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山信俗遊 | 走陳靖姑文化拜謁線路,為祖國祈福祈願

2020-12-20 騰訊網

閩江之畔

有個美麗的女神叫臨水娘娘

她臨水飄飄,飛躍彩虹

青雲紫霞為她讓路

海峽之畔

有個偉大的女神叫臨水娘娘

她臨水飛舞,跨越海峽

旭日光華賜她神力

她就是

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

是「救產、護胎、佑民」的

「婦女兒童保護神」

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

2008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倉山區著力打造陳靖姑文化品牌,2008年至2019年倉山區已連續舉辦十二屆「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吸引了眾多海峽兩岸的信眾,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推進了海峽兩岸的友好往來,促進兩岸的民俗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的骨肉感情。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

不若趁著國慶假期

走陳靖姑文化拜謁線路

為祖國祈福祈願

陳靖姑文化拜謁線路

順天聖母陳靖姑故居——許真君祖殿——塔亭臨水陳太后祖廟——祈雨處、龍潭角——陳靖姑主題公園(規劃中)

No.1

順天聖母陳靖姑故居

史料記載,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正月十五寅時,靖姑降生於此處。據《閩都別記》「夫人臨盆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庭,閭裡稱其,引為吉兆」。歷經歲月更迭,歷史上幾番修葺。現存故居為2016年翻修,佔地面積近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平方米,現存牌坊、山門、拜亭、正殿、龍泉古井等建築,常年百花爭妍、綠竹長青。

故居現由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負責日常管理維護,開展閩臺兩岸及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臨水文化交流、文創開發與運營、新媒體宣傳推廣等。近年來不斷發展新興手段弘揚臨水文化,吸引年輕人參加。故居充分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進行線上文化宣傳;同時開發臨水文創產品,如平安掛件、書籍、書籤、儲錢罐以及開展新春百位兒童免費過關、請花等線下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2019年6月,故居被授予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範基地。

No.2

許 真 君 祖 殿

許真君祖殿(以下簡稱祖殿)俗稱「下池法主廟」,位於福州市倉山區臨江街道下池小區內。

相傳該殿始建於唐朝中期,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有史可稽者,亦有百餘年之久。祖殿奉祀主神為許真君,名許遜,字敬之,系道教閭山派道祖,天府「四大天師」之一(餘為張天師、葛洪、薩守堅)。他又被尊稱為旌陽祖師、慈濟君、許真人。宋代徽宗皇帝敕封他為「神功妙濟真君」,故俗稱許真君。

No.3

塔亭臨水陳太后祖廟

重新修繕後的塔亭臨水祖廟

塔亭臨水陳太后祖廟、塔亭順懿祖廟俗稱塔亭娘奶祖廟。位於倉山區臨江街道上藤社區塔亭路6號,是福州地區供奉臨水陳夫人的祖廟。

據《福州地方志》記載:「福州話稱母親為娘奶,神以此名,乃尊之也」。娘奶名號頗多,其中最愛人尊敬的是臨水陳夫人。舊時光福州城區就有廟十三所,塔亭娘奶廟位於下渡,是臨水陳夫人的娘家廟,也是福州地區修建最早的祭祀臨水陳夫人的宮觀之一,所以被稱為「祖廟」。

No.4

祈雨處、龍潭角

龍潭角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倉前街道,與中州島和蒼霞隔閩江相望。

龍潭角是倉山以前的古渡口,本名"龍潭窟",相傳江中有一條白龍,臨水陳靖姑夫人故居古井與龍潭角相通。

在龍潭角江邊有一座懸空在閩江上的廟叫龍潭角祈雨處、放生首池。在門上兩位門神威武的守護在兩邊。進得門來,腳下十分逼仄,只容下一株大榕樹和一個懸空小廟。江水蒼綠,從眼前無聲地流過。廟裡中間供奉的就是閭山祖天師許真君,一邊供奉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另一邊臨水陳太后陳靖姑、林二娘,李三娘三姐妹。

趁著國慶假期,

來這裡走走吧!!!

END

整理編輯 | 小倉

圖文來源 | 綜合倉山區旅遊事業發展中心、911九叔的博客、福州新聞網、福州老建築百科、平話、樂享遊玩、網絡等

特別註明:以上圖文版權屬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臺灣進香團赴莆田陳靖姑祖廟朝聖 交流信俗文化
    臺灣進香團赴莆田陳靖姑祖廟朝聖 交流信俗文化 2016年11月18日 09:38   來源:湄洲日報
  • 陳靖姑(順天聖母 臨水陳太后)
    福建省民間稱之娘奶、夫人奶、臨水夫人、臨水陳太后、順天聖母等。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父親陳昌為朝廷戶部郎中,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叄歲去閭山(閭山為道教秘境,在福州閩江底。參見《閩都別記》)學法,十五歲學成歸來。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1]。2008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行攝古厝 清涼一夏」2019福州倉山納涼季啟動
    閩劇、陳靖姑信俗文化表演、茉莉花茶文化展示……8月13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串燒快閃表演在福州火車南站二樓候車大廳上演,吸引來往旅客駐足欣賞。原來這是「行攝古厝清涼一夏」2019福州倉山納涼季啟動儀式的現場。
  • 臺青福州天后宮體驗端午節俗 網絡直播兩岸同源信俗文化
    臺青福州天后宮體驗端午節俗 網絡直播兩岸同源信俗文化 2020-06-25 20:51:40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6月25日電(記者 劉可耕)「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25日傳統端午節,在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舉行的兩岸青年共同體驗端午節習俗主題活動,吸引在福州的臺灣青年前來體驗榕臺同源的信俗文化。參加在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舉行的兩岸青年共同體驗端午節習俗主題活動的在榕臺青拜謁媽祖神像。
  • 6月13日,陳靖姑文化節線上直播,讓我們雲端相聚祈福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臺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作為世界陳靖姑信俗文化中心,每年都有上百萬的信眾來到臨水宮祖廟,頂禮膜拜、請香接火。此次直播,小新將從這裡為您開啟,陳靖姑文化節之旅。
  • 信俗文化牽起「兩岸一家親」
    (臺海觀瀾)信俗文化牽起「兩岸一家親」中新社福建寧德1月7日電 (記者 葉茂)在福建,媽祖、陳靖姑、閩王、開漳聖王等眾多與臺灣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信俗文化,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橋梁與紐帶。目前,全球陳靖姑信眾達1.2億人,尤以福建與臺灣為多。其中,臺灣主祀陳靖姑的宮廟有500多座,配祀的宮廟有3000多座,信眾逾千萬人。黃光輝說,每年到祖廟進香祈福的臺灣信眾越來越多,2019年有登記的臺灣團隊就有120多個,共計1萬餘人次。
  • 兩岸共祭臨水夫人 「陳靖姑信俗」賦予婚育新風尚
    兩岸共祭臨水夫人 「陳靖姑信俗」賦予婚育新風尚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年03月08日19:25   中新網福州3月8日電(張羽)8日,第三屆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在福州市倉山下渡陳靖姑故居舉行
  • 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福州啟動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2月9日電 (記者 劉可耕)9日,中國南方「小年」,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在福州倉山陳靖姑故居啟動,來自陳靖姑信俗宮廟的代表和民眾共同見證了這場文化盛事。福州陳靖姑故居前,不少書法家參與現場書寫春聯,贈與現場市民,送上節日的祝福。
  • 泰順最大的夫人宮-陳聖母宮
    清朝初期,莘陽觀音亭毀於大火,僅存一堵白色粉牆,人們便稱此地為白粉牆。白粉牆是泗溪鎮政治、文化、商貿中心,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順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橋東溪橋;有泰順最大的陳夫人宮廟和名聞遐邇的二月二陳夫人信俗。南宋時期,白粉牆和鄰村下橋村林姓曾出了數十位進士,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 7月3日,大同市關帝廟廣場隆重舉行「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
    當天,「第五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在大同市大關帝廟廣場隆重舉行。「忠、義、仁、勇、禮、智、信、孝」千百年來作為中華民族的行為準則深入人心。關公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值得弘揚和傳承。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關公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真正實現關公文化的時代價值,大同市文化和旅遊局、文物局、古城管理委員會、大同關公文化傳承中心、大同市《三國演義》研究會等單位舉辦了第五屆大同市關公主題文化系列活動,七月三日的第五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是系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 《請舍人哥咒詞》中的陳靖姑信俗
    福建、臺灣等民間稱之娘奶、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陳奶夫人、順天聖母等。她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 ,與出自福建莆田的「海上女神」媽祖林默娘齊名。2008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浙江蒼南辦兩岸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盼增進鄉情
    浙江蒼南辦兩岸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盼增進鄉情 2017-05-25在剛剛落幕的第三屆兩岸(蒼南)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活動上,浙江省溫州市臺辦副主任張振宇如是說。浙江蒼南辦兩岸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 溫州臺辦 提供 攝  此次文化交流活動在溫州蒼南舉行,以「鄉親鄉音故鄉情,兩岸兩廟一家親」為主題,包括迎親、省親、座談會等活動。其中分別在龍港鯨頭楊府殿和馬站玉蟾洞楊府殿舉辦了迎親活動。
  • 慶國慶迎中秋 福州倉山古韻「喚」新顏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9月29日電 (葉秋雲)「良辰吉時,庚子年中秋拜月祈福典禮起始……」9月29日晚,華燈初上,夜幕降臨,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一群身著漢服的女子領銜,傳統中秋拜月習俗在此展示。
  • 第三屆兩岸(蒼南)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溫州舉行
    第三屆兩岸(蒼南)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溫州蒼南舉行。(圖片來源:溫州市臺辦)中國臺灣網5月27日溫州訊 日前,第三屆兩岸(蒼南)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溫州蒼南舉行,來自臺灣基隆大德山楊府廟的85位臺灣鄉親應邀前來參加活動。
  • 南臺島首部古村人文檔案《倉山梁厝歷史文化概覽》出版
    《倉山梁厝歷史文化概覽  》封面  。  福州新聞網1月1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 文/攝)講述三江口「三坊七巷」前世今生的《倉山梁厝歷史文化概覽》,昨天正式與讀者見面。該書由本報副總編劉琳和閩江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史玄之博士共同著述,倉山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策劃,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據悉,這是南臺島第一部古村人文檔案,也是配合三江口開發而完成的第一個古村歷史文化調查報告。  倉山區梁厝村被稱為三江口的「三坊七巷」,形成於南宋,宋代大儒朱熹是梁厝村形成的重要功臣。
  • 柘榮縣的陳靖姑信俗文化
    陳靖姑信俗在柘榮傳承有600多年歷史,柘榮鄉村分靈宮廟多達24座。在全縣10餘萬人口中,信眾達到8萬之眾,其信俗活動中「還古願」、「兒童過關」、「演奶娘戲」等在閩浙一帶久負盛名。2017年,柘榮陳靖姑信俗被列入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古厝迎新年味濃,倉山和你在一起!
    為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民族傳統節日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營造倉山區歡樂喜慶、文明祥和、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