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還沉浸在兒子年初寒假歸來的喜悅中,如今一眨眼,春學期卻馬上就要結束了,這個學上的,真不知道是過於輕鬆還是太沉重。回不去的學校,容不下的故鄉,進不了的實驗室,沒有試卷的期末考……這半年裡,疫情把我們鬧得,全都亂了套。
原本覺得送兒子去讀了大學,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可誰知,這個創造了歷史之最的寒假,不僅宅家跨越了整個學期,還要繼續連著暑假。沒辦法,現實逼得我這個已經放飛了一年多的媽媽只得再次回歸廚房,重新研究美食。但太長時間的閒散,已經有點不太適應,於是,每天關注回京的消息,便成了一天中的頭等大事。可誰知,在剛要見曙光的時候,北京卻二次復發,這下真的有點令人絕望。
但我們還算不上最糟的,比我們更鬱悶的,是那些畢業季的學長。這幾個月,本應在圖書館瘋狂碼字備戰畢業答辯,或者聯繫大公司去實習,可如今,卻只能宅於家……
家裡沒有資料、沒有實驗室、出不了實驗結果、得不到數據,這種情況下的畢業論文又該怎麼去完成?總不能憑空捏造、自己杜撰吧。即便到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論文,也簡化通過了網辯,可面對這種現狀,畢業後又該何去何從呢?想起這一切,學長們感覺壓抑的透不過氣來。
正常年,畢業後可以保研、考研、出國留學、就業、考公等多種途徑,可如今卻感覺這麼些路,路路都出現了擁堵。除了受疫情影響的經濟蕭條,應屆畢業生比去年暴增40w、僧多粥少的大環境,應該也是今年難度增大的原因之一。
下面先說一下出國留學這條路。
這些費盡了千辛萬苦已經拿到世界名校offer的人中龍鳳,此時本應歡天喜地、擺宴慶祝,可如今卻進退兩難、騎虎難下。全球瘋狂蔓延的疫情造成的生命健康不安全因素和一些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而帶來的推遲、拒籤,讓這些準留學生們對未來之路充滿了恐慌和焦慮。而此時,部分國外學校陸續發來的通知:要麼秋季正常開學,在家上網課;要麼明年春季延遲入學,更是在留學家庭中激起了軒然大波。
第一個選擇當然不能接受,哦,我一年花費四五十萬就是為了走出國門開拓眼界,感受不同的文化,提高外語水平,獲得不一樣的經歷,可你現在讓我在自己家裡學習,學費還一分不少,那怎麼行!但對第二種選擇,就目前現狀,何時方能啟程,家長們也是倍感迷茫,難以決斷。
關於就業。
因為經濟的蕭條,今年影響最嚴重的三大行業:餐飲、旅遊、教育培訓,據不完全統計,倒閉、關停的就有數萬家,其他中小型企業更是數不勝數,就連最紅火、以高薪著稱的影視公司在這個寒冬也倒下了2996家。裁員、減薪更是普遍現象。
在這種大環境下,應屆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不僅要和本屆874萬同學競爭,還要和企業倒閉被裁員的職場老人們、年前離職,打算趁著金三銀四換個稱心如意工作的待業人員競爭。於是,一支浩浩蕩蕩、無比壯觀的求職大軍,都集結在一起,艱難、焦灼的搜尋著機會。
而考公、考教這兩個在以往最穩妥的求職機會,本應在4月份就能敲定的,如今卻一再延遲、一拖再拖,無形中給報考人員的內心增加了巨大的壓力。此外,公務員和國企在此次疫情中被人們重新認識後受歡迎的程度也是難度加大的一個重要原因。網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某一線城市國企2020年校招競爭異常激烈,線上線下共計收到8400多份簡歷,招錄比例為1:210,由此,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最後就要聊到考研、保研這條路了,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後,是因為這條路正常情況下,在大四上半學期就基本塵埃落定了,如果這時候再考慮,保研肯定沒機會,而考研,也只能是和學弟學妹一起參與的事了。
以上確實讓我們看到了今年應屆生畢業後的種種困難,但有句話說得好:越是有人抱怨的地方,就越是潛藏著大量的機會。所以,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你的難,國家都已看在眼裡,並給予了多項政策進行支持,具體如下:
1.碩士研究生將大規模招生,計劃擴招18.9萬人;
2.國企和公務員擴招,90%的崗位將只面向應屆畢業生開放;
3.各地紛紛出臺大學生入伍優待政策;
4.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多地給予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如資金支持、放寬落戶門檻、保障人才安居等。
5.一些大企業開通了「雲招聘」,求職方式更加多元化。
所以,有時表面看起來好似困難重重,實則卻也不是沒有機會,關鍵看你把握機會的能力。有時候,迎難而上固然是一種勇氣,但根據現實適時地調整也不啻於一種智慧。因此,如果感覺就業難,那就回來繼續深造,這樣,三年後,不僅避開了這波行情,還提升了實力,誰又能保證不會是另一翻天地?
而入伍,曾經是多少男孩子的夢想,現在不僅可以幫你實現從男孩蛻變男人的美夢,還可以領到國家為你發放的入伍獎勵金,此外還能享受「專科學歷學生,可免試入讀本科」的新政,一個選擇至少減少了你考大學和就業兩項困擾,又何樂而不為?
另外,考公、考教、國企,每年是多少大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今年卻給了這屆畢業生如此優厚的機會,難道不值得你珍惜並付諸行動嗎?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努力、勤奮才是成功的關鍵。在這低谷之際,可以充電伺機而動,但更好地卻是抓住機遇主動出擊,因為不管哪條路,只要你向前走,一定會比原地踏步距離成功近一些。
最後我們再討論一下「如果就業是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個問題。
大公司是指員工在100人以上體量的公司,小公司是指員工在20人以下的公司。這兩種公司各有利弊,我們分別來分析一下。
大公司相對規範、穩定,擁有自己比較成熟的企業文化、培訓機制,晉升空間也相對透明一些。但大公司往往專人專職,流程繁瑣,效率相對較低。而小公司,因為資金實力的弱勢,可能會隨時面臨經濟危機,企業發展也會慢一些,但對於個人發展,有一定的優勢。
小公司為了節約人力成本,經常要求一職多能、一崗多職,這就會讓一個人得到比較快的能力增長。另外,小公司一般唯能力和業績論,只要自己足夠強,不怕沒有晉升機會;而大公司,除了個人能力以外,往往還會看年限和一些其它的綜合實力,這就會對年輕人的發展有一定的限制。還有一點,從大公司出來的就業背景是小公司永遠都做不到的。所以,最後的判斷交給你,最好根據個人情況和實際需求,綜合抉擇。
今年的疫情確實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少困境,但也許幾年後你就會發現,今年雖然是前十年中最糟的一屆,但可能卻是未來十年最幸運的一屆。所以,外界的環境我們雖然不能改變,但豐富自己、用最好的姿態去面對,才是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
-END-