… 三流本科畢業,現在也在設計院混得挺 。
設計院不好找很大程度上和設計院工作招人和施工企業招人的方式有關。施工企業招人,去學校招人 去招聘會招人。因為施工企業一般比較大,都有好幾百人。有專門的HR,招人。所以大家覺得施工單位真好進。而設計院通常都是老闆管招人的,很少有專門管人力資源的人。
設計院一般不會去什麼招聘會招人,都是到一些建築英才)網 土木英才)網等專業的網站上招人。所以大家就覺得好像設計院都不招人一樣。其實很多設計院都是缺人的,員工都加班忙不過來。而老闆都不知道到哪去招人。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去試。你可以去這些專業的招聘網站上去找。或者百度搜索 你當地城市的名字 加上設計院
比如我是常州的,我就百度搜索常州設計院招聘或者常州結構設計招聘、常州建築設計招聘等等。有很多結果的。小馬過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老牛說水淺,松鼠說水深。也學你沒有老牛那麼強壯輕而易舉的過河,但是你不去試,你就會永遠過不了那條河。
當然找條河也不容易,大家可以去當地建設局網站上去找當地設計院的聯繫方式。很多外地掛靠設計院也都會在建設局備案的。其實很多掛靠的小設計工作室,河水也很淺的。一般的本科都可以成的,有的甚至大專 中專都收。關鍵是你要去找。
建議:不要自卑。勇敢去找設計院工作吧。
誤區4:先做施工在轉設計
誤區解答:
施工和設計是兩個不同的方向。說這句話的老師通常是沒有做過設計和施工的,碩士畢業或者博士畢業後直接就去學校教書的了,他們根本就不了解設計院和施工的就業形式。 做過施工的人,然後轉行做設計,的確會有些優勢,設計會合理一點,施工方便一點。
不過,做了兩年施工看似施工經驗多了,但是做設計更注重的是力學知識 CAD應用等。這些東西你搞了兩年施工早就忘沒了。相比施工學的那點知識,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做設計也可以經常去工地。而且做了幾年施工後在做設計,設計院不會因為你有什麼建造師證書有兩三年施工經驗,就給你高薪,和應屆畢業生相比沒有任何優勢。還是會和應屆畢業生一樣從1500一個月開始。那你前兩年的施工經驗就是浪費。而很有可能你做了兩三年施工已經三四千一個月了,這種心裡落差也很難克服的。認為自己沒什麼經驗,在施工單位工作幾年就有經驗去應聘設計院,那是不可取的。
建議:想進設計院 ,請從畢業開始。
誤區5:才畢業就去房產公司基建處
誤區解答:
進房產公司或者進基建處做甲方 ,相比與施工 設計 一開始的起薪大概是最高的。很多人都幻想在房產公司 或者大的企業裡升職為高管。
這是很不現實的。作為應屆畢業生去這些單位,很大程度上不會做到實質性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大都都是做跑腿的事情。跑設計院蓋章,拿圖紙,變更。沒事和施工的吹吹牛,和監理喝喝酒,跟本不會做什麼實質性的事情,說白了就是一個打雜的。
我一個同學才畢業在甲方做的事情居然是在工地上數那個渣土車每天的進出數量,這種事情誰不會做呢。真正做事情的人都是在施工單位或者設計院有工作經驗的人,到房產公司來做土建工程師,來審核圖紙,監督施工的這些角色才有前途,才會升級。
一應屆畢業生施工不會,設計不會,設計院設計的房屋含鋼量多了 ,設計不合理, 或者施工單位不按規範來施工,偷工減料,你都看不出來,你作為監督人確啥都不懂,只有被施工,監理和設計院忽悠的份,註定是一個悲劇的角色。
建議:一些女生想要穩定的工作可以畢業後就去甲方。作為男生 畢業後做幾年施工或者設計再去房產公司做甲方,才是比較明智的選擇。日後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誤區6:有能力考研的 覺得考研是浪費時間,不如工作。
誤區解答:
很多人覺得 讀研究生不如出去工作兩三年的經驗。這話只能說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話不是用在誰身上都正確的。是不是讀研,我覺得從三方面考慮:
一 興趣方向
如果你想做結構設計,喜歡力學。喜歡研究。喜歡有限元。那去考研吧
二 年齡
年齡其實也很重要,如果你本來一年級是八歲上的,高考還復讀了一年。這樣的話研究生讀出來差不多都快30了。作為女生,不得不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而如果你是六歲上的一年級。本來就比如少上兩年學。不考研究生真是可惜。我一同學,平時學習很好,但是就是想工作,就是這麼被我說服的。現在河海上研究生
三 能力
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不考研究生還是有些浪費。如果自己掛了不少課,本來考研就沒什麼希望。那就不要去跟風了。早點找工作吧。
建議:從事施工方向,研究生自然是和本科沒什麼兩樣。但是研究生進設計院或者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還是很受重視的。所以能考上研究生,就盡力去考吧。
誤區7:大學不逃課就白過了
誤區解答:
有的人覺得不逃課就白過了 。首先作為學生,縱使有一萬個理由,逃課都不是值得推崇的事情。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更是荒唐之極。也許你不喜歡某個老師枯燥無味的講課,也許你不喜歡某個課程。也許你覺得聽課是浪費時間。但是該上課就是該上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建議:也許在你逃課後,你沒聽到某個知識點,而要花費你課後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不見得你就是在節省時間。
誤區8:結構設計就是學會PKPM,預算就是學會廣聯達、魯班算量算,建築設計就是學會天正建築、3DS MAX。
誤區解答:
從1995年開始 差不多 建築 設計和結構設計都進入電子繪圖的時代 。現在結構設計電算已經代替了手算 。在我第一次接觸PKPM的時候,我也感覺到它的無比神奇。自認為學了PKPM就牛了。受此影響 我學過 SAP2000 算量, 3DS MAX。但是做到畢業設計的時候,才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這些軟體只不過是工具而已。有些工具甚至你學了根本沒用。
比如學土木的去學3DS MAX就是一個笑話。PKPM雖然代替計算工程,但是沒有代替你的思考過程和參數輸入過程。沒有紮實的手算功底,用PKPM就是瞎胡鬧。比如簡單的 PKPM中的STAWE參數中的周期折減。如果手算功夫到家了,自然知道是填多少。因為手算結構的混凝土例題上 寫的很清楚 考慮非承重構件對結構剛度的貢獻,要周期折減。
如果你沒有手算功夫不知道怎麼來的,別人就告訴你個經驗值0.7。到時候,一個結構四周全是玻璃幕牆 沒有隔牆,你在填0.7就是笑話。還有中梁剛度放大係數,手算梁板柱配筋的時候,梁剛度放大的原因也很清楚,考慮板作為梁的翼緣,會對梁的剛度做貢獻。所以要剛度放大。
同樣你不理解這個參數。當樓裡面是工業框架,沒有樓板,都是設備的時候。你在中梁剛度放大,那也是笑話。PKPM的參數很多都是和手算概念息息相關的。僅憑別人告訴你的經驗值,不去理解和思考,那只能是一個菜鳥。
相同的道理,在建築上就更是明白。沒有手繪功夫,沒有美術功底。你就算把天正建築的功能全部學會。你也設計不出來一個好的建築作品。更加搞笑的是有人對天正裡面自動生成立面和自動生成剖面如痴如醉。設計重要的體現之一就是立面的好看。自動生成的立面有什麼好看而言。有時間搗鼓那些沒有意義的功能,不如多畫一個鋼筆畫。而且只會依葫蘆畫瓢,畫出個建築圖出來,那不就叫建築設計。大家不要被一些建築軟體培訓的老師所誤導。
建議: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就業方向 ,和奮鬥目標。選擇合適的軟體,並且注重基本功的學習。才能做好設計。才能成為合格的結構工程師和建築師。技多不壓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社會大分工時代,需要的是某個方向上的高手。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做,很有可能最後什麼都沒學好。什麼也不是高手。做哪行都不行。
這位網友就基本犯了上面的好多錯,自認為學得越多越好,學會什麼軟體就厲害。
誤區9:土木行業辛苦、掙錢少、沒前途……教師、醫生、IT 、外貿、金融等專業有前途工作輕鬆不用加班。
誤區解答: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心裡 自己的大學是最不好 自己的行業是最不好 自己的工作是最不好的。上大專的說,自己不如本科 ,自己學校垃圾。上二本的說自己的學校垃圾,比不上一本的。上一本的說 自己的比不上清華北大同濟的 ,自己學校垃圾。我沒有什麼同學是清華北大。我猜想他們大概也會說 ,自己的學校比不上什麼外國某某大學,自己的學校垃圾吧。
這種誤區形成一種風氣。大家上高中的時候,不管在爛的學校都以自己學校為榮。可是上了大學,大家確都以自己大學為恥。真是一件奇怪的現象。而且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專業不好,而覺得其他的專業 好工作好。這其實也是一種誤區。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艱辛,可是也都自己的優勢。
當大家都覺得 教師好的時候。有誰想過教師需要和學生起來的差不多早,去看早讀 還要去看晚自習。大家都覺得IT好,可是誰有知道IT行業競爭的激烈。北大青鳥之類的培訓學校使得程式設計師 網絡管理員這些職位已經不是高薪的職位。大家都覺得金融 好,可是竟然行業對從業者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進不了銀行 以及一些證券投資公司 就意味這失業。都覺得醫生好。可是誰又知道醫生三班倒 值班的辛苦。學醫的時候解剖屍體的無奈.你只看到其他行業的光輝的一面,而忽視了艱辛的一面。
都覺得土木辛苦,其實其他行業碰到緊急的事情也難免加班,通宵。大家都覺得土木行業雖然在施工現場有的會很辛苦,可是土木行業也很瀟灑。在設計院畫圖會枯燥。但是看著硫酸紙從機器裡面出來那一刻的興奮也沒有什麼可以代替。
建議: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你看到某位同學在某個行業裡拿了高薪但是不代表整個行業都是高薪。每個行業都有月薪千把塊的菜鳥 ,每個行業也都有年薪百萬的高管和老闆。既然選擇或者被選擇了成為土木行業了,與其整天想著轉行,不如把自己的本行做好。你都有膽量敢做從來沒接觸過的沒學過的行業知識,為什麼就沒有膽量在自己的本行裡拼搏呢?
誤區10:土木行業一定會抽菸喝酒,不然沒前途,沒發展。
誤區解答:
在這樣的誤區下,很多原本不會抽菸喝酒的人,在畢業之前拼命地學抽菸喝酒。而有些很討厭抽菸喝酒的人,糾結於要不要學會抽菸喝酒。有的甚至因為自己不會抽菸喝酒而轉行。
抽菸喝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交流手段。的確有些酒桌上喝酒厲害的人,會受到領導的一些重視。在一些酒席上把把喝酒厲害的下屬帶著。有的時候在酒桌上也能認識不少朋友。但是你不會喝酒,你可以通過請朋友唱KTV,吃自助餐,釣魚,或者洗桑拿等其他交際手段,而不一定非得請吃飯喝酒。還有在單位,喝酒厲害的人,也只不過在酒桌上和領導接觸的時間多一些,看似機會可能多一些。但是是不是不會抽菸,喝酒的人,就永遠沒得提拔得不到重視呢?
答案顯然不是 。我們設計院有個抽菸喝酒都很厲害的人,領導每次出去應酬都帶著他。但是接到大工程,比較複雜的工程還是給我們單位技術最強的一位女生做。你喝酒厲害,只會使領導有應酬的時候想到你。而做工程,還是有過硬的技術才行。
建議:如果你有酒量 ,自然是好事,可以在酒桌上左右逢源,會多一些機會。但是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自己,有過硬的技術才是王道,有了過硬的技術同樣會有很多機會。不過抽菸無論怎樣都不值得推崇,既花錢 又損害自己的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如果要作為交流用,自己身上帶一包煙,碰到抽菸的人給上一根就行,不一定非得自己會抽菸。
以上建議 僅供參考,一個合格的大學生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區分正確和錯誤的思想,多思考所謂別人的經驗是否正確,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