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官媽(高級母嬰護理師)
小孩子帶來的歡笑永遠是最多的,你永遠不知他們的腦袋裡迸出什麼奇思妙想,就連平時寫的請假條,都能給很多人帶來好心情。
他們的請假條裡往往有恰到好處的錯字、絞盡腦汁編出的故事,以及真摯又直白的心思。老師看完笑出腹肌,不過各位家長們可能會氣炸,忍不住「家法伺候」,收拾收拾小崽子吧~
1、(如上圖)哈哈,這個小男生真是大膽又可愛,敢給自己爸爸的領導寫請假條,看來真的是很想他陪自己出去玩。雖然領導沒看到請假條,但爸爸還是願意完成這個承諾。
2、寫錯字的小朋友給人的歡樂是最多的,小小年紀就頭「婚」,以後是不是還有二「婚」三「婚」,老師下次可不給你批了。
3、真是一個很有感情的孩子,可惜你的名字讓老師拒絕,還是乖乖等到放學再陪它吧。
4、看來肚子是真的很疼,又是誇老師漂亮,又是給老師祝福,要多多注意身體呀。
5、這個小朋友,看名字應該是個男生吧,為了請假,真是什麼理由都能用得出來, 哈哈,是在把老師當傻瓜嗎。
6、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感情的小孩,看來平時和寵物的感情很好,希望老師給個批准。
7、這個小寶貝,連今年的日期也記不清楚,老師都忍不住發微博吐槽他:「孩子,2010年你才1歲。」而且這還是改過的日期,原本是想寫2009,他是把請假日期當成自己的生日了嗎?
其實看這些孩子的請假條,還是很容易知道,哪些小朋友是真的有請假的需求,而哪些小朋友只是想偷懶回家玩。不知道老師識破謊言後,會怎麼處理這些孩子。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也會發現孩子說謊的時候,這時,家長該怎麼做呢?
保持情緒穩定才最重要。
父母在發現孩子撒謊後,第一時間可能會焦慮、生氣:「我的孩子說謊了,我必須要懲罰他,讓他知道說謊是不對的。」
但生氣和懲罰起不了多大用,父母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撒謊的人,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問清楚孩子為什麼撒謊,然後根據目的來想對策。
幼兒撒謊的主要原因?
1、孩子可能混淆了假象和現實
研究表明,孩子4歲時,大腦的發育正處於高峰時期,這時的他們充滿想像力,還很容易混淆現實和想像。
他們在極度渴望自己擁有某樣東西、做成某件事情時,會想像自己得到了、做到了,記憶混淆之後,就真的認為已經得到、做到。
因此大人常常會發現自己4歲左右的孩子總在撒謊,屢教不改,而且調查發現,4歲孩子說謊的比例達到90%。
2、逃避
為了逃避責備、不願做某件事而撒謊,也在孩子中很常見,當孩子把玩具弄丟時,為了不被責罰,可能會說自己送給別人了,或放在哪裡了。
3、善意的謊言
孩子也有注意他人感受的時候,也會因為怕影響別人的心情,而撒個慌。研究表明,大部分孩子在7歲之後會使用「善意的謊言」。
比如明明覺得對方的飯菜做得不好吃,還是會說「好好吃啊!」
4、他人影響
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身邊人喜歡說謊、講話誇張,他就很容易模仿,然後養成一樣的性格。
例如:一些過度謙虛的父母,在得到別人的誇獎時,會把自己的成績說得沒那麼突出,孩子也是。
5、獲得關注
孩子的想像力豐富,他們可能為了得到他人的注意,而故意誇張某個事實,想要一塊手錶時,會對父母說:「班上的小朋友都有了,我也要。」實際上,只有一個小朋友擁有。
孩子撒謊時,父母如何引導他們?
1、幫孩子分清虛幻與現實
正確教導孩子表達自己想像的東西,比如教他們用「我想要······」「我想做······」等詞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孩子分不清想像和現實時,家長可以及時提醒他,如果覺得孩子的謊言無傷大雅,充滿想像力,也可以引導他繼續描述,鍛鍊思維。
2、直接要求
兒童發展學研究者李康,調查發現,即使家長對撒謊的孩子說教、懲罰,也不能避免和降低孩子說謊的次數。
如果想阻止孩子說謊的行為,當時就直接提醒:「要保證說真話哦!」
3、做好榜樣
父母害怕孩子說謊,是希望他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但說謊並不代表道德低下。家庭的影響對孩子是最重要的,有道德高尚、為人真誠的榜樣,他們的品格才可能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